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生氣」,乃是自己的不滿或憤怒等屬於自身的情緒(正確來說應該是衍生情緒),「訓斥」則是為對方著想而做出的理性發言。
也有人把以上概念總結為一句話——「生氣是為自己,訓斥是為對方」。
話雖如此,實際上「生氣」和「訓斥」有什麼不同,有時實在很難分辨。
舉例來說,上司對在工作上犯下失誤的部下說:
「為什麼總是做不到我要求的事?」
「你真的有用心做事嗎?」
「才剛說明過,怎麼又不懂了?」
說這些話時,上司的語氣多半粗暴激動。
這是要讓對方明白「我正在生氣!」的發言,同時也有發洩自己壓力及指責對方的隱藏目的。充其量只是以自我為本位的思考。
這就是「生氣」。
相較之下,「訓斥」是為對方著想,希望提醒對方注意時做出的理智行為。
「你認為那位客戶為什麼會生氣?」
像這樣,刻意用強烈的語氣指出對方的問題和應該改善的地方,就是「訓斥」。以育兒為例稍作說明吧。
假設,你遇到孩子用蠟筆在家中牆壁塗鴉的狀況。這種時候,你會對孩子說什麼?
「你在幹嘛?快給我住手!」
隨即搶走孩子手中的蠟筆,這就是「生氣」。孩子一定會被你怒吼的聲音嚇得當場哭起來,逃回房間。
「咦?你在畫圖嗎?可是,畫圖時不該畫在牆壁上,應該畫在圖畫紙上才對吧?來,我們把牆壁擦乾淨,在圖畫紙上畫漂亮的圖吧。」
這種說法才是「訓斥」。
美輪明宏(譯注1)先生也曾說過:「訓斥和生氣不一樣。訓斥是壓抑憤怒情緒,將對孩子有益的事(對孩子的感情),用孩子能理解的說法(理智)說服孩子。育兒需要的是感情與理智。」
這樣各位應該能理解「生氣」和「訓斥」的不同了吧。
不過,這裡的「訓斥」行為,和「讚美」一樣困難,尤其對日本人來說,更是一件不擅長的事。
為什麼日本人不擅長訓斥呢?
這是因為「訓斥」這種行為,很容易變成「上對下的態度」。原本必須站在對等的立場,採取平等的態度,一旦成為上對下施壓的狀況,對方聽進去的機率就很低了。若對方的情緒也愈來愈激烈,自己自然愈發衝動,這麼一來,只會陷入惡性循環的迴圈。
比方說:
「不知道該如何接觸現在的年輕人。」
「現在年輕人到底在想什麼,實在無法理解。」
「我年輕的時候明明是……」
「現在的年輕人一點毅力都沒有。」
就像這樣,社會上有很多這種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別人身上的人。
這就是典型的「上對下態度」。
另外「不用多嘴,跟我做就對了」,也是上對下態度的一種,用這種態度說話,對方根本不可能聽得進去,更別說願意一起做事。
不過,「反正像我這種老一輩說的話,你們也不會聽」這種故作卑微,妄自菲薄的「下對上態度」,和上對下態度一樣討人厭,溝通當然還是不會順利。
「我可以保證!如果別人不幫我,我根本活不下去!」(譯注2)這是漫畫《航海王》中主角魯夫的名言,巧合的是,這句話秉持的正可說是「對等的態度」。
比起「廢話少說」的上對下態度,魯夫這句話更能打動人心,引起共鳴,也更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對等交流。
就某種意義來說,像這樣的「對等態度」,或許也可視為「平等對話」或「共享決策」吧。
相信大家都看過幼稚園老師和小朋友說話時,蹲下來使兩人視線等高的景象。用對方容易接受的姿勢和地位進行溝通,這就是「對等的態度」。
相對地,一味要求孩子「反正照我說的做就對了」,強制做不到的人服從,當狀況不如自己預期時還克制不住情緒動手打人,這種行為應該稱為「體罰」。很顯然的,體罰就是一種「上對下」的行為。
請將這點謹記在心,接下來我將說明錯誤的訓斥方法與正確的訓斥方法。
錯誤的訓斥方法
① 隨心情好壞訓斥:
同樣一件事,因為昨天心情好就放對方一馬,今天心情不好就毫不留情地加以訓斥。這種隨心情好壞改變的做法,只會讓對方混亂,無法讓對方聽話。
② 翻舊帳:
「這個上次也說過了吧」、「事到如今我就直說了」等故意翻出舊帳來追究的斥責方式,最容易令聽的人火大。訓斥時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以前沒指責的事,這次也不能拿出來指責。
③ 追究原因: 「為什麼做不到?
