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從中國「太子黨」家族說起,習近平為什麼能上位?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8-10-25

瀏覽數 94,800+

習近平資料照,陳宗怡攝。
習近平資料照,陳宗怡攝。

要清楚說明習近平如何取得大位不是那麼容易。更仔細些來講,要了解他登上權力頂峰的原因,就是要了解一個從憑藉資本世界挹注而財富流溢的權貴集團中脫穎而出的太子黨家族,如何攀升到擁有強大權勢的共產主義政黨的權力頂峰,進而承繼一個世代共知的專制政權,以及一個再怎麼也要維持所有表象,或至少要維持住政治活力的政黨……。

習近平為什麼能上位?

有些人會對這個問題抱持懷疑態度,畢竟眾所周知共產政權的一個特性就是他們能在決策、群眾期待和本身所持的原則中間,維持一定的空間。就算他們提出的說法不太有說服力,這個政權也仍然在習近平最初掌權時,就認真的對二○一二年舉行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安排做出解釋,讓大多數媒體都傾向接受這種說法:選擇習近平作為接班人,並且讓他在常委會中擁有多數的支持力量,是在江澤民和曾慶紅支持下,對薄熙來事件及他和汪洋的爭議作為製造的危機,所做的積極安排。

江澤民和江系人馬之所以做出如此決定的原因,才是我們應該要問的問題。這裡面可能有一些「地方」因素的影響。第一個是江澤民和他的主要黨羽都是上海無條件的支持者,他在一九八九年夏赴北京就任前,一直都是上海市的負責人,而江系人馬中的主要成員也都曾在上海起家致富,在那裡還維持著相當龐大的利益關係。習近平也曾在周邊省份經歷許多職務後,於二○○七年到上海工作,稍早於他進入中央高層被指定為接班人之前。我們不能隨意猜測江澤民是否還滿意習近平在上海的施政,還是他們二人達成了某種協議,而在協議中,習近平答應了一些事情,以及讓上海市擔任某些角色。以上海市為優先當然不會是李克強的想法,也不會是多數共青團團派成員的想法,因為李克強畢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內陸省份發展,而這些省份數年來只能眼巴巴看著沿海省份占盡便宜而怨懟不已。

第二個原因我們可以稱之為中國式的數人頭政治影響。中國領導人的政治生涯以七十歲為分界,升遷通常十分緩慢,這讓六十多歲這個年齡層的領導幹部之間有著十分激烈的競爭。二○○○年代較重要的中央委員,都是江澤民和曾慶紅在一九九○年代提拔起來的。但在二○○○年代被提名準備要接班的這批年輕菁英,大多是共青團出身的團派。胡錦濤儼然是團派幹部的共主,在擔任兩任最高領導人後,中共的政治、經濟或是財政的操控權力,顯然都偏向共青團勢力,而中國領導人也像其他國家領導人一樣,總會想要在各派系間維持最起碼的輪換流動,讓每個派系在政治權力上都有利益分享的機會。在實施兩黨制的體系中,隨時都要準備接掌權力,而習近平和從共青團最優異分子中脫穎而出的胡春華,兩人獲得提名和選舉的過程,也有著類似的意義,他們都設法表達出對未來的目標和看法。

還有另一個可能的因素,則是李克強的健康狀況不好,家庭背景又不像習近平那般顯赫。再加上習近平身材高大(一百八十公分),有領袖的架式,妻子又是著名、受歡迎的歌手,有著高階軍職,自然平息了一些質疑者的聲音。最後,也許是參加代表大會的代表們也都認為,是時候讓有能力和經驗的太子黨在經濟事務上能有表現的機會,也可以藉此機會讓他們不要再批評現行的做法。二十多年來,眾人都同意—尤其是中央委員會的所有成員,大家要思考的共同重大議題是:將中國的強大和世界連結起來的紐帶,就在推動具有成效的經濟政策當中。

就在二○一二年,當各派系彼此傾軋時,一個最「重要」的籌碼於政治舞台上現身。一九七九年起,有件事(但在當年起頭時卻是萬般艱難)最見成效:經濟的快速發展;有鑑於中國的龐大,使得這種經濟表現在國際間動見觀瞻。當各方都肯定中共各級領導人在經濟上表現出的經營長才時,許多高幹陸續逃往國外的案件,卻又使領導幹部對黨和國家的忠誠度飽受質疑。更何況,外逃情形還有擴大的趨勢,許多大企業的領導幹部甚至都已經申請好他國的長期居留許可,為潛往國外偷偷作準備。因此,對經濟領域內各相關負責人的任命,除了要求要具備能力和能綜觀全局外,對體制的忠誠成為必要考量,太子黨成員於是成為最好的人選。

另外,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社會問題也跟著浮上檯面:罷工、示威、各式各樣的陳情要求、反對破壞生態的抗議行動等等,在謹慎評估各種方案後,他們以迅速解決問題、減低政治效應成為主要訴求。胡錦濤在這方面事情的處理上表現一直相當好,但當經濟成長所需的代價愈來愈高而導致成長趨緩時,情況變得複雜。現在要面對的問題是,一方面要維持足夠的經濟成長,一方面又要降低因為經濟成長帶來的種種問題。

新任領導人必須思考各種政治、經濟、社會面,以及今後面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而從中做出抉擇。在這種情況下,比起共青團培育出的省級專職幹部,太子黨同樣較受青睞。即便如此,李克強在提名上的出線仍然勢不可當,除了他省級職務上的歷練外,對經濟趨勢分析的專長,也讓他在考量經濟事務管理時無人能出其右。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當團派人馬受提名,支持太子黨的音量也相應提高。這些支持的論點主要集中在太子黨們能適應當前世界,又能保持對黨和國家的忠誠。這些太子黨能接觸國際社會是因為當中國開始對外稍稍開放時,他們就迫不及待的衝出國門,這也是因為他們擁有特權,方便取得多次國外居留身分。他們經手過各種金融操作、熟悉各國貨幣,更因為出身和經歷,使人們完全合理相信他們對黨和國家的忠誠。

傳奇家庭

總歸來看,最高領導權還是得落在其中一位太子黨成員的身上,因為只有他們才有輝煌的背景和有力的家族支撐。

從這點來看,習近平的雀屏中選,並非因他是候選人當中最優秀的。他獲勝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得以揀選能夠參與的競爭者的範圍不大。由於毛澤東時代的領導人名聲都各有瑕疵,帶有這些領導人色彩的候選人很難被接受,而參與一九四九年建政和一九七九年改革體制建立的領導人,大部分也備受質疑。想到毛東澤,就想到大躍進的災難和文革的狂熱;想到劉少奇,就想到他在意識形態上不敢明確區分毛澤東和莫斯科的不同,更遑論他在反對毛澤東意見上的懦弱;鄧小平(所犯錯誤當然最少),一九八九年的屠殺和他家人沾染金錢遊戲的影響也留下陰影。曾任國家領導人之列的人物中,要找到歷史背景「乾淨」的,還真不太多。陳雲在合法反抗毛澤東前後,為了生存也做了一些取巧的動作,而且人緣不太好;朱德當然算是一個背景堪稱乾淨的人,但他的形象只限於是一個傳奇性的軍事指揮官;周恩來沒能留下任何子嗣,剩下的只有曾留下一些功績,但都不是第一線的主要領導人。至於彭德懷則無後,李先念早就遠離了政治。

從中國「太子黨」家族說起,習近平為什麼能上位?_img_1

本文節錄自:《主宰中國的太子黨》一書,杜明著,聯經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