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力轉無負債經營

林婉蓉
user

林婉蓉

2001-08-01

瀏覽數 36,750+

力轉無負債經營
 

本文出自 2001 / 8月號雜誌 第182期遠見雜誌

長谷生活科技董事長鍾正光於1996至1999年間,陸續買了共約八千坪的土地準備開發,然而2000年開始,營建業隨著經濟不景氣而更加蕭條,推案並不適當,銀行也擔心逾放,不願意提供貸款供長谷開發,於是鍾正光的八千坪土地,就一直空在那兒。

營建業景氣急轉直下,八千坪土地每年償還貸款和利息的壓力讓鍾正光喘不過氣。

鍾正光指出,長谷沒有餘屋問題,問題是已經買了開發用的土地,又無法推新案,但仍須償還銀行貸款,從2000到2001年,他已經償還銀行貸款超過新台幣60億元之多,目前負債約60億元,「幾乎我們的流動資金都拿去還銀行貸款了,」鍾正光坦言困境。

面對房價跌跌不休,買地也無法開發的窘境,為突破公司資金調度吃緊的狀況,鍾正光於2000年11月將長谷建設正式更名為長谷生活科技,開辦居家裝潢修繕服務,維持現金收入,並率先爭取採用信託機制,取代傳統的抵押借貸,以解決約60億元負債。

鍾正光更看準光通訊產業的前景,於2001年5月成立光速國際科技,投入光通訊主動元件光收發模組領域。

宅修服務潛力足

為保持現金收入,並開發新商機,鍾正光開辦居家裝潢修繕服務,每年約有1至2億元收入,暫度難關。

八千坪土地積壓所要付出的利息成為沈重負擔。房地產業當紅時期,鍾正光旗下至少有四千名工人領薪水,每個月發放工資高達2億元。這一、兩年房地產供過於求,消費者有預期降價心理,紛紛延遲消費,餘屋氾濫,同時銀行也抽緊銀根,不願意借錢給建商。鍾正光的土地無法開發,原本的資金收入消失,每個月還要償還利息3000萬元,「現在沒人敢蓋房子了,過去四千名工人也失業了,」鍾正光無奈地說。

資金收入縮水,鍾正光經營宅修服務積極開源以度小月。2000年,鍾正光靠銷售餘屋與資產出租營收挹注21.52億元,目前也以同樣方式應付利息壓力。為獲取更多現金進帳,並擴展事業,鍾正光轉攻每年有上千億元的房屋維修更新市場。同時,鍾正光與中國信託策略聯盟,建立宅修加值egolife易購宅修網專業網站,無論從傳統或虛擬網站通路,都可以提供專業服務,也為長谷增加一個獲利來源。

房地產供過於求,鍾正光目前不投資大量房屋興建,投入擁有龐大商機的維修裝潢和居家服務市場。

雖然目前宅修服務規模尚小,一年僅有1至2億元收入,市場潛力仍很大,鍾正光指出,依據主計處資料統計,台灣每年有1000億元的房屋維修更新市場。一間房子住了五年、十年,就需要重新裝潢與維修,「房子也有生命,像人要養生一樣,房子也要維修,」鍾正光比喻。

宅修服務只能暫時紓困,鍾正光認為,根本解決之道在於發行信託憑證使長谷成為無負債公司,並徹底取代建商與銀行間的抵押借貸關係。

過去傳統的抵押借貸方式,在不景氣時,建商會被抽銀根,也容易造成銀行逾放。揭諦聯合律師事務所律師涂錦樹分析,建商以土地向銀行抵押貸款,倘若建商有一張票跳票,就會被銀行抽銀根。銀行不能承受擔保品,必須透過法院的拍賣機制,想買土地的人必須先繳土地價值20%的現金,得標後一週內要將餘下的80%現金繳清。然而只要1億元以上的拍賣物,平均至少五年以上才賣得掉,「抵押權制度與拍賣機制是製造銀行逾放的最佳溫床,」涂錦樹比喻。

採用信託機制可使建商免於資金調度吃緊的壓力,也減少銀行逾放風險。涂錦樹舉例說明,建商透過銀行發行信託憑證,建商有30%自備款想買地蓋房子,於是將錢交給銀行,銀行幫建商買,土地所有人登記在銀行名下,待建商賣完房子後,將原本的貸款、利息等費用還給銀行,而且信託行為中的財產轉移不必課徵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土地增值稅、契稅、房屋稅、營業稅等稅賦,不僅減緩建商資金壓力,也紓解銀行逾放的風險。「如此一來,銀行轉為準投資人的角色,而非債權人,」涂錦樹形容。

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訂《遠見》輕鬆帶回Arowana好箱!

