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 1889.4.16- 1977.12.25),著名喜劇演員、導演和電影製作人,在瑞士去世,享年八十八歲。
又有一次,卓別林前往中國訪問。席間,卓別林望著剛上桌的北京烤鴨詼諧地說:「我這人對鴨子有著特殊的感情,所以我是不吃鴨的。」接著,他解釋道,他所創造的流浪漢形象,走路時的「鴨子步態」,就是鴨子們教他的。那時候,電影公司催他趕快創作新作品, 如果期限一到還沒完工就開除他。幸好,鴨子的靈感啟發了他。為了答謝鴨子,他從此不再吃鴨子。席間,當中國的主人為此表示歉意和遺憾時,卓別林卻搶先吃了一口香噴噴的烤鴨, 肥油滿嘴,還讚不絕口。
眾人大惑不解,卓別林卻說:「不,這次例外,因為這隻不是美國鴨。」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卓別林就曾訪問德國,但並沒有受到熱烈歡迎。納粹德國政府對他充滿厭惡,原因是他螢幕上的小鬍子形象和希特勒有幾分相像,而他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就聲名鵲起了,那時的希特勒不過是維也納的流浪漢、無名小卒。於是,社會上傳言:希特勒是模仿卓別林的!
巧合的是,卓別林和希特勒卻又有不解之「緣」—兩人同歲,幼時家庭生活不幸,而且都遭遇過當流浪漢或流浪兒童的經歷,卓別林更是親自把流浪漢的形象帶上銀幕。
自尊心極強的希特勒當然極其不快、不爽,而德國媒體更是把冷漠、輕蔑和憤怒全扔給卓別林。幾年後,希特勒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卓別林抓住時機,拍攝《大獨裁者》(The Great Dictator),親自在片中扮演希特勒,誇張得讓人噴飯,活靈活現狠狠地諷刺了「元首」一番,算是為正義出了口氣,也報了數年前不受待見的一箭之「仇」。
當聽說希特勒曾兩次觀看《大獨裁者》時,卓別林立即對別人說:「要是他能告訴我他當時在想什麼,我可以付出任何代價。」當然,他這樣說,需要很大的勇氣,也需要不錯的運氣。
卓別林一生並不喜歡聖誕節,因為聖誕節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節日,而他的童年生活卻乏善可陳。幼年時幾乎從未收到任何聖誕禮物,唯一一次,他得到一顆橘子。
一九七七年冬天的平安夜,妻子烏娜依舊號召了家庭聚會,家人沉浸在各款美食和飲料中,其樂融融。然而,衰老的卓別林只能提早進入臥室,他那天看起來非常疲倦,家人攙扶著他回到床上。細心的妻子沒有把房門關得嚴實,故意留一條門縫,好讓卓別林聽到家庭成員愉悅的聲音。
卓別林最後一次聖誕節應該是快樂、滿足的,他正是聽著這些聲音,慢慢進入深沉的夢鄉,然後一睡不醒。
按照中國的傳統觀念,高壽者在夢中無痛離世,是一種前世修道得來的福分。
本文節錄自:《歷史課本不能說的祕密:世界一流人物的暗黑病史》一書,譚健鍬著,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