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紅塵情深茶花女

刑子青口述、郭大微整理
user

刑子青口述、郭大微整理

1999-10-01

瀏覽數 20,650+

紅塵情深茶花女
 

本文出自 1999 / 10月號雜誌 第160期遠見雜誌

歌劇在台灣,似乎仍處於推廣階段,甚至被認為是少數人享有的精緻文化。其實,歌劇相當於西方國家的歌仔戲,而這齣「茶花女」有如明華園演出的濟公活佛,是一齣極為通俗、一般人接受程度也相當高的歌劇入門劇碼。

歌劇已有兩百年的歷史,其中八○%為義大利歌劇。許多歐洲人都懂拉丁文,因為隔閡較小,所以很容易接受歌劇;而日耳曼語系發音的歌劇從十九世紀末才開始發展。最初,德國人不喜歡聽南方歌劇,覺得那是蠻夷之邦的東西;而阿爾卑斯山以南的人,又覺得北方人敝帚自珍。

所謂「南方歌劇」大多指義大利、法國或西班牙的歌劇,取材比較生活化,多為一般市井小民的故事。例如:威爾第的「茶花女」是講述社會階層差距導致的感情悲劇,比才的「卡門」牽涉到情殺故事,浦契尼的「波西米亞人」則是巴黎窮人區的愛情寫照。至於北方的德文歌劇大多取材自宗教、神話或中世紀古老傳說,所以文學性及藝術性較強;華格納歌劇有許多是從席勒、歌德的文學作品激發靈感而來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因此,義大利歌劇通常是入門的優先選擇,因為它比較寫實,與一般人的生活貼近,不但情感表達直接,旋律也較明亮;相對而言,德文歌劇就比較內斂、含蓄,甚至有點拐彎抹角。

歌劇入門的經典曲目

「茶花女」可說是歌劇入門的經典曲目,是法國劇作家小仲馬於一八四八年、二十四歲時寫下的半自傳體作品。他曾經結識一位年紀比他大的巴黎交際花,後來她嫁給別人,小仲馬以為她移情別戀而產生誤會;直到這位交際花罹患肺癆死去,小仲馬才體會到她的深情,於是寫下小說《茶花女》,並改編成舞台劇本。

歌劇中,這位巴黎交際花叫Violetta,她在一個宴會中遇見來自法國南方普羅旺斯的Alfredo。感動於這個年輕人的真情,Violetta 終於接受他的示愛,並瞞著Alfredo 變賣所有家產、首飾,雙雙住到鄉下別墅,過著恬靜的生活。一天,Alfredo 的父親來到他們家,要求Violetta 離開他兒子,原來是Alfredo 的姊姊即將嫁給巴黎望族,但他們聽說Alfredo 和一名煙花女子同居,就要解除婚約。縱使Violetta 拿出她變賣財產的憑據,證明她的真情,Alfredo 的父親還是狠心地請求她離去。於是Violetta 不告而別,回到巴黎社交圈,Alfredo 以為她為了貪圖榮華富貴而變心,當場羞辱她。之後,Violetta 因罹患肺癆不久於人世,在Alfredo 得到父親通知趕回來時,卻只能見到她的最後一面,徒留淒美的傷感。

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在「茶花女」歌劇中,賦予女主角極大的表現空間;相對也成為擔任演出的女高音極大的挑戰。整部作品旋律優美、通俗,讓人一聽就容易受感動。但是,威爾第在歌劇一開始Violetta 現身時,要女主角以花腔女高音表現;到了後來她獲知有一位翩翩男士Alfredo 深愛她時,又必須用抒情女高音唱出她的矛盾、她的心動。經過她受盡男主角屈辱,最後重病在床、和Alfredo 見最後一面時,只有戲劇性的女高音可以呈現所有的情緒起伏。所以,要成功演出這位性格多變的Violetta,女高音不僅要聲樂技巧純熟,更要能掌握舞台的戲劇效果。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一九五○年代至今,一提到Violetta,世人都以卡拉絲(Maria Callas)做為典範。從前,舞台上的茶花女只要聲音漂亮就可以擔任演出,但好聽之餘,總是少了點「生命」的感覺。直到卡拉絲和導演維斯康堤(Visconti)的首次合作,他們為了演活Violetta,重新塑造女主角性格,生動地在舞台上告訴所有觀眾一個感人、充滿戲劇性的愛情故事。

「茶花女」一八五三年在威尼斯首演時,曾經造成笑話。當時女主角是一個重達一百公斤的女高音;劇情進行到最後,當Violetta 因肺癆即將死去,想像中應該變成乾瘦如柴的纖瘦女子,觀眾卻見到一個龐大身的軀倒在男主角懷裡,全場立即哄堂大笑。一齣淒美的愛情悲劇首演,竟在爆笑聲中落幕,威爾第當場自信滿滿地表示絕不是他的問題,他更斷言「茶花女」將成為一部揚名立萬的作品。

一百多年後,證明威爾第沒有錯,「茶花女」的確成為全世界最受觀眾歡迎、演出最頻繁的歌劇劇碼。雖然是一部音樂創作,但劇中的情節,不也正時時發生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嗎?(以上內容由台北愛樂電台「台北歌劇院」節目主持人邢子青口述,郭大微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