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我們看出去的世界,也是自己的一部分!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0-06-08

瀏覽數 23,550+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unsplash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unsplash

編按:
投射的概念就是「我們看出去的世界,也是自己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常說狗嘴吐不出象牙,你說的話代表你自己。另外,當我們愈是沒有整理自我,就愈容易將自己不能接受的部分,丟出去說那是別人的。(本文摘自《當最親的人成為傷痕》一書,以下為摘文。)

故事中外遇的爸爸,意外拉了孩子分擔他的情緒和立場,進而讓她無法獲得媽媽的信賴和愛。這樣的脆弱關係,常讓她沒有安全感。如果她愛媽媽,那為什麼要瞞著媽媽?但如果她愛爸爸,又得接受爸爸對媽媽的背叛,這種選邊站的複雜情緒,從父母的征戰,將持續引戰到孩子是否被愛,誰都無法逃脫這個場景。

而爸爸對媽媽的不忠,懷著祕密也得假裝關心,孩子將是否揭發祕密的責任往自己身上扛,都在這個家庭系統裡面日日發生著。這樣的氛圍,久而久之讓我們對關係變得小心翼翼。為了趨吉避凶,我們常拿過去的經歷,變成往後挑選對象的一個警訊,但若沒有機會整理自我,就會變成在無意識中交換和拋接,在挑三揀四的過程中,更沒有選擇,只是在不斷重複而已。

投射的概念就是「我們看出去的世界,也是自己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常說狗嘴吐不出象牙,你說的話代表你自己。另外,當我們越是沒有整理自我,就越容易將自己不能接受的部分,丟出去說那是別人的。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例如:我不准自己生氣,也不由自主地害怕生氣的人,是因為,看到生氣的人居然可以這麼堂而皇之地發脾氣,我也會害怕,因為我從來沒接納過自己生氣的樣子。

又或是,當我們不准自己脆弱,看到別人脆弱時,就特別受不了,自己無法排解和吸收的情緒,在別人身上撞見了,就要趕緊抹掉它,以免影響自己。

案例中的女孩,因為無法消化爸爸的外遇人生,更無法面對心底對媽媽的罪惡感,影響到她自己的感情觀,就變得亦步亦趨、舉步維艱。她一方面害怕被背叛,一方面卻不斷行背叛之實,這都是沒有整理自我促成的,我們心裡面的黑盒子如果沒有機會被了解和被揭開,就更容易鋌而走險,走上一條自己也不情願的人生道路。

父母和子女的情緒傳遞,是拋接的過程

父母和子女的情緒模組,就像拋接的過程,沒經由思考的人生,就在下意識不斷傳承,我們可以想見「當父母對孩子冷酷,孩子在無意識中吸收了這個冷酷,也變得冰冷起來」「當父母對彼此欺騙,家中的氛圍和氣氛就變得像抓賊,誰都無法逃脫」。

我們常說,一個北極熊的家庭裡面,不太可能接納棕熊的存在,同樣的,企鵝家族無法接受天鵝,是因為一個家庭的基調,影響著孩子的自我基調,這就是種認同感。我曾經遇到一個很挑食的個案,他不愛吃水果和青菜,約了他的父母來談,發現他們也不愛吃水果和青菜,所以家中就是不會出現這些東西,試想,如果一個家庭從未出現水果和青菜,他們的孩子突然想吃這些,父母會同意還是會覺得他很麻煩?父母會認可,還是覺得他是異類?家庭的組成就這樣不斷世世代代地傳承重演,上演著「非我族類就是異類」的認同情操。

於是,家庭成員中,彼此藉著對方來尋求安慰、消弭無助,一起承擔害怕和不好受的感覺,一起分擔罪惡感、感到彼此都很渺小,或者運用自己的渺小來給對方一個壯大的位置,都在這個系統中的每一天發生著。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我們每個人都用不同的方式與家人做連結和認同,在我的個案中,孩子藉著胃痛,來處理與胃癌過世媽媽的連結;孩子藉著拒絕去上學,來處理父母之間未解的背叛及忠誠議題;父母也藉著孩子出問題,迴避彼此永遠說不開的衝突;父母藉著孩子的發病,來證明自己是有能力的父母;父母也可能因為對愛的饑渴,將小孩綁在身邊,說孩子需要他,其實是他需要孩子;小時候因為想旅行不可得,長大就瘋狂帶孩子去旅行以彌補小時候的不足;童年時期因為沒辦法學鋼琴,就強迫孩子每天練琴,不顧孩子一點也沒興趣的煩躁不耐。

人際歷程學派帶領我們看見,過去是如何影響我們現在所形塑的個人風格和人際模式,更討論我們所經歷的家庭關係,是如何影響著我們選擇的再生家庭經驗,而你會發現,沒有覺察的人生,就是一再的重複、重複、再重複!就像一個人聽不見自己的哭聲,也聽不見別人的。

一對心裡有愧的父母,也會讓孩子深感愧疚

父母和孩子就是這樣互補也同步的關係,我們將這些願望投諸到別人的身上,試圖找到某種可以解釋的答案,就像他對別人無理取鬧,卻無法掩蓋心中落寞,他偽裝堅強,卻句句渴望別人推翻他,這種矛盾焦慮的心情,不容易一眼看穿,別人都容易被刺蝟的外表給唬住,唬住之後,就更難給他安慰和保證,而他在戀愛中,可能會尋求能看穿他堅強盔甲背後的脆弱的人,可是他也一邊獲得,一邊測試,測試不成,就一邊失去,又退回「沒有人會為我留下吧?」這樣的內在運作的方式。

給心情一個歇腳亭

親愛的自己,也許你該停下來,給自己一點喘息,把心中曾經介意的、在乎的、渴望被愛的部分拿出來晾一晾,晒晒太陽,吸收點光。每個人介意和別人連結的點不相同,你可以勾選看看專屬於你的部分:

□ 我希望被愛
□ 我想要無條件被接受
□ 我希望自己擁有權力
□ 我希望永遠不被拋棄
□ 我希望自己對環境有掌握感
□ 我希望自己永遠被重視
□ 我希望自己非常有魅力
□ 我希望不要被排拒在外
□ 我希望我在別人心中是有分量的
□ 我希望自己對別人有影響力
□ 我希望能好好去愛人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給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因為這些希望都曾經在我們心裡的一角,引領我們多積極一點點、多爭取一點點、多給自己機會一點點,也因為有這些脆弱卻真實的渴望,讓我們活得更像自己一點。我們都得拿回多一點的真實,卸下一些心防,跟愛的人,好好說真心話!

要去愛那些讓我們人生揪心的不協調,因為那正是生命中很好看的一部分。

《當最親的人成為傷痕》一書,黃之盈著,圓神出版。

《當最親的人成為傷痕》一書,黃之盈著,圓神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