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擴及全球的無聲淘汰賽,考題是ESG資格,打分數的是投資人,寫考卷的則是各大企業。近年,國際投資界最夯的通關語就是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這股永續投資新浪潮正快速吹向台灣,考驗老闆們是否落實企業社會責任。例如,全球最大主權基金、掌管1.1兆美元資產的「挪威財富主權基金」(GPFG),向來是台股主力外資。GPFG設有道德委員會,只要企業違反ESG,就列為投資黑名單,光2019年就撤資42家企業,5家從投資榜上除名。只是,「愛地球」與「賺大錢」如何兼顧?國內企業葡萄王、富邦金控及中租皆是ESG模範生,《遠見》深入探討他們如何扣緊本業、導入ESG,同時穩健獲利的雙贏策略。隨著環保意識抬頭,綠色金融革命勢將引發全球資產大洗牌,攸關企業存亡。CEO們,你準備好了嗎?
新冠肺炎延燒全球,百業受到巨擊,致使全球企業主無不殫精竭慮找尋備援機制。
但,過去所有企業運營,莫不著眼於EPS(每股稅後盈餘),而現在,其實老闆們更該念茲在茲應是另三個字母——ESG。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