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小心精神疲勞!「顧慮」與「體貼」其實不同

你就是人太好,才會被予取予求?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9-05-10

瀏覽數 24,800+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顧慮指的是「介意、擔心對方」,但是他人思考的人因為太過在意對方的反應,反而過於敏感。

「做事是否符合他人的期待?」

「行為上是否有失禮節?」

「不知道對方開不開心?」

「希望別人覺得我很能幹。」

「希望別人覺得我很認真。」

他人思考的人因為十分在意別人的評價,凡事皆全力以赴,在周遭的人看來也許是難得一見的好人。

但越是努力,心力耗損就越嚴重,往往把自己弄得更為疲憊。他們總以別人為優先、時常忍讓,或是總把想說的話憋在心裡,不但會給周遭的人一種「這人一定會幫忙」的印象,也會因此毫不客氣地加以利用,他人思考的人也就時常累得遍體鱗傷。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明明覺得是自己在顧慮別人,卻在不知不覺間受到他人的評價左右。

雖然「體貼」是與「顧慮」意思相近,但我認為兩者出發點不同:「體貼」是自我思考版本的「顧慮」。

同樣是為了對方著想,可以選擇保持適當距離,或者視情況伸出援手。重點一樣擺在對方,不過思考改為以「自己想要」的體貼方式為出發點,主動出擊。自己選擇且自己掌控,容易培養出獨立、自信的心態。

另一方面,幫助他人卻感到精神疲勞就是典型他人思考的症狀;正是因為容易受到他人評價左右,所以才容易疲憊。這麼看來,「體貼」與「顧慮」可是大不相同。

生活在現代社會當中的我們,雖然必須得為別人著想,但是沒有必要一味在意別人的評價與標準,因而產生動搖。

即便如此,仍有許多人會杞人憂天,擔心「如果事情演變成這樣該怎麼辦」,這些子虛烏有的想像令他們不安,行為也跟著受其影響。

小心精神疲勞!「顧慮」與「體貼」其實不同_img_1

本文節錄自:《誰讓你總是先說好:害怕被討厭而無法說NO?拒絕當個濫好人,別讓過度體貼委屈自己》一書,玉川真里著,簡捷譯,時報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