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海嘯催生ESG投資,千禧世代更有七成傾向「良心投資」,現已成全球顯學。台灣有哪些投資管道?基金、ETF如何選擇?
「ESG投資」喊得震天價響,但為了良心,需要犧牲報酬率嗎?
實情可能跟你想的相反!你的良心能讓你少虧一點錢,甚至幫你賺更多錢。
所謂ESG投資,也泛稱為「永續投資」或「責任投資」,就是將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都納入評估流程中,來進行投資標的的選擇與管理。
金融海嘯後,催生ESG投資潮
「其實,責任投資已經走了20、30年了!」安侯(KPMG)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表示,以前泛稱為永續及責任投資(SRI),2006年聯合國推出責任投資原則(PRI);直至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才形成ESG投資大潮。
為何金融海嘯會推動ESG投資?因為美國次貸風暴造成全球系統性金融危機,大眾譴責金融業沒做好資金把關、浮濫投資。以往以「乾淨產業」自居的華爾街,也開始反省,認為資金流向也是社會責任,應該投放於對ESG有正向循環的企業。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