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物理、化學,可能是國內學子從國中開始就最怕的三門學科。
很多人聯立方程式算到眼花、元素週期表背得頭暈、各種力學與電學定律記到目眩,拿到考卷看完題目腦筋一片空白,不免哀嘆,「我又沒有要當科學家,為什麼要學這些?」
「生活根本用不到啊!」這是很多人對數理化學門的刻板印象。
數理化科系多屬基礎科學,從本質來看,對科技發展非常重要,生活中更是無處不在,但由於大眾接觸的多半是相關科技應用產品,因此感受不深。
這也是為什麼企業在人力銀行的徵才條件多半點名電子、電機、機械、化工等領域,專門針對數理化科系而設的職缺,除了研究單位之外,似乎不常看到。
但數理化科系畢業生的工作前景,真的不如其他理工科系嗎?
企業界需求大 出路寬廣
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劉瑞雄表示,台灣讀數理化的學生確實較少,同樣是理工科系,數理化與工程受學生歡迎的程度差很大,這也反映在招生人數上。清大物理系、化學系、數學系只有一班,資工系就有三班,工學院也有二到三班。
會選讀數理化的學生,也多以成為科學家做為人生志願。但要成為科學家,除了要有追求真理的精神,也需要一些天分。
劉瑞雄分析,數理化常被歸在一類,但注重的人格特質不太一樣。數學和物理,比較需要靠天資聰穎、態度積極,以及熱中思考問題、尋求抽象解答的個性。化學就很廣泛,包含生化、物理化學、無機化學等領域,需要記憶好、邏輯好,會整理歸納,以及愛做實驗的人。
一言以蔽之,學好數理需要天分,學好化學則靠勤奮、邏輯強及努力。
很多人直覺以為數理化出路窄,劉瑞雄說,數理化畢業生的出路其實很好,需求最大的是半導體業,需要大量化學跟物理人才。化學方面是蝕刻和曝光,物理方面是半導體製程、晶片製造和設計等方面。
數學前景也愈來愈好,劉瑞雄說,尤其是在金融數學及大數據,數理化學生只要想去企業工作,完全不用擔心。
連結理論與實務 更添優勢
由於數理化是基礎科學,學生共同特質就是個性沉穩、邏輯嚴謹、實事求是,論述有條理、不會誇大。這種個性優點,更讓數理化學生廣受雇主歡迎。
中興大學物理系教授何孟書表示,很多人覺得數理化知識抽象,但現今很多先進科技的演進,都是從基本數理化理論醞釀發展而成。
例如手機應用、全球定位系統、醫學儀器與通訊技術,基礎就來自物理學的量子力學、電磁學、相對論與光學。「工程學科是在解決問題,數理化等基礎科學就是在找尋工程上無法解決的問題的源頭,」何孟書說。
為了連結理論與實務,專長為光電模擬的中興大學物理系教授黃家健表示,現今數理化培養的能力,多半都包含「邏輯訓練」與「實驗驗證」兩部分。以物理系課程為例,除了理論外,還會帶領學生利用程式設計解決實際物理問題,學生更能具體了解複雜的物理內涵。
元智大學校長吳志揚就是數學系出身,更是世界知名數學家,他說數學可以很高端抽象,但也可以很入世應用,例如半導體產業的製程精進,都需要數學輔助,甚至他現在進行校務管理,怎麼讓決策有邏輯、怎麼看數字,都是學數學所養成的基礎,「未來,是大數學時代!」
「了解問題、解決問題,是人生最根本的能力,」數理化領域學生的優勢,是其他應用科學領域難以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