」、「為什麼做這種事?」等追究原因的做法,和「揪出犯人」、「公審」沒什麼兩樣。只會傷害對方,讓對方賭氣不認輸而已。④ 使用強烈的措辭:
不能使用「總是」、「絕對」、「一定」、「百分之百」等強烈措辭。因為「總是」、「絕對」、「一定」、「百分之百」只是你自己的認定,沒有客觀性。
正確的訓斥方法
很多上司會在朝會等員工聚集的場合,將業績不好的部下叫到眾人面前批判指責,或是用誇張的口吻誇讚業績好的部下,這種作法,只會招來員工私下抱怨「為什麼老是針對我」,或「那傢伙就會拍上司和客戶馬屁,囂張什麼」,讓職場氣氛變得劍拔弩張。其實無論是斥責或讚美,都還有很多其他方法可以選擇。
總而言之,如果想做到正確且切實的訓斥,最重要的是當場(當下)清楚明瞭地告知對方被訓斥的原因,這種時候,建議可以按照以下幾個要點。
• 不流於衝動。
• 清楚說明原因。
• 簡單扼要。
• 不針對個人特質。
• 不與他人比較。
• 不翻舊帳,不記恨。
• 個別訓斥。
簡單說明如下:
一旦流於衝動,口不擇言地回應或訓斥,只會加深彼此的怒氣。因為怒氣是一種連鎖效應。請提醒自己保持平靜和氣的口吻,好好說出「訓斥」的原因。
此外,花時間長篇大論的訓斥會收到反效果,正確的訓斥應該是直截了當,簡單扼要。
個人特質指的是對方身體或性格上的特徵。訓斥時一定要避免使用人身攻擊或傷害對方心理的措辭。
沒有人喜歡被拿來與他人比較,尤其是在遭受訓斥時。被拿來和同事或同學比較是很多人最痛恨的事,請務必避免。
不翻舊帳,不記恨,不要把過去的事重新拿出來說。
最後,訓斥和嘉獎一樣,請嚴守一對一的原則,這樣效果最好。
松井秀喜效命洋基隊時的教練喬.托瑞(Joe Torre),是大聯盟唯一在選手生涯中擊出兩千支安打,在擔任教練後又帶領球隊打下兩千場勝仗的人。他堅持徹底的個別主義,絕對不會在更衣室置物櫃前訓斥或稱讚球員,無論訓斥或誇獎,都會將球員請到教練室,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
大聯盟選手的自尊心都很強,其中尤以堪稱精英集團的洋基隊,球員們的自尊心都是別人的兩倍。因此,在眾人面前訓斥任何球員,都會嚴重傷害被訓斥的球員自尊。相反地,若在大家面前稱讚特定球員,又會讓其他沒被誇獎的球員心裡不是滋味,對教練產生叛逆心,變得不願服從教練指示。正因喬.托瑞懂得掌握這種微妙的心理,才能帶領球隊打下輝煌的戰績。
至此,「憤怒的真面目」究竟是什麼,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接下來,我將進一步說明實際上如何養成平息怒氣,將憤怒轉化為助力的習慣。
譯注1:日本創作歌手兼演員,以一身女性打扮為人所熟識。
譯注2:出自漫畫《航海王》第十集第九十話「能做什麼」,原文為「おれは助けてもらわねェと生きていけねェ自信がある」。
本文節錄自:《憤怒管理:改變人生,不被憤怒左右的9個習慣》一書,瀨戶口仁著,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