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天Kobo營運部長周立涵,身為台灣兩大電子書龍頭之一的最高負責人,居然一年只讀完20本書?並不是他偷懶或不是愛書人,而是他明確知道自己「不需要工作術書籍」「需要生活與教養知識」「需要歷史書帶自己看大趨勢」,不盲從排行榜,讓自己有限的空檔有最大閱讀效益。
每年12月,都是各大書籍零售平台公布一整年暢銷排行榜與消費者閱讀習慣的時節,傳統書籍零售平台誠品、博客來、金石堂,以及電子書兩大通路樂天Kobo與Readmoo讀墨紛紛公布相關分析報告。
樂天Kobo今年12月公布的閱讀報告中指出,電子書近兩年發展快速,消費主力族群以男性居多,占比約55%,年紀落在25~44歲間,占比高達65%。而讀者最喜歡的電子書種類,第一名為文學小說,比例為55.1%,稍高於商業理財類別的52.3%;閱讀動機是為增長知識與休閒娛樂,分別占比78.7%及71.9%。
對比暢銷百大書單,商管財經書籍占比超過五成,顯示讀者對商管理財書籍有極高的學習力誘因,尤其又以系統化建立好習慣、簡易實踐的時間管理方式,最受上班族重視。暢銷榜冠軍《原子習慣》,就是教導怎麼建立一套每天進步1%的系統;另外關於善用晨間時間的《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建立專屬時間管理系統的《子彈思考整理術》《大腦減壓的子彈筆記術》同樣大受歡迎。
看著這些平台總經理在台上宣布一整年的台灣閱讀趨勢與暢銷排行榜之餘,很多人可能也會好奇,這些負責台灣閱讀銷售的總經理們,自己又讀了幾本書?哪本是心中「最有價值的閱讀」?
樂天Kobo營運部長周立涵面對這個問題,答案卻大出意外,「如果扣除漫畫,我去年真正『讀完』的書,大概只有20本。」甚至連年度暢銷排行榜第一名的《原子習慣》,周立涵的電子書閱讀器中也沒有這一本。
為什麼身為台灣電子書兩大領導品牌之一的樂天Kobo總經理,只讀這麼少的書?甚至連熱門暢銷書也沒讀?
不追求「排行榜」與「讀完」,回歸自身需求選擇「重點閱讀」
周立涵說,自己近期真正有「讀完」的書,其實是以「娛樂性小說」為主,例如《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半澤直樹》系列,絕少商管書,也幾乎沒有在排行榜上熱銷的「職場工作術」,「因為,我不會特別『讀完』這類工作術的書籍。」
周立涵分析,自己屬於電子書消費主力之一的「40代上班族男性」,每天工作繁忙,能抽空閱讀的時間,多半是下班後的「休息時間」,以及出差時的「斷網時間」,單次閱讀時間最多只有兩小時,如何利用有限時間獲取知識需求或休閒目標,才是他的閱讀目標。
圖/僅為情境配圖。pexels
他已經到了高階主管的位置,對於時間排程、工作效率、工作方法早已有一套心得,對流行的「職場工作術」需求自然降低,「就算是排行榜當紅,但這類書我只看其中20%的重點,甚至是一個篇章,只要抓到了核心概念,比對一下自己目前做法,根本不需要『讀完』。」
小說類由於能夠調劑工作節奏、並對生活教養帶來不同啟發的作品,才是他會專心「讀完」的書。
他強調,並不是哪一種書比另一種好或壞,而是回歸自身閱讀需求,知道排行榜,但不追逐;會讀暢銷書,但不勉強一定要讀完,「選擇重點資訊與文章,讓閱讀效率最大化。」
2019推薦《四騎士主宰的未來》:從歷史看見初衷,避免被每天工作淹沒
但身為電子書與電商高階主管,不讀商管書真的合適嗎?周立涵說,當然還是會讀,但他的選擇和很多人不一樣,不是選「即讀即用的工作術」,反而選擇「商業類歷史書」。
2019年周立涵印象最深並且讀完的一本商管書,是2018年出版的《四騎士主宰的未來》,這本書介紹當今地表最強網路世界四大巨頭Amazon、Apple、Facebook、Google的發展歷史,解析「演算法」如何左右每一家公司甚至個人工作者的商業生存策略與個人關鍵能力。
周立涵強調,這本書與其說是「商管書」,不如說是「以企業發展為故事背景的歷史書」,介紹這四大企業的故事,從創辦人為何創立、對未來的想像、技術力的落實、曾遭遇的困境,以及怎麼做決策、想未來。
「我一直都在網路產業中,這本書帶我以回顧歷史的方式,去看趨勢與行銷,」周立涵強調,很多人都以為商管書應該要實用,實用很重要,但很多時候,網路世界變化速度太快,工作者與經理人,每天被業績數字、策略目標、年度計畫追著跑,埋頭在工作中做久了,會忘記許多基本的事,「這時候,以古鑑今就能帶你抬起頭來、回到初衷。」
他強調,尤其是網路、科技或電商產業中的人,對變化迅速的科技應用與消費者喜好,都非常緊張且害怕,但四大巨頭之所以有如今的地位,並不是因為他們叫Amazon、Apple、Facebook或Google,他們一開始也只是一家小新創,從「想要解決自己遭遇的某個問題」開始,當這個問題也是眾多人的問題時,透過不斷累積與改善解法,他們才創造了未來。
周立涵認為,如果一個人每天都在想KPI、都在想行銷活動,都在想下個月要做多少業績,很容易迷失在忙著解決湧上眼前的一個又一個問題。
閱讀《四騎士主宰的未來》這樣的商業歷史書中,可以讓一個人靜下來思考,自己投身這行、做這些的初衷是什麼,想要改變的又是什麼,「這樣,你才有辦法在快速變動的趨勢中,看見那些隱隱的機會。」
周立涵強調,這就是為什麼他明明是電子書總經理,卻一年只「讀完」20本書的原因,不追求量,而是回歸需求,快速抓取趨勢的脈絡,找出根本的原因與價值,「在未來,一個人最重要的工作能力,不只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是發現機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