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知識管理應從瞭解顧客開始

張玉文
user

張玉文

1999-08-01

瀏覽數 17,200+

知識管理應從瞭解顧客開始
 

本文出自 1999 / 8月號雜誌 第158期遠見雜誌

問:你曾經研究過許多企業,你認為知識管理的成功關鍵因素為何?

答:最重要的是,公司的資深主管不應該把知識管理當做一種流行,而必須瞭解,知識的力量是企業競爭力的根源。他們必須很嚴肅地看待知識管理,而不只是把知識管理當做一個計畫而已。

企業必須很清楚瞭解本身的營業模式、創造價值的焦點何在,因為知識管理必須與企業的目標結合,應用知識來提高企業競爭力,而不是為知識管理而知識管理。不要期望找到知識管理唯一一個「最好」的方法,而是能持續找到「更好」的方法。

企業的管理階層必須瞭解,知識管理並不一定代表必須改變企業文化、組織、或技術,知識管理其實就是他們一直在做的事,無論他們是否意識到這一點。但如果他們想要改變知識管理的方法,那麼將是一項大工程,整個組織或流程都必須跟著改變,而不只是某些小部分的調整。

問:你在談知識管理時,為何如此強調管理階層?

答:改變應該由上而下進行,由管理階層發起,實際執行則是全公司上上下下都必須參與,而且每個人都必須瞭解為何要改變。所有的重大改變都必須從高階主管做起,因為必須有人分配資源、確保改變的行動是公司的優先工作、調整公司的管理系統,這些都是高階主管的責任,也是推動改變的力量來源。

當然,改變的動力也有其他來源,但必須 由高階主管開始。

病毒策略:把顧客當員工

問:當公司高層決定改變知識管理的做法時,應該從何處著手?

答:所有的改變都應該從市場開始思考。想想看市場上正在發生什麼事?我們的顧客需要什麼?未來應如何贏得客戶?無論觀察競爭態勢,或觀察科技的變化,心中都必須以顧客為念。當你完全瞭解顧客的需求、以及需求可能如何隨時間改變之後,就可以開始思考如何運用知識。進行知識管理,從一開始就應該以增進企業在市場上的地位,以及與顧客的關係為目標。

問:瞭解顧客及市場如何能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答:企業必須瞭解顧客,才能知道如何銷售產品給他們,和顧客的關係會更緊密。顧客甚至可以協助企業定義產品,才能在市場上成功,例如,戴爾電腦公司讓顧客自己設定產品的規格,等於顧客在為戴爾電腦工作,制定產品規格,戴爾只需按訂單製造。

設計個人理財軟體的美國公司Intuit 更標榜「藉客戶之助,把事情做好」,他們把研發部門和客戶服務部門放在一起,甚至讓研發部門的工程師接聽客戶的申訴電話,因此來自客戶的意見很容易就能傳達給研發部門的工程師,讓他們從設計產品的階段就融入客戶的需求,結果Intuit 來自客戶的抱怨較其他同業少,因而能夠提供客戶免費的申訴電話。

瞭解顧客的重要性可以從「病毒策略」的角度來看。許多成功企業的策略有共通之處,我稱之為「病毒策略」,以微軟公司為例,他們瞭解客戶,然後把自己變成客戶的病毒,讓客戶離不開他們,當然,這是正面意義的病毒。

想想看,有沒有企業或個人能擺脫微軟公司?答案是否定的,就算想擺脫也擺脫不了。在美國,有沒有家庭能擺脫迪士尼公司?很多家庭的答案是不能,孩子們無法抗拒迪士尼的電影、玩具等產品。

病毒策略的重點在於,不把顧客當顧客,而是把顧客當成員工。誰為微軟公司工作?每一家公司的資訊部門員工都在替微軟公司工作,他們替微軟做的工作甚至可能比替他們自己的公司做的還多。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為微軟公司工作,因為每個人都在使用他們的產品,我們還協助他們發展產品。

