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越罵越紅

吳若權
user

吳若權

2001-12-01

瀏覽數 13,500+

越罵越紅
 

本文出自 2001 / 12月號雜誌 第186期遠見雜誌

選戰開打,政壇口水的攻防沒有停過。一位老先生經常口出惡言,批評他看不順眼的人。對方回擊之後,這位老先生在公開演講的場合說,「沒關係,隨便他怎麼講。人家愈罵我,我愈紅。」

倘若這一番話並不是在作秀表演,我十分佩服這位老先生的機智反應。一個心靈能量十分充沛的人,才有辦法用正面思考克服負面的情緒。

過去,當有人被罵時,為了安慰那個挨罵的人,我們常說,「愛之深,責之切」那是因為從前的人,不隨便罵人的。除非彼此真有感情,在期待破滅之後,情緒失控而惡言相向。

罵的目的,除了表達自我不滿之外,還對被罵的人有所期許,希望他改進。

不必追溯太遠,就拿阮玲玉的時代來說吧。一個人的名節,比生命還要緊。那個時代的人,絕對經不起罵。尚且不必提什麼公開羞辱,光是私下的流言耳語,就足以奪人性命。在「人言可畏」四個字裡,倉皇結束一生的,大有人在。

但是,現在很不一樣了。每天都聽到不同的人罵來罵去。而且,開罵和被罵的雙方通常已經沒有任何感情的存在,「愛之深,責之切」的說法,顯然不能成立。我們只能回頭跟挨罵的人說,「他罵你,表示他看得起你,把你視為一個競爭的對手。」

這個時代,罵人的動機已經有很大的改變。開罵的一方不見得真的有所不滿,也並不期望對方能改變什麼,只要求罵的動作很大,能夠被大家看見,以便於羞辱對方,打擊他的名望,或藉此提高自己的「聲」價。

開罵與被罵的雙方,發展出「魚幫水,水幫魚」的共生關係

剛冒出頭的政治人物,最好挑一個最受矚目的目標開罵,在大眾傳播媒體的強力放送之下,絕對可以一罵成名。

也就為了可以一罵成名,很多人不惜任何手段與方式。至於,罵的內容是不是事實,到最後如何解決,怎麼收尾?都不是重要的問題了。反正,過幾天,會有另一批人針對別的事情對罵,媒體的焦點會很快轉移到別的地方,社會大眾漸漸忘了誰罵過誰,罵了什麼。

不只政界如此,演藝圈、文化界、產業界乃至尋常人生,罵的風氣都很盛。開罵與被罵的雙方,都對彼此的行徑習以為常,甚至發展出「魚幫水,水幫魚」的共生關係,無所不用其極地創造「雙贏」的假象,愈罵愈紅。

有些藝人們更是抱著「不怕壞新聞,只怕沒新聞」的心態,樂於看見自己的緋聞上報。經紀公司的企劃人員,更是絞盡腦汁,試著幫旗下的藝人「創造」一些可以罵人或被罵的新聞,以便於在擁擠的媒體上,占個一席之地。

即使是真實生活中不利的片段被公開,只要應對得當,借力使力一番,「愈罵愈紅」的定律,依舊在媒體和藝人身上,繼續發光。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青春偶像型的藝人,私生活照片曝光,以「狗仔隊」聞名的記者在標題及報導中下了重手,「疑似嗑藥」「性愛派對」……等令人瞠目結舌的字眼,引誘著讀者的好奇心,卻絲毫不曾動搖青春偶像的地位。他們以堅強的態度面對這些質疑,結果紅的程度更甚於以往,新的節目相繼邀約擔任主持工作。

對照幾年前另一個例子,一位資深作家的私生活感情事件曝光,他的婚姻有些問題,並發展外遇感情,當時的媒體和讀者,都以極高的道德標準來要求當事人,而事件平息之後,資深作家在文壇上的活躍情形也不如以往。想來真的是時不我與,令人為他十分叫屈。

當「愈罵愈紅」取代專業努力,我們的「娛樂品味」愈來愈低級

從比較正面的角度來看,似乎讀者和觀眾的水準都提高了,懂得如何區分「專業表現」和「個人生活」的不同。或者說,讀者和觀眾的包容度提高了,知道即便是超級偶像也不過是平平凡凡的人,不再以超高道德標準來期許他們以身作則。

如果實情真的是這樣,公眾人物和閱聽大眾之間,可以輕輕鬆鬆過日子,雙方都不必計較太多。

但是,也不排除另一種可能。閱聽大眾的水準和包容度並沒有真正顯著地提高,反而是整個社會風氣愈來愈媚俗。在媒體的炒作之下,大家的口味愈來愈重,不但喜歡窺人隱私,也愛看人吵罵。

當「貞節牌坊」不具任何意義,當「怪力亂神」成為盛行的風氣,當「血腥羶色」已經是必要的刺激,當「愈罵愈紅」取代專業上應該有的努力……,結論是——我們的「娛樂品味」愈來愈低級。

且讓那些喜歡罵人、以及仰賴被罵出名的先生小姐去盡情演出吧。且讓那些觀看罵與被罵好戲就能得到低級娛樂趣味的人去鼓掌叫好吧。哈哈大笑之後,誰會真正在意「教壞囝仔大小」?

也許,我們都不求「流芳百世」,但求不要「遺臭萬年」啊。身處在「愈罵愈紅」的時代,如果你還是個信仰「人怕出名豬怕肥」價值觀的保守派,人生的自保之道除了潔身自愛之外,還要培養兩種雅量:一種是無意間被流言所傷的平常心;另一種是看著別人以「罵的策略」平步青雲的氣度。

「愈罵愈紅」,能紅得了多久呢?如果光靠罵人和被罵真的可以紅很久,而願意努力、也有實力的卻愈來愈沒有發揮的舞台,很顯然的,這個社會病得十分嚴重,而且漸漸沒有藥醫。

因為罵人容易,解決問題難。當會罵人的人才多如過江之鯽,而真的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才,卻又少得如緣木求魚。怎不教人憂心呢?

如果,你是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才,請接受我的致敬。如果,你目前還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可否接受我的請求——別繼續向對罵的人鼓掌叫好,暫時收起你熱情的雙手,轉個方向擁抱那些對社會默默付出的人吧。(本文作者為行銷管理顧問暨專欄作家)(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