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孩子在爸媽心中永遠是孩子,然而,父母在孩子心中也永遠是父母,彷彿永遠佇立在身後的樹。跨入三十後半,面對父母凋零這堂課,是人生中最難也永遠修不好的學分了。(本文摘自《女子力不是溫柔,是戰鬥》一書,以下為摘文。)
跨過三十後半的我,最大的感觸就是,身邊朋友的父母身體陸續出狀況了。
意想不到的好友A的媽媽,一向健朗且長期跳舞,跟A爸感情甚篤,退休後兩人幫著A帶小孩,享受著天倫之樂,卻在前年診出癌症,治療未及一年,去年初就離開人世。
跟A要好的我及另外兩位同學一起前往告別式,車剛停好、站在門口,負責駕車的同學就紅了眼眶。我看她撇過頭去掉眼淚,白目地問她說:「告別式還沒開始,你就哭了喔?」倔強的她回了一句:「我眼睛進沙啦!」我們四人從小就十分要好,跟彼此的家人也是,突如其來的分離,任誰都措手不及。
告別式中友人依序上香,看到家屬答禮區的我同學哭到雙肩發抖,原本身型就單薄的她。看起來小了一號,對到眼神的那一刻,我才忍不住落下淚;是為了同學媽媽離去而不捨,也有一種感覺,今後的人生,大家都會不一樣了。
好友B是家中的獨生女,從小到大一路優異,去年中一通電話,讓她放下一切飛回台灣。一向活躍的媽媽在辦公室突然中風送進加護病房,回台之後才發現爸爸前年也小中風過,只是怕隻身在國外的她擔心,不讓她知道。沒有手足的她在爸爸跟媽媽之間,被迫瞬間旋轉燃燒起來,每天盯著媽媽的復原進度,一邊顧著爸爸的心情及身體。這個意外來得突然也殘忍,在B的人生中劃開深深的一道,從此將人生分隔成兩個世界。
親緣有深有淺,亦有善有惡,為人父母者不見得人人都有辦法成為榜樣。好友C的爸爸得帕金森氏症多年,於日前離世。C連告別式都沒去,我問起,他只淡淡的回了一句:「我這輩子還他還的已經夠了,他早該離開了。」
我與父母感情好,幸運的是兩老退休至今仍活蹦亂跳。爸爸常跟我說,人的一生就像一棵樹,樹葉落盡又有新枝。即使知道生命的來去是如此,但老去這件事,總是讓我心上一緊;像是父母問過的問題又多問了幾次,像是看到爸爸的手指節的皮膚又皺了一點。去年中秋大家一起回老家擠在一個房間,半夜聽著爸爸雄壯又健康的打呼聲(爸真是抱歉,把你會打呼這件事情寫出來),讓我又開心又憤怒(因為睡不著)。
每次連假,我媽都還是把我當小孩一樣,送菜到我家,怕我在家沒吃會餓死自己。最近,我媽從送熟食改成送生鮮蔬菜,這也意味著她覺得我會自己料理吧,跨過三十後半,我終於在她心中長大了一點點。
孩子在爸媽心中永遠是孩子,然而,父母在孩子心中也永遠是父母,彷彿永遠佇立在身後的樹。跨入三十後半,面對父母凋零這堂課,是人生中最難也永遠修不好的學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