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只記得同學的手機號碼!復興商工同學會:人生,要有「家人」外的喘息空間

一起玩到老,也一起陪伴到老

50+
user

50+

2020-01-10

瀏覽數 27,400+

只記得同學的手機號碼!復興商工同學會:人生,要有「家人」外的喘息空間
 

文/蔣德誼 攝影/日日寫真工作室 內文圖片提供/陳素菁 場地協力/SU SU Veg+Bar

在人生旅程中,我們都會經歷不同階段的陪伴:從最初的原生家族,到求學階段的同學、步入職場後的同事,之後或許和伴侶建立自己的新家庭……

其中,一起度過青春歲月的同窗好友,在進入熟齡階段之後,往往讓人更感珍惜!沒有職場上的競爭心機、或是柴米油鹽的現實壓力,有的是對於未來抱有憧憬和想像的美好時光。

一群復興商工的老同學們,在步入熟年之際重新聚首,不只重溫年少回憶,他們更成為在人生中相互扶持的夥伴,有著不輸給真正家人的緊密連結和默契。

老同學一起開店,隨時都是同學會

採訪當天午後,在陳素菁和同學小美一起開設的餐酒館中,陸陸續續來了幾個同學,彼此熱絡的招呼、閒聊起近況,讓小小的店裡頓時熱鬧溫暖起來。

陳素菁說,「會想開這家店,除了想說以後退休了,還可以和好姊妹在一起做點事情不怕無聊,同學想聚聚、或只是想喝杯酒,也隨時有地方可去。」簡直就像日劇裡,誰有煩惱想聊天就固定到某家店集合的青春場景。

和陳素菁一起經營餐酒館的小美,和法籍先生兩人婚後定居法國多年。年歲漸長,小美還是懷念台灣的生活,也喜歡好友一起作伴的感覺,於是決定帶著老公回到台灣,和陳素菁合伙開了這家小店。店裡一道法式鹹派就是小美的拿手好菜,有著濃郁噴香的家常好滋味。

有著大姐頭性格的陳素菁,在同學群中經常擔任起而號召的那個角色。她在宗教機構擔任平面設計師,經常被同事開玩笑說:妳如果去負責募款,效果一定很好!

從5年前組織一場跨班際的大型同學會,陳素菁就這樣把同學們一個拉一個地找了回來,老同學之間不只有聊不完的回憶,更建立起關照彼此的互助網路。

同學會每年都會固定安排大家一起旅行,在出遊中培養好感情。

同學會每年都會固定安排大家一起旅行,在出遊中培養好感情。

集眾人之力揪團,做公益替社會盡點力

「其實一開始只是偶然聊起,就想到當年那些一起趕作品熬夜的同學,現在不知道在做什麼?」當時一屆有10班,她多方探聽之下,在每個班級找出一個連絡人再各自串聯,最後來了近300人,連老師和校長都到場了。

同學們一起舉辦二手跳蚤市場,將所得捐款給公益團體。

同學們一起舉辦二手跳蚤市場,將所得捐款給公益團體。

這次同學會之後,陳素菁覺得,好不容易找到這麼多人,或許可以在單純的聚會之外,多做一些什麼?除了每年固定安排聚會、小旅行之外,同學們也會號召一起參與公益活動,像過去他們就曾發起為萬華街友送便當、或是舉辦二手市集為導盲犬募款等。

陳素菁也說,這些活動都不是硬性要求大家加入,同學可以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參與,雖然規模不一定很大,但總是為社會盡一份心力。

除了家人,只記得同學的手機號碼

同學會的力量不只回饋於社會,甚至真正發揮了像是家人一般的支援。陳素菁回憶,曾有一個男同學老婆要生產時人正好在國外,訊息一傳出來,幾個同學馬上到醫院輪流幫忙照顧。

知識與美味同行,遠見請客西堤

「像我和幾個特別要好的同學,是好到彼此的家人、甚至下一代的孩子之間都認識,萬一哪天彼此需要幫忙,都可能多一個援手。」陳素菁笑說:除了家人,只背得起來幾個老同學的手機號碼!

裝滿美術製圖工具,當年在學校必備的手提包,同學會特別製作迷你版紀念。

裝滿美術製圖工具,當年在學校必備的手提包,同學會特別製作迷你版紀念。

「可能學藝術的人,感情都比較豐富吧!」陳素菁認為,同學間的好感情除了來自長久相處而來的累積,當年在學校大家一起完成作業、熬夜畫圖的許多日子,或許也培養了革命情感和不言而喻的默契。「當時的累和辛苦,現在想起來都變成有趣的回憶。」

過去曾和陳素菁一起開店的巧宛也說,自己當年曾面對照護長輩的龐大壓力,身心幾乎承受不住,幸好在同學的陪伴之下熬過難關。已是過來人的她,經常鼓勵同學在家人之外一定要有可以喘息的人際空間,無論是情感支持或資訊交流,都可能是一個救命索。

中年之後,同學會要比誰快樂

和陳素菁同屆不同班的王慶,就是在大型同學會中被「撈回來」的成員之一,雖說是老同學,卻也是新朋友。

他覺得在剛出社會的時候,大多數人對參加同學會往往有抗拒感,「因為無形中會有比較彼此成就的壓力」。中年之後,人生樣貌大致底定,同學聚會反而變成一種新的學習。「大家背景和經歷都相似,有時反而可以從別人的經驗中得到靈感或啟發,產生一些新的想法。」

王慶也說,由於大家都是美術設計科班出身,很多人在參加同學會之後,重拾起往年對於熱情,投身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少同學在退休之後又開始創作、開個展,大家揪團去看展,又是一次聚會的好理由。現在開同學會,是要比誰有活力,比誰快樂!」

歷久彌新的友誼,不因時光而減損,反而在人生的下半場,成為獨一無二的珍貴夥伴。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想知道更多熟齡新思維、新活動?

➡加入50+FB   https://pse.is/MUCBY    每日資訊不漏接!

(原文刊載於《50+》;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三防世代」先修課:防窮、防病、防詐騙
數位專題

「三防世代」先修課:防窮、防病、防詐騙

「三防世代」來了!現在30~50歲的青壯族群,如何建構防窮、防病、防詐騙的財務安全網?確保「老後三本」已經成為即刻要思索的必修課。只要正視問題、提早因應,你將更有機會開展屬於自己的「晚美人生」。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