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有時會覺得要保護孩子不受悲傷、失落和其他令人不愉快的生活現實影響,但最好的做法是盡可能對孩子誠實。正如我們提過的,家裡有什麼不對勁時,孩子通常會知道;而在沒有充分資訊的情況下,他們會以為自己做錯了。由於他們會以自我為中心,很容易相信是他們使壞事發生。我們不該要求孩子承擔過重的負擔,或對父母的問題負責任,但他們可以了解並分享正在發生的事情。這會讓孩子進入家庭,並幫助他們建立歸屬感和連結。
如果有家庭成員或心愛的寵物死亡,最好提供孩子資訊,幫助他理解發生的事情。我們很想告訴幼兒,爺爺在「睡覺」或「離開」了,但這可能會讓孩子害怕上床睡覺,或懷疑媽媽或爸爸是否也會沒預期地「離開」。死亡可以用簡單誠實的詞語解釋,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悲傷和療癒(是的,孩子會感到悲傷,雖然他們的悲傷有時更像是煩躁,而不是難過)。沒有必要告訴孩子他們理解範圍以外的東西。或許你可以解釋,然而有許多大人也很難理解死亡,很多人對於死亡代表著什麼及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有著不同的看法。讓孩子參與和死亡有關的儀式,如喪禮,對他們來說,可能比被排除在外來得不可怕。死亡是生命循環的一部分,若能如此看待,父母和孩子將能更容易面對死亡。
同樣地,如果家庭正在經歷經濟或其他壓力,父母可以給孩子簡單的事實,幫助他們理解,然後使用積極傾聽來探索和處理他們的感受。請注意,孩子會對家中的創傷事件產生強烈的感受和反應,例如離婚。單純假設他們會「好好的」並不明智。不要指責或評斷,花時間解釋發生的事情及它會如何影響孩子。讓孩子確實知道這不是他的錯,他是被愛和珍惜的。保持關注,使用積極傾聽來了解孩子的看法,讓他坦率表達自己的恐懼和感受。
透過讓幼兒參與家庭生活,父母幫助他們了解什麼是感受及作為人的意義。經由探索和尊重孩子的感受,並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除了會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技能外,你將與孩子建立起可以持續一生的信任關係和連結感。
本文節錄自:《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一書,簡.尼爾森, 謝瑞爾.艾爾文, 羅思琳.安.達菲著,大好書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