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要科際整合,心態要改

洪蘭
user

洪蘭

2000-10-01

瀏覽數 23,650+

要科際整合,心態要改
 

本文出自 2000 / 10月號雜誌 第172期遠見雜誌

最近幾位國立大學校長連袂向總統進言要求增加高等教育經費,提升國內學術水準。我國大學競爭力一直下滑是不爭的事實。除經費不足外,最嚴重的該是國內還有很強烈的山頭主義,做不到科際整合,這個心態不改科學是無法提升的。

科際整合是二十一世紀必然的走向,尤其是社會科學方面。因為它的研究對象是人,人的多樣性迫使我們從許多不同的領域來看待人的行為,才不會瞎子摸象,各執一詞,以偏蓋全。我們可以舉記憶來說明科際整合的重要。

記憶是人之所以為人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即使是同卵雙胞胎也不可能有相同的記憶),但是台灣的醫學院和法學院這兩個判人生死的領域卻沒有開記憶的課。醫學院的記憶仍是五○年代的分類法,而法學院更是沒有任何有關證人證詞正確性的課程。曾有一位辯護律師想要打擊目擊證人的誠信,在法庭上問證人說,「你說你記憶力很好,請問你上星期五早飯吃什麼?」證人答不上來,律師便高聲說,「你看,他連自己三天前吃了什麼都不記得,怎麼可能記得三個月前發生的槍殺案。」結果很多人點頭認為這個人的記憶不可靠,殊不知這是兩個不同的記憶,由二種不同的大腦區域在負責。

我們每天吃什麼,穿什麼,這種例行公式性的記憶最容易受到後來發生的同樣性質事件的干擾。這種所謂的外顯記憶是有意識的,也是失憶症病人所不能回憶出來的記憶,另外有一種是潛意識的內隱情緒記憶,它是由杏仁核處理的,這條神經迴路比外顯記憶的皮質迴路短,所以緊急時候,我們是先反應了才知道自己做出了反應。一個失憶症的病人沒有了外顯記憶,卻可以有內隱記憶,所以他可以學新的技術如彈琴、騎車,只是不自知而已。

記憶的研究絕對不是心理系獨家的事,而是跟醫學、法學都有關係,但是在台灣看不見別的領域的人一起來參與,很多科系雖然只是上、下層樓,卻老死不相往來,考試簡章仍有「非本科系不得報考」的字樣。其實,為什麼不開放給所有人去考,只要考的上便讓他念呢?教育的鬆綁真的是非要從「頭」開始不可!

最近美國紐約州法院做出一個震撼的判決,假如孩子被診斷為過動兒(ADHD),而家長不給他吃藥的話,父母是「虐待兒童」(child abuse)。這個案子動員了教育心理學家、發展心理學家、神經心理學家、醫生、治療師一起來討論、採集了各方的證詞後,最後做出了保障兒童受教權的判決。這種事問題導向的思考方式,而不是領域為主的本位形思考。在大學裡我們需要的更是這樣的合作和胸襟,經費固然是重要,人謀不臧也是枉然,如何捐棄成見,不搞派系,應該是各位大學校長努力的目標,何不從這裡先開始呢?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