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實踐奪冠 北科、雲科、台科「 科大」崛起

企業最愛設計院校Top10》

王維玲
user

王維玲

2015-01-30

瀏覽數 22,000+

實踐奪冠 北科、雲科、台科「 科大」崛起
 

未來10 年,哪種人才最搶手?答案是:設計師。但是想成為設計新貴,卻沒有那麼簡單。每年有上萬名設計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卻發現等在他們面前的卻是職缺不到1000 個,設計人力供過於求的殘酷現實。吊詭的是,明明滿街都是設計師,許多廠商卻高喊「找嘸人」的窘境,產學銜接出現巨大的斷層。

教育部統計,96-99 學年度,包括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空間設計的「設計學門」學士班從3 萬346 人提高為4 萬3507人,成長幅度高達40%;在103 學年度,光是數位媒體與時尚設計類科的學生人數,在4 年內就增加了5000 人。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究竟什麼樣的人才可以勝出?

2015 年《30》最新版的《設計名校100 大》特刊,首次進行大規模的「企業最愛設計人才大調查」,從企業就業市場的角度剖析未來設計人的必備條件。

「企業最愛設計人才大調查」由《30》與遠見民調中心合作,調查對象為10 人以上公司,調查範圍涵蓋4 大產業領域:( 1)資訊及通訊傳播產業(2)製造業(3)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 4)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並以企業最需要的3 項能力:「執行力與落實度」、「表達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綜合評比,選出企業最愛設計院校Top10。

調查結果如下:

企業最愛設計院校Top10

第1 名為實踐大學;第2 名為台北科技大學;第3 名為雲林科技大學;其他依序為:台灣科技大學、台灣藝術大學、銘傳大學、成功大學、中原大學、崑山科技大學與輔仁大學。

執行力與落實度Top10

第1 名為實踐大學;第2名為台灣科技大學;第3 名為台北科技大學;其他依序為:銘傳大學、雲林科技大學、中原大學、台灣藝術大學、成功大學、崑山科技大學、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表達溝通能力Top10

第1 名為實踐大學;第2為台北科技大學;第3 名為雲林科技大學;其他依序為:台灣藝術大學、成功大學、銘傳大學、中原大學、台灣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輔仁大學。

解決問題能力Top10

第1 名為實踐大學;第2 名為台北科技大學;第3 名為雲林科技大學;其他依序為:成功大學、台灣藝術大學、台灣科技大學、銘傳大學、崑

山科技大學、中原大學、輔仁大學。

交叉分析後,我們還有5 個重要發現 :

1.設計新鮮人「薪情」:最低平均起薪為新台幣25,297元,最高平均起薪為31,984 元,綜合平均為28,640元;尤以資訊及通訊傳播業最高。

2.企業聘用人才前3 項考量:首重「執行力與落實度」,其次為「使用設計工具或軟體的技巧」、「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設計是一門應用科學,有好的創意固然重要,但是能被完整執行落實才是關鍵。

3.企業認為目前設計領域人才最需要加強的能力:分別是「執行力與落實度」、「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表達或溝通能力」。設計師不能只停留在美學層次,必須具備挖掘問題、提出解決方法並付諸實現的完整知識。

4.最能影響未來的3大設計趨勢:「 互動設計」、「綠色設計」與「使用者經驗設計」,創造美好的使用者經驗是感性經濟的致勝點。

5.企業最希望設計人才具備的3 項跨領域能力分別是:「商管行銷」、「媒體溝通」與「使用者經驗研究」。下一代的設計師必須開始面對市場、消費者與媒體,成為跨領域的「π 型人」。

企業最愛設計院校Top10

實踐奪冠 北科、雲科、台科「科大」崛起

目前全台設計相關系所超過200 個,設計院校競爭激烈,各校紛紛走向特色化及差異化。調查結果,企業看好的設計人才院校,不論在「執行力與落實度」、「表達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評比Top1 都是實踐大學。

實踐大學,在全球知名評比網站Ranker 2014 年排行榜中,亦被評選為全球30 強設計院校。實踐大學2009年也被美國《商業週刊》評為全球最佳工業設計科系30大,入選原因在於實踐設計學院的課程規畫完整,整合人文、社會科學、科技與工程,並透過國際工作坊、專題研討會,讓學生實際學習設計領導力,以及具備行銷設計的商業思維。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實踐能在各項國際評比中勝出,過去以獨特前衛的思考能力聞名國際,近年來又加入「用手思考」的實作課程,學生從創意、企畫、執行皆能一手包辦,展現完整設計人的自信,自然成為企業最愛的設計人才。

排名2~4名分別是北科大、雲科大及台科大,皆是科技大學,實作力強,近年來又積極透過國際競賽、跨國工作營擴大學生視野,兼具執行力與創新力,是受企業青睞的設計人才。

北科大優勢在於緊密的產業合作網,尤其是獨具特色的家具領域,台灣一半以上的系統家具商皆是校友。北科大繼與華山1914園區合作外,2014年更與永豐餘成立「豐園聚落北科大木藝文創中心」,帶領學生與產業無縫接軌。

