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嘗試了解自己和伴侶的依附類型,小心不要落入性別的刻板印象。為了正確了解伴侶,你可能需要忽視女性就是百般索求和男性就是冷淡漠視這類刻板印象。對男人和女人來說,最常見的依附類型是安全的。同樣的,世上還是有很多緊張兮兮的男人以及習慣逃避的女人。 (本文摘自《與焦慮和解2》一書,以下為摘文。)
依附類型概要
你是哪一種類型?(如果適用,也看一下伴侶的類型)
正如個性特質,每個個體都有一個最主要的類型,但不至於百分之百符合。請找出你最主要的類型,以及其他次要類型。
根據從嬰兒到成人的長期追蹤研究顯示,人從小到大通常都維持同一種依附類型(但會受到各段感情的影響)。一個小孩會發展何種依附類型,主要受父母教養方式與自身性格影響,此外,父親或母親的本性和孩子本性是否契合也有影響。
由於不安全依附類型相當普遍,不宜妄下「只有可怕的父母才會養出不安全依附類型的孩子」的結論。再說,一對父母的所有孩子當中,往往各自有不同依附類型。或許父母的教養只是稍微不符合孩子情感上的需求(但會隨著時間愈來愈惡化),再加上孩子本身的性格,因而造就出不安全類型。
儘管人一生當中的依附類型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但也不是完全一樣。一個人的模式改變通常都有徵兆,往往和生活中發生的事件相關。
I. 安全依附型
安全依附者從小的情感需求可能都會得到父母正確及迅速的回應,他們通常會正面看待自己和他人。一般來說,他們相信他人,不會擔心對方提出分手或自己遭到遺棄。他們很自在地依賴他人,也容許他人依賴自己。由於他們在感情中覺得安全,舉凡伴侶的朋友、愛管閒事的姻親,或是伴侶獨自一人投入耗時的興趣等等,對他們來說都不算太大的威脅。
安全依附者通常擅於注意伴侶的情緒反應,這代表他們有能力正確解讀伴侶的情緒,並給予有助益的回應。他們通常可以忍受某些不安全的行為(像是伴侶百般索求或退縮),不至於被嚇壞。
若要說安全依附者有什麼缺點,那就是他們不一定能體會不安全感,因而不明白別人為什麼不能壓下那股不安全感並採取安全可靠的行動。
II. 焦慮依附型
焦慮依附者的特質聽來相當極端。如果你屬於這一類,不至於所有特質都出現在你身上,就算你有當中某些部分,也只會在你覺得不安全時浮現。如果你發現自己或伴侶符合焦慮依附特質,也不要覺得恐慌或受到批判。只要運用本章最後介紹的簡單技巧及策略,本文提及的所有自毀模式就能迎刃而解。事實上,我自己就是焦慮依附類型,但我按照本章提供的建議去做,因此沒有遇到重大問題。
焦慮依附者從小在家中常接收到這樣的訊息(或許並不明顯):他們的情感需求令家人不知所措。父母的回應或許不符合需求,或許根本就誤解他們的情感。焦慮依附寶寶若是獨自與陌生人短暫相處,往往會非常痛苦,等到父親或母親回來,他們會大發雷霆。若是安全依附寶寶,在相同情況下會安心自在地面對返回的家長。長大成人後,焦慮依附者會在美化配偶和對配偶生氣之間擺盪。
(延伸閱讀│愛上依賴型人格者:感情像易碎的瓷器,一不小心就碰碎他的玻璃心)
他們覺得不安全時,就會變得需索無度,要求很高。他們會陷入預設立場,愈擔心自己的情感需求害別人不知所措,不安全感就愈重,要求也就更多。他們把自己繃得愈緊,他人就愈有可能覺得他們逼人太甚,最後不是決定退縮就是離開。
焦慮依附者的長處是愛意深重,渴望與人緊密連結,並且一心掛念伴侶,就算人不在眼前,也會一直將伴侶放在心上。我們可以用另一個辭彙來描述焦慮依附者,那就是全心全意。焦慮依附者的情感豐沛,他們對愛和傷害的感受都很強烈。
儘管愛意非常強烈,焦慮依附者可能會困在自己的愛意裡,因而忽略對伴侶的真實感受。他們只顧自己強烈的感情,沒有注意到伴侶的情緒和反應。這種情形會導致他們的行為反覆無常,心情好時表現得愛心滿滿,心情不好則可能忽視伴侶或者沒有反應。若有人離開他們,他們會急急追趕,但若遇到情投意合的對象,說不定反而把他們嚇跑。如果他們追的不是別人的愛人,對他們來說情感不夠強烈,可能就會覺得無聊。
