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灣的炎熱午后,走在高雄的街頭,到處林立著銀灰色巨大的水塔,前面有個投幣機與水管,不時可見三三兩兩騎著摩托車拿著水桶來投幣取水的民眾。
在外地人的眼中,這樣的畫面可能是一幅奇特的景象。然而,類似的加水站,在高雄縣市有數千家之多,買水的文化已有十多年的歷史,早成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所有的人都買水,那有可能不用買就有水喝?」世居美濃伙房,七十六歲的溫貴金老太太以流利的客家母語,道出了在她的生活與思想範圍內,買水是一件如何普遍與再自然不過的事。
平均一個月幾百塊的支出,問民眾對於必須買水飲用,是否會造成日常生活的不方便與困擾,出乎意料的,多數民眾的反應是「習慣了」。
仁武地區,二十五歲,騎著摩托車,載著小孩來加水的家庭主婦陳奕君表示,不會覺得買水是件很麻煩的事,因為已經很多年了,還滿習慣的。
「我覺得台北人很可憐,到現在還在喝自來水,而沒有選擇權去買品質比較好的水,」美濃厚生會的會長,現年二十三歲的實習老師鐘明光語重心長地表示。
根據高雄市政府研考會主委洪富峰表示,在一項「關心高雄生活環境」的民調當中,由民國八十三年至今,已經連續七、八年,民眾對飲用水水質不滿意程度均高居第一位,占了七○%到八○%左右。
然而,這是怎麼樣的思維邏輯?讓高雄地區的人,對自來水的態度由懷疑、埋怨轉而習慣買水,甚至慶幸有水可買?買來的水,品質真的比自來水好嗎?
「自來水的口感很差,而且煮起來會有一層厚厚的茶垢,」隨機在加水站尋問民眾為何買水而不喝自來水,得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答案。
水源污染水質
造成自來水口感不好的原因是水源的問題,茶垢則是因為水硬度過高。
高屏溪的嚴重污染使得自來水公司必須加大量的氯來消毒,而氯會使得水中有一股很濃的消毒藥水味道,「像是喝游泳池裡的水,」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主任李根政這樣形容。
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經理曾浩雄分析自來水口感不好的原因之一是土味,其來源是因為澄清湖從未清過污泥,水的深度由原來的五公尺淤積為三公尺,很容易優氧化,而在水中產生藻類的味道;第二則是為了消毒而加入氯氣,但水中有機物和氯氣會起化學作用,產生三鹵甲烷,所以會有不好的氣味。但曾浩雄強調,自來水中加入的氯氣絕對是在標準值0.2ppm~1.5ppm之間。
茶垢則是水硬度過高造成的。大高雄地區石灰岩的地質,使得水中含有大量的鈣、鎂等礦物質。如此一來,自來水中的硬度很高,在煮沸了之後,會在容器裡殘留白色的茶垢。「鍋子用久了會變黃色,過一段時間之後,厚厚的一層,像椰肉一樣,」民眾張鳴清形容。另一位家住鳳山中崙的計程車司機蔡宗陽則表示,漱口杯使用了一個月之後,「杯沿就會出現黑油。」
口感不好,加上茶垢的殘留,使民眾對自來水失去了飲用的信心。受訪者均表示,自來水只能拿來洗澡、洗衣服,真正喝的水,都是另外購買或者在家裡裝設RO逆滲透過濾器。
對於買水,民眾的反映是無奈又無力改變,「如果能讓我們喝得安心,誰會願意多花錢去買水呢?」
尤其在今年七月十二號,旗山溪遭傾倒毒性的有機溶劑之後,更是引起民眾的恐慌。民眾沈武傑表示,在自來水受到污染的那幾天,「水龍頭一開,就是一股臭油和煤油的味道,水都變成了暗黑色。」計程車司機蔡宗陽更以他的親戚為例,指出在用毒水洗臉之後,眼睛當場紅腫,在看過醫生,過了三天之後才消腫。這樣的損失,不知找誰去賠?
