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清晨,一望小朋友在教室中排排坐,伴隨悠揚的風琴聲,一面擺頭、一面吟唱著王維的「鳥鳴澗」。
「努力讀書、做好學生、孝順父母、尊敬師長!」七十五名學生嚴肅認真地踏步,簡短有力地高喊,他們在「立定」後形成的方陣,約只佔了空曠操場的六分之一。
這所位於花蓮縣光復鄉東北方的東富國小,只有六個班級和九名老師,是屬於距離車站五公里外,沒有公車駛達的「偏遠學校」。
有限經費,無限巧思
在花蓮,一百一十三所小學中,像東富國小這樣只有五或六班(十一人就可以成一班)的小學較,超過半數(六十七所)。他們擁有差不多的經費、人事編制和教室間數。除每年度的社教、實驗等經費外,每且的辦公費只有七、八千元。
在有限的經費下,東富國小卻發揮了無限的巧思--校園栽種了杜鵑、聖誕紅等花卉;教室漆成綠、黃、藍等色,還有窗簾和電扇;圖書室裡有音響,還舖上綠絨絨的地毯;老師宿舍更有地毯、電視、冰箱等現代化設備。
小朋友以滑梯、盪揪邏為題而創作的童詩,製成木牌豎立在遊樂器材前,小鵝形狀的花卉名牌散立於花叢間,教室前有精心設計的「如意」形花圃、班級牌、花飾和棋盤。「各項措施都富有創意,發揮「潛在課程」的功能,」花蓮縣教育局長林蓮珠印象深刻地說。 「客人早!」迎面而來的小朋友笑容可掬、落落大方的向訪客道早安。剛到東富參觀運的中山大學外文系主任黃碧端十分感動地形容:「這裡的學生衣著乾淨、整潔,顯得特別有朝氣、有氣質,臉上總洋溢愉悅的神情。」
前有清澈碧綠的馬鞍溪蜿蜒、後有巍峨中央山脈挺立的東富國小,先天上有山明水秀的自然環境,加上老師們的詩歌吟唱教學相生活教育,因而養成小朋友的氣質。
有禮貌、愛整潔的孩子
每天早自習,老師輪流帶領小朋友吟唱詩詞,他們自一年級起便日復一日沈浸在樂音飄揚的氣氛中;每大升旗時,導護老師宣佈背書、默寫、勤勉、秩序和整潔比賽的優勝者,在他們班的旗桿上升起榮譽旗,並向小朋友分析他們為什麼得獎。老師們要透過鼓勵和實際生活來培養小朋友有禮貌、愛整潔的習慣。
東富國小為什麼能以有限的經費和人力,在偏僻的鄉間開闢出這樣一個小而雅緻的郎嬛福地?
「關鍵之一在於人為。」黃碧端一語道破。經常視察東富國小的花蓮縣教育局督學胡義、黃正榮則觀察到;校長的用心經營、創意和領導是促使學校展現新貌的主因。
昔日的東富國小與現在迥然不同。已服務二十五年之久,說話帶有廣東腔的總務主任胡傑記憶猶新的說,他來的時候,教室仍是茅草屋,設備很差,學校沒有電,大家飲用山溝的水,到外地去要穿越馬鞍溪。
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的校長王可非,坐在窗明几淨、陳列許多獎狀的校長室內,一面小心翼翼的翻閱照片,一面娓娓述說他六年前走馬上任時的情景。
那時,操場的茅草長及膝蓋,教室是三間瓦房、四間平頂,周圍環繞著長滿雜草的山坡地。他到任後,先把山坡地推平,帶領師生拼手胝足的剷除茅草,再進一步闢為花圃。「當時的師生對學校有很大的貢獻,但都已經離開學校了。」他濃眉下的眼神流露惋惜之意。
校長功不可沒
三年前,獲得縣府改善國民教育的經費補助後,開始更新四間教室、遊樂器材和圖畫室,使外貌逐漸汰舊換新,並看手美化環境。
瀋陽籍的王可非長得高大魁梧,即是個心思縝密、富有創意和才藝的大家長。他親自製作班級牌、花飾,設計、規畫學校的佈置。他在教室前的課表上貼了所有任課老師的照片,目的是防止歹徒冒充老師混入。
「他是身教重於言教,經常親自拿鋤頭種花、澆水,看到一點紙屑便撿起來。」總務主任胡傑道出校長的平日作風。負責校務執行和工作分配的教導主任溫永光指出,「校長是一心一意在辦學,」每次分配工作,校長也要負責一份,佈告欄、童詩牌的書法就是他的手筆。
學生中九0%是阿美族山胞,家長多是靠種植甘蔗、玉米等作物維生的貧困農民。校長和老師從不支領出差費,教具也就地取材、廢物利用。校長更自掏腰包買布,請太太為學生做窗簾和合唱團制服。校區內和宿舍裡的地毯、熱水器等設備就是靠省下辦公費才辦到的。
「同樣經費,他們能一塊錢當兩塊錢用,發揮最高效果,值得其他學校學習。」曾在去年十一月底考察東部偏遠學校的教育部國教司科長韓繼餒說。當地教育局長林蓮珠最欣賞的是學校的氣氛,她認為,良好的氣氛可激發學習意願,提高學習效果。
然而,「辦教育是良心事業,光是有好看的硬體沒有用,必須要有內涵,」有三十年執教經驗的王可非更重視動腦筋改善教學和生活教育。他構想以詩歌吟唱、童詩創作提升學生的國語文程度;藉頒發「東富小博士」的榮銜鼓勵小朋友多讀圖書室的書;發明「榮譽旗」來加強生活教育。
老師全力配合
但是徒有構想不足以自行,全賴老師的配合和執行,校長的教學理想才得以落實。五十三歲的王可非擺出傳球的手勢說,學校工作的推展用的是打籃球的方式,工作就像是籃球,球傳出後,其他的人要擋人、製造機會讓他順利地投籃--大家要協助他把工作完成。
今年剛從師專畢業的彭挽繡、洪雲珠老師有感而發地說:「校長會指導老師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而我們也會儘量把事情做好,達到他的要求。」剛退役的邱台山老師表示,有問題時就向資深老師請教或自我摸索,設法解決。
雖然多數老師對於不分上、下課全力投入工作甘之如飴,但少數老師已感到負荷過重。一位老師不禁脫口而出:「我們的時間都被壓榨光了。」另二位老師也私下透露,校長律己很嚴,也以最高標準要求老師。
王可非校長也瞭解這樣的感受,他做出騎車的手勢說,「剛畢業的老師就像剛學會騎腳踏車的人走陌生的路一樣,會很累、感到壓力大,等熟練後就能適應了。」
他認為,未來最難克服的挑戰是人事流動和欠缺經費。剛訓練好、建立起共識的老師,服務期滿後(男老師二年,女老師一年),就申請調職,換來另一批新老師。他試圖在不斷培養新老師的默契中,度過重重困境。
至於將來的發展,他預定朝提高學生程度、加強學業和生活教育的方向努力,希冀使東富國小成為一個沒有瑕疵的鑽石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