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貿易戰牽動科技戰 掌握技術就是贏家

工程學群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20-02-18

瀏覽數 68,650+

圖為中正大學通訊工程學系。
圖為中正大學通訊工程學系。

本文出自2020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

美中貿易戰無疑是過去兩年產業界的熱搜字,無論是中國再提「中國製造2025」,還是美國政府禁用華為產品,挑動兩國敏感神經的關鍵都在於生產「技術」背後,象徵的國家競爭力。

台灣科技業在兩強相爭下也可能遭受池魚之殃。所幸在景氣被看壞的現在,也有好消息,包括半導體外商大廠美光(Micron)等企業在台擴大投資,不少台商企業也紛紛回鄉投資,造成一波「台廠回流潮」。

但不論外資或台商,不少企業坦言,最缺的就是人才。因為珍貴的技術資產雖能讓企業搶得先機,但人才良窳,更決定投資的成敗。

學識接軌應用 洞悉時事與趨勢

工程人才的需求增加,帶動薪資水準的成長。美光在台的封測團隊要擴張一倍,估計大學畢業的年輕工程師,起薪就有4萬6000元,行情高居所有學群之冠。

成功大學工學院院長李偉賢指出,工程領域是相當廣泛的,不同工程領域核心內容不同,適合的人才性格也不盡相同。如果你喜歡「機械」,對應的就是「機械工程學系」,產業通常接軌實用,最好是對「發掘人類生活所面對問題」有熱情,而且習慣運用理性思維與科學解法;如果是你喜歡的是「系統」,對應的科系就是「電機工程學系」,從整體思考細節,適合喜歡分析、獨立思考、積極尋求問題解決方案的人;如果你對於「改變未來」充滿理想,那可能適合「航空太空工程學系」,這時高度熱忱非常重要,有求知精神,還要不斷鑽研高階數理,並懂得團隊合作。

中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系主任陳自強說,電機電子科系學生,到高科技產業工作是最常見的職涯選擇,職務內容可分為電子通訊、光電半導體、品管和軟體等。

不想走高科技,也有其他出路。淡江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系系主任賴偉淇說,個性謹慎與理性思考是工程學系學生的基本要求,在專業上,要學會將學科能力和應用接軌,並理解時事與全球的科技趨勢。化材系學生典型的工作機會在石化、能源工業、綠色製程、環境工程與材料工業,都是與基礎建設相關的工作。例如風電是台灣近年興起的能源議題,急需有能源背景的工程人才。

回應求才若渴的業界,學界也不斷地調整體質。為落實以學院為核心的教學變革,2018年底,交通大學電機學院宣布,電子工程學系、電機資訊學士班將在108學年度停招,110學年整合成為有「大電機系」概念的電機工程學系,也說明在新時代裡,軟、硬體應用的不可分割。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善用創意、科技 工作更有效率

創意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重複性的工作極可能被AI(人工智慧)取代,連開發出機器人的工程科系也有所警覺。賴偉淇認為,AI發展一日千里,大學生應更扎實學習基礎知識與技能,增長專業能力,才能善用AI,成為提升工作效率的利器。

中央大學土木學系教授吳瑞賢表示,AI模型可視為一個複雜的數學轉換,轉換的過程涉及一定程度的高等數學,因此數學能力也日益重要。

陳自強則說,科技發展迅速,需要有很多創新的想法;「創意」已成為工程科系學生都應擁有的新能力。

創意和新科技若能讓工程師更有效率地工作,是不是也能讓高科技族擺脫爆肝一族的標籤呢?

賴偉淇說,要不要加班是一道選擇題:如果學生選擇傳產業,多數能正常上下班,但若想挑戰高科技業,待遇會更優渥,但可能就要有更長工時的心理準備。這道難題就留給未來的準工程師,四年時間慢慢作答。

【2020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帶您看見高教新策略

延伸閱讀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