原本就對自來水沒信心的民眾,在污染事件的影響之下,更是助長了買水的風氣。不論是加水站或是瓶裝的礦泉水,銷售量均有驚人的成長。據業者指出,那幾天內,各大賣場的礦泉水都被民眾一掃而空。
買水成風,不買不安心
民眾買水,最大的原因在於水的口感較好,而且沒有茶垢。但民眾沒有一個具公信力的檢查報告可做為買水時參考的依據,憑的就是一種「感覺」。
多數民眾表示,用買來的水泡茶,比較甘甜好喝,而且不會有茶垢。
高雄醫學大學藥物毒物檢驗室主任蔡錦蓮則表示,用自來水洗手會有一種澀澀的感覺;刷牙的時候,皮膚黏膜會有刺激感。
然而買水成風,就表示加水站的水質是值得信賴的嗎?口感好、沒有茶垢就代表水質的乾淨衛生嗎?「我們根本不敢去想加水站的水是不是真的安全,」年近五十,家住三民區的高志山無奈地表示,買來的水,水質到底如何?誰也不知道。
「除非真的出問題,否則大家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張鳴清這樣表示。另一位民眾陳清吉則表示,老百姓不可能有時間去關心買的水到底衛生不衛生,也不可能拿水去化驗,但是「我們要信任別人,既然是用錢去買的,品質應該不會太差。」
「買的水可能也有問題,但只求個心安,」蔡宗陽的家裡從十二年前開始買水,但是他覺得高雄水的問題愈來愈嚴重,一點也沒有改善的跡象。「現在必須買水喝,不知道那一天就連乾淨的空氣也要用買的,」蔡宗陽對於大高雄地區生活品質的低劣,有一種深惡痛絕的反感,「簡直就是無政府的狀態了。」
買來的水真的安全無虞?
那麼加水站的水,到底是從何而來呢?
來源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地下水經消毒後販售,這是所謂的山泉水;另一種則是自來水經再處理後販售,這種水又稱為RO水。
根據業者表示,山泉水主要來自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一帶,和屏東高樹、萬巒等地。經過加水站業者抽取地下水然後經過紫外線殺菌、臭氧處理等程序,再用加水車將水運送至各個加水點販賣。而RO水的水源則是一般的自來水,其處理方式則是降低導電度、抽掉陽離子的軟化處理,使其變成不含任何雜質的純水。然而各家業者良莠不齊,水源是否真的無污染、消毒殺菌的過程是否徹底,沒有人能回答。
就算水源乾淨也處理得當,然而,加水站的水到底放了多久?有沒有保存期限?水塔是否定期清理?運送的過程是否受到塵土風沙的污染?這些都是很令人懷疑的。民間負責代檢水質的中環科技總經理葉庭芳認為,所謂的山泉水,或到處可見加水站的水,都是非常沒有保障的。
「賣水是一種不合理、不正常的現象,」高雄市三民區衛生所食品衛生稽查陳榮源表示,在號稱大都會的高雄市區,滿街都是林立的加水站和水塔,對於整體市容而言,「真是不好看」,同樣是直轄市,為什麼高雄市民好像次等公民一樣。但是民眾對自來水水質差的觀念根深柢固,沒辦法改變,所以只好消極地用抽測的方式來管理。
至於衛生局是如何管理抽測各個加水站呢?根據衛生局的統計,高雄市的加水站,抽測過的有六百多個定點,今年一月到八月間,共抽驗了一千零四十二件,主要檢驗的項目是重金屬和微生物。衛生局七科科長吳安邦表示,其中不合格的近兩成,一般都是綠膿桿菌和糞便性鏈球菌等細菌性的微生物,尚無檢測出重金屬物的樣本。
那麼,不合格的加水站又該如何處置呢?陳榮源表示,不合格的加水站會要求業者複驗,輔導業者找出問題的所在,例如管路、設備或是濾心的毛病,改善之後,再不合格的話,一次罰三萬。根據他的經驗,泉水不合格的比例高於RO水,雖然檢驗是以生飲標準,但是他建議民眾「煮沸後飲用。」
而吳安邦則說明,衛生局的檢驗是不發給證書的,因為加水車從高屏過來,不能確定每一次的水都是合格的。所以,就算單次檢驗合格,也沒有多大的意義。衛生局對於不合格的業者,會將名單公布在網站上,並且要求改善。
那麼如果業者仍舊不改進,民眾的健康到底由誰來保障呢?衛生局的大小官員均表示,因為大家都會把水煮開了才飲用,沒人會把買來的水直接生飲,所以「應該沒有關係。」
對於這樣的說詞,中山大學教授陳鎮東表示,提供乾淨的水給民眾飲用,是政府的義務,因為沒人會生飲,便放任不合格的業者,「這是非常賴皮的說法。」
柴山自然公園促進會執行長楊娉育亦表示,政府與民眾溝通的機制一直沒建立,一個八掌溪事件,引起社會高度關切,然而數百萬人集體慢性中毒卻不受重視,只因為,「還沒有人因為喝了高雄的水而死的。」
至於喝了水質不佳的水之後,是否對身體健康會造成不良的影響?蔡錦蓮指出,從來沒有人長期研究飲水與身體健康的關係,流行病的統計也沒有這方面的相關資料。一來這樣的研究需要長期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研究單位通常沒辦法得到經費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人的病源有很多的可能性,要將疾病與飲水之間做聯結,實在太困難了。
然而,高雄市民的平均壽命與台北市民相較,歷年來都有著三到四歲的差距,且距離有愈來愈拉大的趨勢。高雄人的生活環境與身體健康,的確已經亮起了紅燈。
買水風助長加水站商機
而加水站業者又如何看待自己的事業?
