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俞國華、李煥、郝柏村……。這些領導人都是受人敬重的強人,但沒有一個人真正具備經國先生的威望、地位與經驗。在決定性的國民黨13屆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力重組以前,除了以李總統為首的集體領導,已別無選擇。歷史正在注視,這群人將把國家帶往哪裡?
經國先生走了,新的領導核心隱然形成,在未來三年,中華民國政治、經濟、社會急速走向關鍵時刻,他們將和台灣一同接受歷史的考驗。
領導核心份子包括:總統李登輝、行政院長俞國華、參謀總長郝柏村、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李煥、總統府秘書長沈昌煥、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蔣緯國、司法院長林洋港。其中前四人目前實際掌握黨、政、軍,是核心中真正的核心。
第一位本省籍總統
他們幾乎都是經國先生晚年布下的棋子,除了蔣緯國外,都是國民黨中常委。在黨、政、軍、情治系統裡,他們雖然有法定或實質上的權力,但因為個別的淵源與權力相對於經國先生是局部而片面的,所以在這種格局下,要轉動國家這部大機器,必須靠集體運作領導。
他們年齡介於65至75歲之間,平均政治資歷深,健康良好,與嚴家淦、謝東閔、谷正綱、黃少谷等大老比較,他們比較活力煥發。
其中李登輝總統依法為國家元首,有權號令三軍,指派行政、司法、考試院長,委任內閣,公布法律;又有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及國家安全會議至高威權。在我國憲法總統制抑或內閣制規定不夠明確的情況下,總統這個職位舉足輕重。加上他是第一個台灣人擔任總統,為人謙和,他與雄心勃勃的林洋港,都是緩和省籍矛盾的最適當人物。
李總統目前面臨的限制是學者出身,黨、政、軍經驗不足;身邊重臣,如沈昌煥、蔣緯國二位秘書長、都是他宦途上的前輩、與經國先生相處多年,能否與李總統合作無間,是一大考驗。
第二號人物行政院長俞國華是國民黨內正直的保守派,行政熟練。雖然他在立法院飽受民進黨委員攻擊,但在高層(特別是官邸)的強力支持下,形象已見回升,在行政院的威望亦高。蔣經國總統過世當天的臨時中常會,即由官邸一位極有影響力的人指定俞國華主持,並親讀「經國遺囑」(雖然在中常委中他只排名第六)。
在紐約時報記者包德甫眼裡,郝柏村是台灣第一號軍事強人。他實際掌握國軍高級將領的任免權,影響力及於情治系統,在極重要的國防政策及國家安全問題上,被普遍認為有最大的發言權。相形之下,國安會議秘書長蔣緯國上將較為隨和達觀,被視為沒有政治野心的監軍角色。
執政黨的主力戰將
一月十三日臨時中常會,擔任秘書長的李煥出面召集,他是國民黨犀利的組織主帥。經國先生早期的本土化政策及近年的政治革新都在他手上執行,當今國民黨台籍菁英,甚至反對黨靈魂人物張俊宏、許信良等,都是他的門生故舊。
他因性格與企圖心旺盛,常被政敵攻擊,但在國民黨遭遇反對勢力強力挑戰的情況下,李煥與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副秘書長宋楚瑜、組工會主任關中等,仍將為執政黨黨務工作的主力戰將。
在七月七日國民黨十三屆全國代表大會尚未召開、國民黨主席尚未選定、黨內勢力尚未重整以前,以上四人組成的集體領導核心,將傾向以有法定威權的李登輝總統為協調中心,與李煥、俞國華、郝柏村形成黨、政、軍的共同組合。
在政治、經濟、社會的大政方向上,經國先生在世時已多次提示,由他的親信組成的集體領導核心倘若能團結,預計仍將走上溫和革新的既定路線。
但台灣正在政局重組,施政方向也重新調整步伐,使集體領導核心必然受當前最重要的政治勢力所牽制。
第一股是黨內保守勢力,以先總統蔣公周圍的元老重臣與軍方高級將領為主。這批大老中的若干人對近年的政治改革頗有意見,但因為一則年紀老邁,一則懾於經國先生的威望,相忍為國,才沒有使革新方向逆轉。但政治觀察家幾乎都認為他們剩餘的政治勢力不容小覷,例如蔣夫人宋美齡若有意見,恐怕黨國重臣都會重視。
第二股勢力來自國民黨新生代,他們大多是台灣土生土長、經過選舉而投入公職,以台灣現實利益的代言人自居,卻一直難晉身於決策高層。隨著經國先生逝世,在政治權力下放的潮流中,他們已積極合縱連橫,起而要求分享更多的政治資源。今年七月七日國民黨十三全會,決策中心極可能面臨新生代的攤牌。
第三股勢力來自反對陣線。山頭林立的反對黨雖然常在報章雜誌造成聲勢,但內則缺乏強力黨工與幕僚,意識分歧;外則吸引不到龐大的中產階級加入,短期內無法成為主流。但因擁有約三成選票,仍將是重要的政治制衡者。
以往當政策爭執各執己見時,端賴經國先生為全國大政的最高仲裁者。但強人政治已隨歲月與民主潮流而消逝,今後的決策過程也將需要黨內外更複雜的折衝撙俎、爭論妥協。
圖/左起李登輝、俞國華。遠見資料照
三次重大考驗
加以依照憲法實施的五權分立、三級政府,在這個一千九百多萬人口的島上,一個政策形成,必須度過各種關卡,集體領導下決策時間的拖延,已是台灣當前民主憲政必須支付的代價。
在新的集體領導下,執政黨終將經歷三次重大考驗:(一)七月七日的十三全,黨內政治力重組;(二)明年五項公職人員改選,台灣政治力的重組;(三)後年的總統大選,將李登輝的領導成敗付諸表決。執政黨能否在避免大分裂的前提下,順利度過三關,很可能決定「後蔣經國時代一能否畫上完滿的句點。
展望未來各種考驗,雖然可能暗流洶湧,但在人民強烈需要安定與尊重體制之下,也不必悲觀。
集體領導所需要的智慧,一點也不比強人政治少,所需要的容忍則可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