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嘉義大學校長艾群:務必確認自己的定位

常見疑問6〉應用發展vs.學術研究

白育綸
user

白育綸

2020-02-17

瀏覽數 89,600+

嘉義大學校長艾群:務必確認自己的定位
 

本文出自2020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

「在農企界,一半以上都是嘉大校友的天下!」嘉義大學校長艾群信拈手來,從耐斯集團總裁陳哲芳、瓜瓜園創辦人邱木城、鮮活果汁董事長黃國晃,一個個都是震撼業界的名字。嘉大一度在強化理工學院與堅守農業核心之間徘迴,艾群說,尋找學校定位和選擇生涯一樣,重要的是,先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

許多同學問,選擇校系要往學術研究,還是往應用發展,學會一技之長?我在嘉義大學任教35年,也參與學校經營,看學生來來往往,有一個體悟,做自己還是最好的選擇。

從日治時代的「嘉義農林學校」算起,嘉大剛慶祝百年校慶;但現在的嘉大其實是在2000年時,由嘉義技術學院(前身為嘉農)與嘉義師範學院合併而成。當時我們燃起躋身「大學」的興奮期待,把原來農業色彩重的農機、水利系,併入新成立的理工學院。我當院長時,一心一意投入半導體研究,想做頂尖科學,甚至從新竹把當時台積電的薄膜製程經理找來兼課。

為了與國際接軌,還砸大錢辦國際研討會,10幾年前第一次有中、日、韓70幾位國際學者,到嘉大交流。化學、物理系也奮力發展自己的特色。無奈的是,努力了10年,外界對我們印象卻還是農業與生物。

重新擦亮農業招牌 田野經驗成無形資產

5年前,我擔任副校長,心一轉思考,沒辦法做第一,但可以做唯一,應該重新擦亮農業的招牌。那年也適逢「智慧農業」熱潮,機械、資訊、生物、管理的知識得以匯流,澆灌在土地上。果然做自己擅長的事,才能如魚得水。

首先,從招聘老師開始,嘉大就有自己的堅持。台大、中興有許多海歸的老師,研究流行的分子生物學,細胞培養在實驗室,短時間就能完成論文;但我們要下田,等到作物產出,實驗有了結果才能發表,而別人早已發表好幾篇國際論文。不過,說到動手建溫室,許多「學者」還不一定有辦法。

其次,做農業研究,思惟模式也得跟著轉換。在農業與科技結合的情境,成敗無關乎科學家在農地上用了多少頂尖的科技;能夠俗又大碗地解決問題,才是功力所在。

最近農業與科技的跨域實力發酵,許多頂大也想跟我們合作。一位教授開發出雷射光滅蟲害的設備,非常先進。但我告訴他,你的想法很棒,不過瞄準、射擊太久,害蟲不會停滯不動,等待被消滅;農業科技效率與生物習性都要納入考量。

我學的是農業工程,農學院訓練教的是天敵相剋,用大自然的法則,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地上的問題,無法用太空科技來解決,最受農民喜愛的除蟲方法還是噴藥;但如何教他們噴得精準,減少用量,才是重點。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嘉大的DNA裡注定有著技職的務實性格,也有農業與土地深厚的羈絆,我們怎麼學別人也不像。在這個學術與田野愈來愈脫離的時代,有田野經驗反而是一種別人拿不走的珍貴資產。

首創無人機考照場 校友得獎無數

現在,無論是蔬果、花卉,從得獎的青創農民到蘭花世家,在業界走一趟,兩個裡面就有一個畢業於嘉大。

去年在「智慧農業」的推波助瀾,我們有了全台唯一一座無人機考照場地,從上課、模擬飛行到練習、紙筆測驗到實際操作,整套課程在校園內原地考照。拿到證照後,農民便能讓無人機代勞危險、繁重的噴藥流程。

也許有些人覺得,農用機械是比較低階的科技,其實在田野裡,土壤、不同物種加上氣候條件,變數比工廠裡多太多。智慧工業與農業相比,根本是小巫見大巫,農業更複雜也更有趣。農業是一份對土地溫暖的情感,看著所學,化為蒼生所用,是一件很美麗的事情。

儘管台灣農機、農產品因為數量不夠,沒辦法讓產業鏈「發大財」,但其實成本1分錢的種子,收成時一把青菜能賣1塊錢,比起「毛三到四」的科技代工,利潤比率高出不少。此外,農業與科技業相比,創業門檻低很多,「微型創業」的風氣興盛,嘉大育成中心就吸引過許多北部學校前來觀摩。

嘉大併校之後用了20年時間,先了解嘉大不是什麼,再慢慢體會,我們能是什麼;生涯選擇亦然。對父母或孩子而言,應用或學術沒有標準答案,也無需急著作答。我是誰?擅長什麼?對什麼有興趣?知道自己的定位,比任何事都來得重要。

【2020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帶您看見高教新策略

你可能也喜歡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數位專題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當AI以超乎想像的速度趕上人類的腳步,掀起一波職涯新革命,我們必須思考:大學學什麼對未來工作才加分?作為多數學子邁向職場前的最後一哩路,高等教育有責任培養學子的競爭力,一起剖析未來人才關鍵實力。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