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美景藝術凝聚幸福感 月光海音樂會照亮台東

藝文風土〉月夜、浪潮當背景 結合展演市集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19-10-29

瀏覽數 49,800+

圖/東管處提供。
圖/東管處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9 / 11月號雜誌 雙面台灣

台東縣成功鎮,一個濱海的美麗小鄉鎮。就在這個偏鄉,美景與音樂藝術的融合,已成為生活小日常,見證台灣濃濃的文創軟實力。

來到鄉內東管處都歷遊客中心的高台草原上,綠油油的草皮,眺望著太平洋蔚藍的海面。這裡除了山海美景,還有特殊的「海上月光大道」。

只要天氣良好,當皎潔圓月在太平洋升起時,無垠的海面上便會投影出一條波光粼粼的月光大道,從海平面盡頭那端一直通到成功鎮的岸邊,帶給人視覺上無與倫比的魔幻感,讓這裡成為全台灣觀賞海上月光大道的絕佳景點!

中秋賞明月 聆聽部落音樂

從2017年起,每到中秋節,這裡就上演全台灣最幸福的中秋之夜。

自那一年夏至起,一直到中秋節,一共四次月圓,東管處都在這裡舉辦「月光海音樂會」,每每吸引全台各地湧去的民眾,一邊看著月光海,一邊聆聽部落音樂迴盪在山海交匯之間,如癡如醉。

不少人參加過一次,紛紛在社群網路上分享「一生至少要來看一次!」許多鐵粉更不只一年來一次,而是一年內所有場次都想盡辦法到場。

歌手樂團們也很喜歡到此表演。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手生祥樂隊,今年首度獻唱後,當場向著月亮說:「我許願明年再來。」

月光海音樂會也向國際打開邀請的大門。印尼國寶級舞團南喬幫,來自蘇門答臘米南加保族,2018年飛來台東表演時,特別設計了一齣以「遷徙尋根」為主題的劇碼。

同年,愛爾蘭的火舞樂團帶著專精而高深的雜耍技藝,以身體配合火焰,演出趣味盎然的舞碼。想不到,當天的月亮竟是血紅色,成為最佳布景。

每一屆壓軸的「山地歌王」桑布伊(Sangpuy),聲音極具穿透力,高亢的吟唱,令人動容。

其實成功鎮上的幸福夜晚,只是整個東海岸文創活力的一部分。自2015年,交通部東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開始舉辦東海岸大地藝術季,讓整個花東地區,充滿文創風。雕刻展、藝術市集、音樂會,逐漸在花東縱谷間綻開。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東管處處長林維玲表示,月光海音樂會正是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的亮點之一。她指出,很多人喜歡將東海岸大地藝術季與日本瀨戶內海藝術季比較,可是這兩者截然不同。瀨戶內海藝術季大多邀請「外地」藝術家的藝術作品。但東海岸大地藝術季不一樣,能量完全是從在地「野蠻生長」。

狹長的東海岸本身就是民族大熔爐,光原住民就有十族,還有漢人、客家移民,近年加入了不少歐美各地新移民,其中不乏藝術家和音樂人。

天賦好歌聲的原住民,碰到在潮間帶撿拾漂流木進行創作的藝術工作者,以及一群來自異鄉的老外,常常以藝術互相激盪出火花。

金曲獎最佳原住民歌手、排灣族的巴賴(Balai)便因此創作了新曲。今年他的樂團在月光海音樂會演出時,突然下起傾盆大雨,台下居然還有很多人頂著風雨聆聽,甚至跟著音符擺動身體跳舞。

巴賴在風雨中發表的新歌《反覆的新芽》,靈感便來自於與在地藝術家的互動。他在台東寫歌創作,近身觀察國內外藝術家,誕生了這一首歌曲。「在這裡,人跟人的距離很接近,」 他說。

廣邀民眾 體會生活在東海岸的節奏

今年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的主題是「潮騷之歌」,策展人李韻儀詮釋,這是希望讓更多人體會生活在東海岸的節奏跟時間感。

她指出,很多外地人來到東海岸,總覺當地居民很悠閒,大中午還沒到,就已經坐在樹下乘涼,老人家則「舉杯向大海」。「但是很多人不曉得,這樣的作息是為了配合陽光、節氣,」李韻儀說。

東海岸由於夏季很漫長,長期處於「九個太陽」的炎熱狀態,早上9點以後已熱到無法勞動,真正能工作的時間是天將亮未亮之際,9點一到得休息,然後下午3點再繼續。

生活在東海岸,大地的紋理中,人類是如此自然地孕育出跟隨大自然腳步的生活方式。這也正是月光海音樂會透過月光、看海、音樂,想要對外擴散的正能量。被譽為「今生必聽」的月光海音樂會,除了視聽感官享受,還有更深層的意涵,它是東海岸生活美學獻給台灣這塊土地的饗宴。

數位專題【台灣你好70年】〉帶您看見雙面台灣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