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北市府16日宣布台北捷運「常客優惠」(即忠誠度優惠)2月1日正式實施,新優惠一改一般身分電子票證8折的齊頭式優惠,主打「搭越多次回饋率越高」,最高每月搭51次以上等同享7折優惠,與1280元30天吃到飽的定期票優惠看似都要很常搭乘捷運,優惠邏輯卻不同。
不過,北捷取消一般身分電子票證8折優惠改常客優惠後,相較1280定期票,民眾該如何評估哪個方案較划算呢?其實最簡單的方式是先評估自己的搭乘次數與可能金額。
優惠邏輯上,常客優惠著重在「次數」,而非距離遠近費用高低,因此每月至少要搭31次以上才有原本的8折優惠;定期票則是給需長途通勤、轉乘的族群評估選擇,例如在公車、捷運通勤費每月每天達43元以上或23天工作日每天達58元以上時就可考慮購買。
北捷常客優惠方案上路後,只要每個月搭乘次數達41次以上,就能享受等同75折甚至7折的優惠,比現行8折制度更優惠;但對每月使用次數在30次以下的民眾而言,將會支付比現在多的搭車費用。
1280定期票主要看30天內搭乘總金額,且除了捷運,公車、淡海輕軌及YouBike前30分鐘都吃到飽,對每月花費在公共運輸系統超過1280元的民眾而言,買了就是「省」。
舉例來說,每月每天要從北捷土城站通勤到南港站的民眾,在取消8折優惠後,每天搭捷運往返要花100元,但因每天搭乘2次,每月若30天至少使用捷運約60次,因此每月3000元通勤費在獲得常客優惠回饋金後等於打7折,花2100元,相較後仍是購買1280定期票划算。
本文轉載自2020.1.16「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