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阿嬤的傷口〉:安寧醫療不是治癒,而是平穩地踏過生死線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9-04-15

瀏覽數 26,650+

示意圖,非當事人。圖片來源:pexels
示意圖,非當事人。圖片來源:pexels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在高醫體系服務的時光中,看過那麼多病人,但我最深的記憶還是在安寧病房擔任住院醫師的日子,即使當時安寧療護才剛萌芽,太多人對安寧病房懷著似是而非的想像,都無法減少我對推動安寧療護的信念。

其實,有一些醫療人員不太能接受安寧療護,是因為這個理念在某種程度上和傳統醫學「努力搶救」的想法相違背。不少社會大眾也對安寧療護有所誤解,以為進到安寧病房就是靜靜躺著等待生命終點到來,醫護團隊什麼都不會做也不需要做。

事實上當然不是這樣,在安寧療護裡,醫護人員反而要擔起更積極的角色,對醫護技能有更高的要求。我們的成就感不是「治癒」,而是帶給病人「更好的生活品質」。

讓我來說個故事吧!

故事主角是個六十多歲的阿嬤,因為血癌從腫瘤科轉診進入心圓病房。剛進來時狀況很不好,除了身體上的病痛外,還有情緒低落的現象,最讓人觸目驚心的,是右腳上一個好大的傷口。仔細觀察發現是海洋弧菌感染,傷口早已深可見骨,導致阿嬤無法穿鞋、無法行走。傷口嚇到旁人,也讓她自慚形穢,不想見人。傷口的疼痛讓她總是帶著惡劣的心情看待人事物,每天不停叨唸著兒孫不孝,不願意照顧她。

阿嬤帶著看護住進心圓病房,可是腳上的傷口太大,太難處理,前一段病房的醫護人員也曾努力想讓傷口縮小,但人力總是不足。每天光是定時的打針、換藥、體溫、血壓量測就讓他們忙得團團轉。於是一轉到心圓病房,我們立刻善用安寧療護中一比一的高品質醫療護理人力優勢,專心為阿嬤處理海洋弧菌造成的傷口。

身為醫師的我開了藥,大功臣是一群把傷口當貴重物品看待的護理師們,她們用雷射光切割鑽石般的眼光評估傷口,討論如何換藥、包紮的認真神情,會讓你以為在討論作戰策略。然後派出團隊內經驗最老道的護理師,她早把傷口包紮視為個人志業,努力鑽研如何對付各種難搞到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傷口。

阿嬤的傷口就是數一數二的難處理,每次換藥都必須動用兩名護理師上場,先將腳小心的用藥水浸泡三十分鐘,讓死硬的皮肉柔軟後才可以慢慢除下來。接著用萬分的專注上藥,然後一人扶著腳調整角度,另一人仔細包紮,不可太緊讓阿嬤感到疼痛,又不可以太鬆讓藥效無法發揮,扎扎實實的一小時下來,往往大家已滿頭大汗。

我每次看每次佩服,想來也只有在安寧療護下,才能讓護理人員心無旁騖的慢慢照顧這樣麻煩的傷口。住進來的病人身上常常都帶著難以處理的傷口,例如乳癌病人的傷口面積大,又容易因肢體動作導致撕裂而難以癒合;而末期頭頸部癌症病人在顏面上的傷口難以癒合,醜陋的傷疤往往導致他們不想見人,於是常常帶著自卑感,心情無法開朗。

可看見的身體傷口,往往會產生不可見的心理傷口,所以我們很堅持要把傷口照顧好,養好傷口是安寧療護中重要的一環。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在阿嬤身上就可以看到明顯的改變。當她腳上的傷口慢慢變小,阿嬤開始願意多說話了,想來是疼痛減少的關係。再慢慢的,我們開始看到新生的肉長了出來,蓋過原本清楚可見的腳骨。終於有一天,阿嬤可以穿上鞋子了,沒人會想到她當初帶著那樣可怕的傷口進來,竟然可以帶著愉悅的心情出院回家。

她的心情日漸開朗,安寧團隊開始透過聊天紓解她的心情,告訴她兒子、媳婦不是不孝順,實在是工作繁忙纏身,難免分身乏術。阿嬤漸漸把這些話聽進去了,她減少了對兒子、媳婦的敵意,讓家屬不需要那麼辛苦的度過和阿嬤在一起的最後一段日子。

看到阿嬤轉變到平靜的心情,看到她不再有傷口的小腿,我體會到身為一個醫生莫大的快樂。誰說不搶救病人就沒有成就感呢?對我來說,安寧療護的成就感,不見得來自與死神爭奪生命,畢竟面對那不可逆轉的終局,勉強的心態只會為病人和家屬帶來更大的傷害。

我曾照顧自己的親人走最後一段路,過程中讓我體會到「讓病人舒服」重要。當我在心圓病房服務時就告訴自己,一定要讓病人舒服的,而病人的舒服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

如果你問我安寧病房到底獨特在哪裡?做為一個醫師,我的回答是:團隊。

當然,相對來說,這裡的病房空間大、人力多,但真正的動力還是在醫護人員身上。心圓團隊讓我看到一群有著相同信念的人,我們都相信「全人、全家、全程、全隊」,我們堅持病人意志優先,我們有更多對病人和家屬能有更多的包容。

幫助病人在世的時候活得更有品質,就能幫助他們更平穩舒服的跨過生死界線。

我如此深深相信著。

文/楊鎮誠醫師

〈阿嬤的傷口〉:安寧醫療不是治癒,而是平穩地踏過生死線_img_1本文節錄自:生命起飛前與你相伴:高醫安寧.心圓病房故事集一書, 高醫安寧團隊、劉盈慧著,布克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