雲科大是中部最大的創意聚落,擁有完整的實習工廠,更有電腦輔助研究室及人因研究室等完整實驗室資源。校內逾7成教師投入產學合作,居技專院校第1名。

台科大近年來橫掃國際知名設計大獎,連續4年拿下德國iF設計獎世界大學排名榜首,以及Red Dot設計獎世界大學亞洲冠軍,展現台科大創新能力。

調查中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藝術大學的崛起,排名第5的台灣藝術大學,從單純的美術創作延伸走向應用、工藝、科技的工藝生活,以培養創意產業與行銷人才勝出。

排名6~8名的銘傳、成大、中原,皆以培育Project Leader為目標,重視跨領域整合以及國際移動力,例如成大是全台設計學院中,唯一將普通物理、微積分納入必修課程的學校;而中原、銘傳皆鼓勵學生透過交換學生、國外實習等方式,培養面向國際的全球競爭力。

排名第9的崑山科技大學在2005年將公共關係暨廣告系納入設計學院,希望培養出具備構思、設計、媒材使用、製作到行銷整合的跨領域整合人才,重新定義21世紀設計人才特質。

排名第10的輔大民生學院以織品服裝學系著稱,教學橫跨製造、設計與產銷的一條龍規畫,系友遍及服飾相關行業,也說明了只要具備特色學系,就能夠在設計領域擁有一席之地。

設計執行力 新鮮人就業關鍵指標

設計薪情看好,在這次調查中,我們發現設計新鮮人的起薪範圍落在新台幣25,297-31,984元,平均薪資落在新台幣28,640元(詳見表5),看似不高,但是只要能夠熬過5年,薪資跳躍幅度便會非常驚人,根據104人力銀行2012年調查,入行5年內的工業設計師平均月薪可達5萬2,前情看好。

設計執行力是新鮮人的就業關鍵指標。在經濟成長停滯、企業用人相對保守情況下,企業每年平均聘用設計新鮮人只有4.07人(詳見表6),就業市場競爭激烈,企業聘用人才最重要的考量能力是「執行力與落實度」(64.1%)、「使用設計工具或軟體的技巧」(60.2%)及「解決問題的能力」(51.5%)(詳見表7)。

「設計是一門應用的科學,熟練的技術是實踐創新的前提。」浩漢設計總監林炳昕表示,設計基礎工具包含Photoshop、3D模型軟體、 PPT、Flash,以及手繪能力,其實大多數學校都已納入課程,但是學生的熟練程度落差仍然很大,願意花時間練習運用的人,在就業市場就多一分機會。

企業認為目前設計新鮮人最為不足、需要加強的能力分別是「執行力與落實度」(68.9%)、「解決問題的能力」(66%)與「表達或溝通能力」(57.3%)(詳見表8);企業也希望設計院校可以加強「實習」(80.6%)與「基礎技能」(65%)相關課程規畫(詳見表9)。

華碩電腦設計中心使用者經驗及視覺設計處處長曾長逸認為,設計是訓練你發現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多人對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視而不見,但設計師必須去發掘這些問題,提出解決方法,並付諸實現,背後其實是一套完整的知識背景,不只停留在美學層次。

而最能幫應聘者加分的分別是「作品集」(85.4%)、「相關產業實習經驗」(79.6%)(詳見表10)。從作品集中,可以看出你的設計思考與創新能力、對設計工具的掌握程度,更可看出你對設計的熱情與企圖心。曾長逸每天都會收到上百封履歷,沒有附作品集的應徵者絕對馬上會被刷掉。

相關產業的實習經驗,可以幫助設計新鮮人將理論與實務結合,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資深建築師陳尚鋒表示,設計師的工作看似光鮮亮麗,其實工時長,還必須面對業主反覆、時間預算壓縮等現實問題,若學生能夠利用寒暑假、課餘時間先到相關企業實習,了解業界實際情況,才能夠較快在夢想與現實中找到平衡點。

未來人才決勝點

跨 領域整合力、共同合作力

在感性經濟下,企業認為未來的設計趨勢,排名第1為「互動設計」,從搖籃到搖籃的「綠色設計」排名第2,第3 為「使用者經驗設計」(詳見表11)。

設計已經是一門綜合學問,下一代的設計師,要想辦法成為跨領域的「π型人」。調查顯示,企業最希望設計人才具備「商管行銷」(63.1%)、「媒體溝通」(62.1%)以及「使用者經驗研究」(57.3%)的跨領域能力(詳見表12),顯示設計不再只是單向的美學傳達,設計師也必須開始面對市場、消費者與媒體,傳達設計背後的動人理念與故事。

仁寶創新設計本部副總經理陳禧冠分析,設計應該回到「人」的原點,在品牌、人文、趨勢、社會的3D知識架構中,提出充滿想像力的洞見(insight),用設計滿足人們的渴望,讓產品能夠更加貼近消費者真正的需求、行為與經驗。

全球知名設計公司IDEO創辦人Tom Kelley曾提出未來10種在等待的設計人,調查發現,「共同合作人」排名第1(51.5%),2~3名分別為說故事的人及實驗家(詳見表13)。設計已進入跨界新高度,一個智慧公車站牌的設計,除了設計師之外,背後還要有電機、資訊、工程、都市規畫、軟體等不同領域的專業共同參與,唯有「共同合作人」能夠將不同團體的意見匯集起來,帶領大家創造出跨領域的解決方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