誰為迪士尼工作?誰是迪士尼最強有力的銷售人員?是那些坐在客廳裡的孩子們,他們堅持要買迪士尼的產品。

我曾經與佳能公司的主管談過病毒策略、視顧客為員工的想法,他們非常同意。當他們向許多公司的資訊部門主管,推銷佳能的印表機和影印機等產品時,發現這些資訊主管對惠普科技公司的認同很強,就像是替惠普做事一樣,佳能很難打入。這個現象很值得思考。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企業要成為顧客的病毒,就必須把顧客當做員工,像瞭解員工一樣瞭解顧客,像對員工一樣激勵、獎賞他們,讓他們有使用你們產品的動機。

改變行為,進而改造企業文化

問:企業也能像處罰員工一樣處罰顧客嗎?

答:可以。如果你不買微軟公司最新的產品,表現得不像一個好顧客,你就有麻煩了,因為你擁有的舊產品不如新產品好用,甚至在新產品出來之後就不能再用了。

問:有些企業把知識管理等同於資訊科技的應用,但你曾經提出一個很有趣的公式:NT+oo=coo(newtechnology+oldorganization=costlyol dorganization,新科技+舊組織=支出龐大的舊組織),是否能進一步闡述?

答:資訊科技應該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資訊科技可以應用在任何一個領域,使事情做得更好,例如,可以應用在大量製造、大量個人化訂做(masscustomization)、知識管理等方面。進行知識管理時,我們必須善用資訊科技的長處,但這並不是最大的挑戰所在,最大的挑戰是在引進新科技之後,如何用完全不同的方式來管理知識,包括如何改變人們的觀念和想法、企業文化、獎勵措施、財務系統等。

問:制度的改變也許比較容易,但企業文化如何改變?

答:重點應放在改變行為,一下子就想改變文化並不容易,所有想要改變企業文化的計畫都不成功。應該從改變行為開始,逐漸改變企業文化,例如改變管理系統、獎勵措施、工作流程等,公司的領導人更應該以身作則。

問:你最近才拜訪過矽谷的一些高科技公司,高科技公司和其他產業的公司在知識管理上,有不同的做法嗎?

答:矽谷有大大小小的公司,我想他們都很清楚矽谷第一家公司 惠普科技公司花很多的時間和經費建立一套資訊軟硬體的系統,讓公司內的資訊和知識都透明化,每一名員工都可以使用,另外,像3COM公司也很強調資訊系統。至於小公司,他們著重的是把工作做好,很少有系統地思考知識管理的課題。對他們而言,知識管理是指個人關係的網路,他們持續建立、維護這個網路。這一點很重要,有一篇文章曾提到知識管理的重點在於「關係」,而不是「內容」,也就是說,在有需要時,都能夠找到合適的人,獲得正確的答案和知識,有系統地維持這種關係。

知識分享,創造企業利潤

問:如何讓員工願意分享知識?尤其有些部門的員工通常自視甚高,例如研發部門,往往喜歡自己獨立解決問題,而不習慣和別人分享知識,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答:公司必須設計一套制度(包括獎勵制度),鼓勵員工分享知識,尤其要協助那些喜歡獨立完成工作的員工跳脫出原來的思考模式,讓他們看到和別人分享知識、想法,對他們自己、對公司有哪些好處。

以英國電信公司為例,過去他們的紅利只發給業績表現良好的業務人員,現在他們決定提撥其中的二五﹪,發給那些協助別人創造高業績的員工,藉此鼓勵員工分享、協助其他同事。

我曾與惠普科技一名高階主管談到知識分享的問題,他說:「如果我們知道我們所擁有知識的一半,我們公司的獲利可以成長一倍。」也就是說,知識存在於每一個員工的腦子裡,如果不能與他人分享,就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如果企業能夠讓各個員工,將自己擁有的知識與其他員工分享、應用,才能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利潤。

知識管理必須與企業的目標結合,應用知識來提高企業競爭力,而不是為知識管理而知識管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