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矽谷掀起一波上海熱,月中上海浦東新區的官員來矽谷舉辦投資說明會,月底上海浦東張江科技園區的代表來舉辦招才說明會,原本預計只有兩三百人的場地,湧入近千人,整個會場擠得水洩不通。現場除了來自大陸的留學生之外,還包括台灣、香港的華人留學生或創業家,另外還有許多外籍人士前來探詢機會。
目前美國景氣衰退,裁員新聞不斷,根據美國勞工局的統計,今年7月份全美公司共裁員二十多萬人,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在一片不景氣的聲浪中,許多人都在另尋出路。相形之下,大陸的經濟卻在起飛之中,尤其是半導體產業,前兩年的成長率為30%。來自台灣、美國、新加坡及日本的半導體高科技公司也紛紛進駐中國的北京及上海設廠,創造許多高科技人才就業機會。
大陸市場求才若渴
根據上海人事局的統計,目前上海海外留學生回國的總數已達兩萬五千人,占全國25%。雖然目前回大陸的留學生愈來愈多,但似乎還是趕不上需求。上海浦東軟件園有限公司總經理胡鋐亮就表示,「雖然現在全球經濟不景氣,但是大陸經濟表現很好,尤其是上海。不過現階段最缺乏的就是人才。」曾在德國、加拿大及美國工作十幾年的胡鋐亮,於四年前回到中國大陸。他認為在中國現階段的生活及待遇雖然無法與國外相比,但是在大陸的事業非常exciting,非常有前景。他的公司預計明後年就可以上市。
為了禮遇歸國學人,上海市政府特別於兩年前成立「上海留學人員工作處」,希望服務更多的留學生。副處長陶慎表示,「為了使歸國人才在簽證及往來更簡單便利,留學人員工作處特別擬定『上海綠卡』,即海外人才上海居住證,使得海外人士進出及居留更為方便,享受特殊禮遇。」目前此案已報上海市政府,預計不久可定案。由此可見上海政府對於歸國人才的重視。
去年回國服務的倪濤,目前擔任上海交大南洋股份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能夠重新踏上自己的土地,感到身為中華男兒得以施展抱負的空間,」倪濤說。他同時也覺得現今的中國大陸存在著大好機會,以及可以追求創造財富的價值。
究竟對於一般矽谷的工程師而言,什麼樣的待遇他們願意回去?一位來自上海,已在美國居住十二年之久的張若彤表示,他有許多同學已經回去中國工作,而且待遇還不錯。曾在Lucent(朗訊)擔任軟體工程師多年的他,今年5月回去上海interview(面試)。他認為現在上海進步相當快,回去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如果張江科技園區將發展成未來的新竹科學園區,現在所成立的公司也可能就是下一波的台積或聯電。什麼樣的待遇在美國的人才願意回去?張若彤認為,「其實在上海的生活水平沒有像美國那麼高,所以如果年薪有人民幣30、40萬元,再加上公司所配的公寓,日子就過得很舒服了。」在稅務方面,一些大陸的公司會以房屋津貼或餐飲津貼的方式來給付,如此一來,持有美國身分的海外人士就可在美國節稅。
回去中國發展對於許多有家室的人來說,所考慮的除了待遇之外還包括家庭及子女的教育問題。目前擔任宏力半導體製造公司副總經理王鼎與妻子在今年4月一起返國打拚,而他們六歲的小孩也計畫進入上海的美國學校就讀。而倪濤則是在去年隻身去大陸工作,妻子與小孩仍留在美國。
熱潮持續加溫中
今年上半年浦東新區的經濟成長率比去年同期增加15.9%,而整個上海經濟成長率也增加10.9%。上海浦東區平均個人的GDP(國內生產毛額)為4600美元(全國是800美元)。
有鑑於中國國務院開發北京中關村的政策,上海市政府於1999年正式成立「張江科技園區」。兩年多來,張江科技園區已經頗具規模,有所謂「北有中關村,南有張江園」之稱。根據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公司總經理戴海波表示,目前園區內的產業以信息產業、生物醫藥及半導體為主。張汝京的中芯國際就是園區的第一家半導體公司,預計今年底生產。而另一家在上海的宏力由王文洋所投資,也預計在今年年底蓋建完工,明年6月開始生產八吋晶圓,預計將需要上千的人力。
這一波的回國浪潮似乎也與整個大環境息息相關,大約在1992年時美國經濟不景氣,而當時新竹科學園區剛起步,台灣政府有各種政策鼓勵留學生回國,許多留美的科技人才也因此紛紛回台灣創業,例如鈺創的盧超群、旺宏電子的吳敏求等,都是那一個時期中的代表。而這一波大陸的科技園區的興起是否會循著新竹科學園區的成功模式將會是未來大家關心的焦點。不管這波人才回國是去尋夢、淘金或是開發事業的第二春,大陸市場還是現階段最有潛力的,而這股熱潮還在持續加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