一個泉水加盟店的定點負責人周玨表示,加水站的生意,沒有想像中的好,光是設備成本就要二十幾萬,而一個月的收入大約是一萬五千塊左右,但有一半是本錢。而當初想經營加水站,是本著服務社區居民的心態,希望提供水質好一點的飲用水,因為自來水實在是臭得太過分,沒人敢直接喝。她也表示,陽光、空氣和水是人生存最重要的元素,高雄人很悲哀,沒有好的空氣,也沒有好的水喝。如果水質能改善,她「寧可水好,關店不賣。」
然而加水站上游的供應商卻是從中看到了無限商機。加密佳食品廠的經理劉昆和表示,不要小看了一次十元的消費額,積少成多,數量也是很可觀。他表示,其公司在南部各縣市共設有兩百多個加水點,平均各點一個月的營業額是十萬元,所以全部加起來,一個月的加水站收入是兩千萬。官方資料在高雄市內有六百個加水站,而根據他兩年前花了兩個月的時間,騎機車大街小巷的調查,高雄縣市地區,起碼有六千個以上的加水站。其中沒課稅的,不知有多少,「政府光是加水站,一年就少了好幾億的稅金。」
另一位泰武山供水企業的負責人謝子明也表示,賣水的商機很好,他並以瀚濤華生,這家在那斯達克上市的水公司為例,表示對未來很樂觀,因為「家家戶戶都需要用水,任何行業都跟水有關。」
甚至,業者不約而同地期待,能用BOT的模式,開放自來水民營化,以飲用分離的方式(自來水公司提供一般用水,民間業者供應飲用水),來解決長年的水問題。這樣自來水公司不必花大錢以高級處理將水淨化,而處理過後的水,卻大部分是用來澆花、洗車、沖馬桶浪費掉了。
曾浩雄對於這樣的提議是「樂觀其成」,然而他認為埋設新的管線需要大量的經費,而且,沒有地方埋新管,所以他對於民間業者的建議,打了一個很大的問號。
「加水站的商機,主要來自於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與不知道水的好壞,」陳鎮東表示。但凡買來的水,不論合於檢測標準與否,都不能使人安心。
飲用自來水和買水之外,高雄民眾還盛行在家中自行裝設RO逆滲透的濾水器,然而過濾器的品牌眾多,素質不一。陳鎮東指出,RO過濾器會浪費九○%的水,且把人體需要的礦物質過濾殆盡;蒸餾水則採用離子交換,其中的鈉成分對人的心臟有不良的影響。葉庭芳則表示,RO濾水器的設備需要定期清洗維護及更換濾材,若未將濾心、濾網清洗更換,造成濾心或輸水管線中骯髒孳生細菌,反而會使水質變得更加不堪飲用。
因此最根本之道,陳鎮東認為還是要整治高屏溪,用離牧政策及有效防止癈棄物的傾倒等方式,讓水從源頭就恢復乾淨,會比末端處理省錢省力。而曾浩雄則認為最好的方法是整治高屏溪,從源頭做起,第二個辦法就是高級處理。
在毒物污染事件過後,總統陳水扁允諾在三年之內提供八十億的經費完成高級處理的建設;而高雄市長謝長廷也在上任之後,提出數個解決民生用水的方案,其結果是否能終結大高雄地區的加水站?抑或者像業者所述,加水站的商機只會愈來愈好?且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