焦慮依附:自毀行為與思考模式
以下是焦慮依附的自毀模式快速一覽表。
焦慮依附者通常會:
III. 迴避依附型
在成長過程中形成迴避依附傾向的人,多少都會像小孩一樣只顧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他們幼時可能常常獨自玩耍,父母或許工作很忙(基於必要或個人選擇)。他們期待獲得關心,卻往往被拒絕或隨便打發。例如,非異性戀者被家人否定,或是周邊的成人不相信或沒有保護受虐者。大約百分之二十五的人屬於迴避依附,因此並非兒時受到極端對待的人才會出現這種情況,這裡要再次提醒,兒時的性格對於日後產生何種依附具有重要影響力。
迴避依附者的長處是自我依賴,他們不太需要別人照顧。表面上,迴避依附者擅於忍受分離。然而,事實上他們或許不清楚分離對自己造成多大的影響。比方說,一些針對寶寶的研究顯示,迴避依附寶寶看見母親離開房間時沒有太大反應。然而,一旦測量他們的心跳,就會發現和母親分離會引發他們心理上的壓力。
迴避依附者可能不太相信別人有能力安慰他們,或者幫助他們應付情緒。迴避依附者的典型模式是:一旦察覺壓力降臨或者爭吵後需要平撫情緒,他們便會縮進自己的世界。如果伴侶出現焦慮或需索無度的情形,他們的反應通常會非常不好,因為他們無法容忍類似行為。
舉個例子,面對焦慮或需索無度的行為,他們或許會惡言相向或嘲笑對方,因為他們覺得受到嚴重侵害。如果彼此都是迴避依附者,看起來就像在黑夜裡交錯而過的船隻,根本不像是關係緊密的團隊。雙方需要解決棘手問題時,兩人都處於被動,心情也不合一,這樣的感情存在著極大風險。
(延伸閱讀│愛上迴避型人格者:他不是不愛你,而是害怕被你發現不完美的自己)
迴避依附者說話有這類傾向:「沒有你我也可以」,或是拿現任伴侶和前任互相比較,惹人不高興,自己卻對這種評論的殺傷力毫無所覺。他們對感情可能抱持極度客觀或實際的看法,像是將感情視為解決性需求或家務需求的方便法門。
研究人員有時將迴避依附分為兩種形態,分別是恐懼型迴避和疏離型迴避。恐懼型迴避依附者對自己的評價不高,可能會避免與人交往。他們往往不相信自己找得到持久的愛情。在一段新戀情中,隨著親密度或承諾逐漸增加,他們一貫的因應之道是狂挑伴侶毛病,為的是結束這段關係,而不是努力解決長期關係中漸增的紛爭。
疏離型迴避依附者對自己有高度評價。他們或許談過一段又一段感情,一旦伴侶要求他們許諾,他們便放棄這段關係。疏離型迴避依附者和伴侶分開一段時間,重逢時可能不會展現熱情殷勤的態度。比如說,我曾在機場目睹一個女人帶著幾個小孩,應該是要為孩子的爸爸接機。但是一家人碰面時,做爸爸的只是淡淡打了個招呼,然後獨自拖著行李往前走,家人尾隨在後,他完全沒發現孩子流露出渴望擁抱和親吻的表情。
迴避依附:自毀行為與思考模式
以下是迴避依附的自毀模式快速一覽表。
疏離型迴避依附者往往有自信又有魅力,他們或許偶爾會殷勤回應、表現愛意及關懷備至,但無法長期持續。如果你和這類人談戀愛,或許你愛上的是別的特質,不會是他們的殷勤。比方說,你欣賞對方跳脫框架的思考模式,或者冒險精神,或者敏銳的商業頭腦和宏大的願景。當關係順利發展時,你或許會以為他們的殷勤回應並非一時興起,而是本性如此。當關係出現裂痕,你或許會發現自己深深覺得他們的冷漠和無情才是本性。然而,更貼切地說,這兩個面向都只是他們的一部分。
各種奧妙的研究顯示,迴避依附者渴望與人連結及親近,即使他們自己不一定認同這種方式。舉例說明,當迴避依附者得知別人接納了他們,並讚揚他們將來必定有成功的人際關係(參加某次研究會聽見的評語),他們就和其他人一樣出現正面積極的感受,自尊也跟著提升。
(延伸閱讀│不停「找關係」付出的人,內心有多空虛?沒有學過「放下」,只能過度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