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承認我們都有問題!如何對付「心裡的怪獸」?

只要是人,就會有情緒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0-05-25

瀏覽數 29,000+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unsplash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unsplash

編按:
健康的心理情緒不是憑空發生,它就像是心臟病,你要透過複雜的多重因素,像是環境、遺傳、教育等方面,探索出適合你個人的處理方式,還要加乘上你每天、每一分鐘所做的每一個決定。對感受避而不見,嘗試要加以控制,想要掩飾感受,或是在感受後頭追著跑,是心理健康界的超級垃圾食物。(本文摘自《給內心總是很累的你》一書,以下為摘文。)

體能鍛鍊就是不斷從事一件困難的事,好讓這件事變得沒那麼困難。然而,你身邊可能會有人鼓勵你用完全相反的方式:不要去做困難的事。他們會要你避免焦慮,不要給自己壓力,不要有不好的念頭,小心那些會觸發情緒的因頭,擺脫一切不確定,像個男人,不要那麼情緒化,不要難過(一切都會沒事的)。一般人不是用這樣的方式來培養面對艱難挑戰的能力的,一味地迴避,只會讓困難的事難上加難。

要培養處理情緒的能力,你可以透過更多地去感受,特別是更多地去感受那些使你不適的感覺。試著把沉重的情緒變得輕鬆一點,沉重的情緒就沒那麼難對付了。你可以去感受更多種的情緒,並更深刻地去感受。

健康的心理情緒不是憑空發生,它就像是心臟病,你要透過複雜的多重因素,像是環境、遺傳、教育等方面,探索出適合你個人的處理方式,還要加乘上你每天、每一分鐘所做的每一個決定。對感受避而不見,嘗試要加以控制,想要掩飾感受,或是在感受後頭追著跑,是心理健康界的超級垃圾食物,威力等同於酥炸義式辣香腸、三層起士漢堡,或是加大尺寸的超級披薩。若是這些垃圾食物變成你每日生活的一部份,那麼最後的結果一定會非常不好看。

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我們要先了解促進心理健康的練習長什麼樣,還有為什麼我們要做這些練習。那麼讓我再重複一次:

你不是一塊石頭,你是有知覺的人。

承認我們都有問題

我大部分的焦慮都是源自於不確定和不自在的感受。我花在迴避這類感受上的時間和力氣,使我錯失了許多能夠去從事其他事的機會。藉由讓我自己置身於不自在的經驗裡,我開始有辦法去接受不確定感做為生活的一部分,也不再浪費時間嘗試要去避免或是控制這種感受。
—丹妮拉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是人就會有感受,這是再正常不過的想法,能認清這一點,我們會了解到沒有必要把時間和精力花在迴避或控制思緒或感受。而是放心地去體驗,不管是什麼。因此,為了打造和維繫更好的心理健康,我們努力的重點不是要放在減輕症狀。相反的,我們需要轉移焦點,在你想去做某些事情的時候,總是有一些問題冒出來,這才是真正的重點。我們必須認清我們的問題,而不是被表面的症狀誤導。這是我們即將要探討的第二個重要概念。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同樣的,我們要透過運動來理解這件事。假設我跑步的時候膝蓋很痛,就連停下來還是很痛。早上一起床就能感到痛楚。這股痛楚開始影響到我的日常活動,最後使我無法從事許多活動。我可能會去找醫生,或是找個資深的跑者談談。他們可能會給我一些建議,或許醫生會開些止痛的藥給我,但我想他們所關心的會是為什麼我會遭遇痛楚。原因有可能是我的步伐,腳接觸地面的方式,或是鞋子的問題,或者也有可能是我青少年受傷過,但卻沒有去看醫生。導致了現在的痛苦。不管是什麼,如果我想要重拾運動的習慣並回到生活的正軌,我都必須放下眼前的痛楚,針對問題作出改變。我可能需要捨棄多年來跑步的習慣。我可能需要找治療師進行一些密集,且通常會非常痛苦的復健活動,並學習正確的跑步方式。

如果是體能方面,我們會透過這樣的方式解決問題。對於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我們必須採取相同的辦法。

痛是一種症狀。起因可能是我感受到的某件事,但是,把我所有的力氣放在逃避這些,並不能幫我拔除痛苦的根源。事實上,如果我試著除去這痛苦並成功了,但我的行為並未改變,這痛苦的根源極有可能會惡化,並長久地在我的人生中造成傷害。對於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來說,尤為如此。

如果只是緩解症狀,精神疾病極有可能會惡化,不僅如此,還可能會惡化到癱瘓你的生活,或甚至終結你的生命。精神疾病的問題從來不會是良性的,他們就像怪獸,從下方啃噬你的腳。我們要處理的就是這種疼痛。膝蓋痛可以去找醫生開止痛藥,但若是有一隻怪獸啃噬你的腳,要把你的腳咬個稀爛,千萬別弄錯,你要做的不是緩解怪獸咬你的疼痛,而是逃離這隻怪獸。

焦慮、憂鬱、侵入式的意念、嘴饞、悲傷,還有一切其他我們不喜歡的感受,都是各種不同類型的痛。你要的話有非常多方法可以擺脫這種痛楚,而且或許你已經嘗試過其中大部分,我也嘗試過。很多時候,緩解疼痛是我們積極努力復原時,一個很重要的支持手段,也是讓我們獲取力量的手段,能擊敗啃噬著我們生命的怪獸。然而我們仍舊必須找出痛苦的根源,從源頭做出改變。

我沒辦法向你描述你心裡的那隻怪獸是什麼。你要發揮好奇心,超越痛苦,去發掘那藏在背後的問題核心。有時候那些問題在你的直接掌控之外,或是屬於環境因素,例如不平等的對待或暴力,這些是會從黑暗中跳出來攻擊你的怪獸。然而,問題經常都是你所做的事。舉例來說,若你容許自己受到強迫性行為驅使,其實這就好像你自己把腳伸進一隻飢餓的怪獸嘴裡。難怪這隻怪獸要咬你,你會經歷痛苦,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給內心總是很累的你:20招心智訓練正面化解焦慮、恐懼、不安,迎接人生自主的新局》一書,馬克.費里曼(Mark Freeman)著,尤采菲譯,三采出版 。

《給內心總是很累的你:20招心智訓練正面化解焦慮、恐懼、不安,迎接人生自主的新局》一書,馬克.費里曼(Mark Freeman)著,尤采菲譯,三采出版 。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