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人力銀行Yes123的調查指出,比起大學生,科大生出社會後,反而更有「學非所用」的就業落差。這也是商科技職生共同的疑問,「讀了四年商科,真的能與企業接軌嗎?」德明財經科技大學校長徐守德認為,先認識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慢慢收斂學習方向,並參與實習,就能順利接軌職場。
PISA最近調查顯示,台灣中學生是全世界最害怕失敗的,怕在課程答錯,更害怕自己選錯道路。
十幾歲的學生要找到興趣並不容易,所以多嘗試是必要的,打工、修課,別怕失敗或被當掉。
我在大學選填志願時,只知道對商學院、管理相關科系有興趣。最後分數剛好上了企管系,大學一開始也是處於摸索的階段。
企業管理什麼都要學,包括人事、財務、生產、行銷等,因此接觸到各種課程。我到餐廳打工,甚至去批發女鞋,一路摸索才確定自己對鑽研管理學問是有興趣的,後來才去攻讀工管、財管學位。
四年循序漸進 學用合一
我依據個人的職涯摸索,針對學生就業需求設計了一套「大一二專業課程、大三業師、大四實習」的模式,來協助學生順利從學校進入職場。
我發現技職教育體系學生的國、英、數基礎不夠,導致信心不足。升學後,面對更難的課程不一定能夠掌握,因此我們請老師在課堂中教得少一點、慢一點,但也要實在一點。我們鼓勵動手做,貼近學生需求,慢慢建立基礎、培養信心。
學生信心跟能力到了一定水準,大三讓業師到校授課,充分讓學生了解以後工作狀況及職場趨勢。大四則安排一年業界實習,為進入職場做準備。
總部實習長見識 打造搶手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學校也有校外實習,不過多在企業各地的支部中進行。由於我們學校位於內湖科學園區,藉地利之便,我們提供學生到企業總部實習的機會,類別從科技、金融、通路、物流都有。學生在總部能開拓的視野,絕對不一樣。
很多人反映說,商科的實習,比起護理、餐飲等科還要難找,確實也是如此。一般企業很難直接讓商科實習生操作電腦系統,並參與買賣、交易。
但我們為了幫學生找到實習,與企業接軌,三年前開始推動大四實習計畫,並且每期透過問卷追蹤企業和學生意見。
例如有企業曾反映,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夠,我們因此決定在課堂中安排更多個案;學生也曾要求提高薪水,及引入更多大企業的實習機會,我們也都盡力協助。
經反覆修正,我們從大一基礎訓練到大四實習,這一系列規畫已經有了成效。根據今年的問卷顯示,85%的企業表示願意將本校實習生轉為正職。
以往商科實習難尋,但現在已經變成企業若想預約本校實習生,得要排隊到後年了。
此外,我也建議對於前途舉棋不定的技職生,做決定前要了解自己真正的興趣和能力。不用完全跟著名校、熱門產業走,因為這不一定適合自己。
對於有興趣的系,記得到該校網站去認真研究,看一下系所的介紹、專任兼任老師,看看師資能力是否足夠,是不是只是名字好聽而已。
我自己的職涯選擇也曾經歷過許多摸索、挫折,並非一帆風順。我要鼓勵時下年輕人,在不斷嘗試中找到自己興趣,並透過實習機會磨練專業,商科生絕對能學用合一,順利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