信託機制中包含所有人、投資者與管理者,鍾正光希望未來能夠扮演資產管理者的角色。

目前鍾正光已將公司資產約170億元信託給涂錦樹,再信託給高雄企銀,由高雄企銀發行信託憑證償還借款,銀行轉換為準投資人與準所有權人,長谷可成為無負債公司。而高雄企銀未來接受信託的資產,將委託長谷專業管理和經營,鍾正光表示,長谷採取信託方式清除與銀行的借貸關係,最晚在2001年8月底之前將使長谷成為無負債公司。長期而言,長谷將朝資產管理者的目標邁進。

跨足光通訊

鍾正光也以轉投資方式跨足科技產業。長谷取得中山大學光電所與工研院光電所技術移轉授權,投入光通訊收發模組的研發製造,經過九個月的努力,正式成立光速國際科技,已完成樣品,目前開始積極送樣品給客戶測試。

光速國際科技初期資本額5000萬元,出資者為長谷與長谷的大股東,未來第一階段增資1億元,第二階段增資2億元,將引進法人和創投。

鍾正光自成立長谷初期即長期資助學術發展,以諮詢學術界企業經營之道,獲得許多建議與商機。鍾正光與工研院光電所一直維持不錯關係,並時常與中山大學往來,中山大學校長劉維琪推薦該校光電所教授鄭木海擁有極佳技術,期使學術與產業結合,但希望能由高雄在地的企業承接,在高雄落地生根,同時工研院光電所也有鍾正光熟識的研發團隊,三方一拍即合,長谷迅速切入光通訊領域。

光速國際科技結合產學各界人才,跨越技術轉移至產品化的障礙。過去曾任職工研院、明?的光速國際科技副總經理許家菖表示,從技術取得至商品化量產之間,仍有相當距離,光速國際科技的技術團隊是中山大學、工研院與三位有業界經驗者的結合,因此九個月的時間即展現成果。

光速國際科技選擇製造TOSA(Transmitter Optical Sub Assembly,光次模組),是因其為光通訊收發模組中最難做的部分。「我們要做有技術難度,大家都不容易做好而我們可以做得好的東西,這種生意我們才要做,」許家菖說。

許家菖分析,TOSA是光通訊收發模組中接收光的部分,技術障礙高,以雷射焊接製造,雷射光通過之處只有九微米,僅頭髮粗細的十分之一,然而只要偏位一微米,雷射光的能量即減少一半,這是其製程困難之處。

扮演關鍵性零組件供應商而不做模組,是其策略。為驗證之用,光速國際科技也製作整個光通訊收發模組,不過並不生產,清楚定位只做零件,免除與客戶競爭的疑慮。許家菖認為,台灣的光通訊產業正起步,由其他產業經驗來看,未來也會走向分工模式,每個公司都發掘自己的強點,找到定位,以做得最好、成本最低、良率最佳的技術和產品呈現,才有競爭力。「國外是一家大廠,台灣是一群有競爭力的公司,那麼將如同半導體產業一樣改寫遊戲規則,國外大廠都到台灣下單,」許家菖道出願景。

對於光速國際科技的策略與技術,工研院光電所光通訊模組及封裝部經理朱慕道評估,TOSA進入障礙高,附加價值大,光速國際科技不與客戶爭利,以專業的關鍵零組件切入市場較有利基,是正確的選擇。

不過,朱慕道也指出,由於現在尚處於送樣階段,2002年2月之後才能看出其量產能力是否足夠,另外,資金規模不夠大是其隱憂。

光速國際科技對於量產能力信心十足。許家菖指出,他們對於傳輸速率1.25Gbps(每秒十億位元)的TOSA已有量產能力,領先對手,且相較於一般廠商約六成左右的良率,良率已達八成以上,光速國際科技預計一年之內可達當月損益平衡。

面對長谷的低潮與不景氣風暴,鍾正光認為,既然生長在台灣,無論如何要想辦法度過這次難關,「我們的根在台灣,怎麼離得開呢?宇宙間的氣不住地流動,總有一天否極泰來,只是需要時間,」鍾正光說。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