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追求自我‧崇尚自由-日本新生代打工觀

翟 軍
user

翟 軍

1987-08-01

瀏覽數 17,150+

追求自我‧崇尚自由-日本新生代打工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7 / 8月號雜誌 第014期遠見雜誌

「新人類」,是日本老一輩對現在二十多歲年輕人的稱呼。這群生於高度成長期、物質生活無憂的年輕人,外觀上顯得時髦、開朗,表現慾強;性格上好惡分明、重視個性和感性。他們有不少人正在大學讀書,也利用課餘時間打工,但是打工的目的、型態、方式卻與過去迥然不同。

打工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賺錢,但是賺錢卻不是唯一的目的。例如就讀明治大學的佐藤琢哉,曾經當過搬運工、咖啡店小弟,但是他最喜歡目前的工作--服裝模特兒。他認為「能表現自己是一樂事」。

當初佐藤應徵目前服務的服裝公司時,由於身高一八二公分、體重七十一公斤,而且高中曾練過中國的少林拳,所以從眾多應徵者中脫穎而出。現在,他每月約工作七天,收人在十萬日圓左右,不過每隔三天要上健身房維持體型。

滿足表現慾的打工

也讀明治大學的田島征長,則在服裝店擔任售貨員,每天從上午十點工作到下午五點,星期天工作到晚上八點半,一個月下來可有十五萬日圓的收入。雖然工作不輕鬆,但能夠接觸各式各樣的流行服裝,讓他樂此不疲。

這位十九歲的大學生從高中開始,就有一個月看三本服裝雜誌的紀錄,難怪他的店長說:「衣服的質料、品牌,根本不需要我們教導。」沒打工以前,田島每月要花八、九萬日圓在治裝費上,而且不買便宜貨。現在,他不但不必向家人伸手,還可以享受店中的七五折員工價,滿足自己的表現慾。

成城大學三年級學生富田正直,父親是一位企業家,自已也想成為企業家,所以一年級就做起市場調查的工作。他先在東京各大學裡各找一個學生擔任調查員,舉凡大學中流行的服飾、語言、娛樂等值得注意的事都要報告,然後將消息傳達給客戶。另外再找一個學生負責電話問卷調查,如果某汽車公司推出一種為年輕人設計的新車,就可以利用富田的調查網瞭解大學生的關心程度,或為廣告公司驗證廣告的效果。

不願成為上班族

目前,他擁有五百位調查員,電話調查員則多達一萬人。客戶約四百個,包括作家、電影編劇、服飾店、食品公司、雜誌社等,每個客戶每月必須繳納九千日圓會費,如果需要問卷調查,費用另議。據說大宗的問卷調查件數很多,而且曾經受託做過每件一千萬日圓以上的問卷調查。富田形容他的事業:「既不必任何固定經費、又沒有庫存,實在是智慧型的生意。」他表示畢業後仍將繼續做下去。

也有些大學生畢業之後,因為嚮往打工的自由自在而不願成為上班族。畢業於立教大學的井上千繪,有感於一般公司對女職員都有「只要做滿三年就夠了」的想法,乾脆選擇自信可做三年以上的工作。她在報紙上找到現在的工作,並從二十位應徵者中獲得錄用。

井上目前是在一家輔導學生赴法留學的文化團體「打工」,月入十三萬日圓,還可以與法國人接觸,磨練高中就開始學習的法文。據她說,一起畢業的同班同學對她的「打工」有兩種反應;男生認為「不應該,為什麼要打工?」女生則認為「好自由,今人羨慕。」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除了大學生對打工的觀念異於過去外,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環境的變遷,也會造成打工型態、方式的不同於以往。七年前厚生省的一紙通告,使得不少藥劑必須經過臨床實驗方能上市,藥劑臨床實驗公司也紛紛出現,至今全日本將近有十家。就讀東京某大學四年級的安田浩二(假名),從去年十月起,成為藥劑臨床實驗的「實驗品」。

東京郊外某醫院的兩間大病房裡,各躺著十位左右的男學生,年齡都在二十上下。吃過晚飯後他們一覺到天明。第二天早上吃下兩粒藥,然後十五分鐘後、三十分鐘後、一小時後,均有護士來抽血,到傍晚要抽個七、八次,而且還要驗尿。第三天早上,抽完最後一次血就出院去。第五天下午又入院,第六天早上開始接受靜脈注射,同樣又抽血七、八次,傍晚再度出院。第二週的程序一樣,但是藥量更改,一直實驗到第十三天才結束。每人得到的報酬是十三萬日圓,每小時鐘點費差不多賺一千日圓。

樂於接受訓練

由於年齡愈高、藥物代謝愈慢,所以年輕又有時間的學生,就成為最好的「實驗品」。據說全日本一年需要一萬名「實驗品」,難怪像安田這樣的年輕人趨之若鶩。他以前當過餐廳小弟,一小時六百日圓,也當過東京迪斯奈樂園禮品店櫃台人員,一小時七百日圓。他說:「臨床實驗真划算,只要忍住打針的皮肉痛,就可以輕鬆賺錢,甚至睡覺也有錢拿,其他時間還可以讀書。」

令人擔憂的是有沒有副作用?根據武田藥品工業的企畫開發本部部長高橋義直的說法,臨床實驗的藥物雖有暫時的副作用,但是沒有出過問題。安田也覺得身體沒什麼異樣。看來這些初生之犢,當真是為了錢而「置個人死生於度外」。

另外像餐廳打工,由於業者普遍要求員工的服裝、禮儀,所以打工的學生必須學習待客用語、應對進退、外表修飾等等。女生還被要求不能化妝、保持微笑、指甲剪短、手上不能戴手錶和裝飾品、頭髮宜短、禁止染色,工作中不可私人交談,員工之間的稱呼一定加「先生」、「小姐」。儘管如此,就讀富士短期大學二年級的富田久美子卻不以為忤。她說:「以前我在餐飲店打工,店方只告訴我說「請進」、「謝謝」。現在,我不但知道如何接待客人,也很努力讓客人留下好印象。再說保持微笑,自己也覺得心情開朗。」

追求有個性的自我

日本總理府在去年十一月做過一項生活方式的調查,對象是全國三千位十五歲以上的男女。結果顯示,想過得「富裕一點」的人,以十幾、二十歲的人最多,男性佔二八%,女性佔一四%。而在食衣住方面,講究「反映個性」的人,也以十六歲到二十歲的人最多,男女分佔六0%和七四%,二十歲至三十歲的男女次之,各佔五九%和六一%。

剛好也在去年十一月,日本能率協會對十二家大公司的員工,做了「生活意識多樣化調查」,發現二十歲至三十歲的人,平均有三分之一反對為了工作而犧牲家庭,並認為工作不是人生的唯一目的。但是四十歲至五十歲的人,有四七.二%認為人生的目的在於工作。

從大學生打工的實例,以及前述兩項調查看來,日本新生代的工作觀、人生觀不同於上一代。他們追求的是更有個性的自我、更自由無拘的就業和生活。日本社會對年輕人的關心正逐漸增加,因為這一群人說不定在思想言行中,透露某些關係著社會變遷的朕兆。

(取材自朝日新聞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