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體發達、資訊快速流通的今天,一打開收音機或電視隨時都可以聽到各種話題的叩應節目,從內閣改組、關貿協定等嚴肅議題到八卦緋聞,不管什麼內容都能吸引各種不同觀點的人,電腦網路上更是各色網站、各類討論區充斥。在光怪陸離的現代社會中,似乎再也沒有定於一尊的想法,整個社會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都趨於多元化。
然而弔詭的是,這種每個人「各吹各的調、誰也不服誰」的現象,反映在書市上卻又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情形。
暢銷書排行榜上的常勝軍,是一本本有著標準答案的「教戰守則」不論是理財、溝通,還是戀愛、分手,各式各樣的生活「使用手冊」,教導現代人在處理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或愛恨情仇時,該用什麼樣的「範本」來面對。
有一點準又不會太準
從金石堂去年的暢銷書排行榜前五十名當中,有超過三分之一是屬於這種生活實用書籍,更可看出市場的需求程度。「市場是最明確的證據,」知名藝人、同時也是去年度星座書籍中最暢銷的作家田希仁認為,即使環境變遷再快、價值觀再多元化,社會大眾的需求還是有個最大公約數存在--大多數人努力追求的還是最基本的幸福和成功。
另一方面,台灣的教育除了知識之外,並沒有教導學生身為一個社會人所應具備的生活知識與技能,許多人即使有高學歷,但是在人際相處或是專業知識之外的能力,卻幾乎等於零。因此,這些方法明確、閱讀容易的生活指南書才會有這麼大的市場需求。
一位書店企畫人員分析指出,目前市面上這種「指南書」約可分為三大類:一是涵蓋範圍最廣的生活實用類,包括永遠不退流行的愛情、星座占卜、溝通、減肥等。第二種是屬於成功致富秘岌,例如去年當紅的《理財聖經》、成功學、厚黑學等;最後則是「心靈改革」類,也就是如果前兩種書買了一大堆,結果還是發財不成功、戀愛又失敗,那麼這類書就會教你如何清心寡慾、生活簡單。
「總而言之,這三大類的生活指南書如果更名統稱為「氣象報告文庫」,其實最貼切,因為它們每一本都講得頭頭是道,但是每一本也都不太準確,」這位企畫人員指著書店裡的暢銷書專櫃,模仿氣象播報員的方式說道。
讀起來最好不費工夫
以一本《EASY談效率》超越國內其他女作家、一躍成為金石堂去年度暢銷新書第四名的作者朱凱蕾表示,在講求效率的現代社會,大眾希望能用最便捷的方法得到最大的收穫,「最好能像武俠小說裡,有個武林高手能在一夜之間把畢生功力都傳給讀者。」
過去只有「專業人士」才能寫書,而且多屬於艱深難懂的理論書籍的形態也開始打破。現在的讀者資訊太多、時間太少,根本沒時間消化,所以並不指望一定非專家不可,只希望有人能幫他做資料整合與篩選的工作。簡而言之,就是「幫讀者讀報」。
對於這一點,研究所畢業就在外商公司上班的成淑琦倒是頗認同。自認沒有太多時間花在工作以外的事情上,所以包括理財、溝通這些過去她不熟悉的領域,都藉助許多「如何XXX」之類的生活指南書。甚至和交往半年多的男朋友分手,也是在看過眾多「戀愛白皮書」之後,覺得彼此其實並不適合而下的決定。
二十六歲的成淑琦說:「我沒有時間去從頭研究,也不想浪費時間在沒有結果或以後會痛苦的事情上。」每天出門前她都會花個五分鐘上網路,不是為了看股匯市行情,只是不想為了上班該穿什麼衣服而傷腦筋,所以一切都參照網站的建議。她認為,如果有人願意把龐雜的資料整理好,只要花個一兩百塊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一些經驗或資訊,「沒什麼不好。」
社會大眾閱讀心態的改變,也使得書的內容開始調整。圓神方智出版社主編林秀禎表示,以前看書人口較少,多集中在人口金字塔的頂端,因此讀者會要求書籍必須是「傳世之言」;但是在資訊發達的情況下、「書變成跟cable或Internet一樣,」它的內容可以只是「資訊」而不必然是「知識」。
傳統的工具書,即使是字典、百科全書也至少還具備「解釋新知」的功能。書的內容開始走向「知其然,但不必知其所以然」的地步,電腦書籍算是「始祖」:讀者可以完全不用瞭解繁複的程式語言或電子學,依舊照著步驟學會使用電腦。目前所有各類生活指南書,基本上都是從電腦書的概念發揚光大而來。
思考能力被剝奪了?
以出版各類生活指南書聞名的希代出版集團,去年在新書銷售的成績上僅次於遠流出版社,高居暢銷新書出版社第二名。負責經營企畫的朱凱蕾強調,電腦時代的來臨,也同時改變了書的形式與內容,「人們習慣以看視窗的方式來閱讀書籍、獲取資訊,」因此指令清楚、步驟簡明的書慢慢取代長篇大論的書籍。
面對這種現象,有人疾呼「文學已死」。作家楊照曾經在一場新書發表會上指出,書籍除了提供資訊之外,更深.一層的意義應該是在閱讀當中形塑讀者的自我意識與觀念。因此有些批評家認為,生活指南書以制式的答案指引讀者面對多變的現實世界,無異「剝奪」讀者的思考能力。
「讀者沒這麼笨,」田希仁表示,讀者會自己選擇適合的書,這樣的批評太多慮了。不過她也同意作者本身必須自我約束,身為星座作家,但她從不替人算命占卜,若是讀者遇到問題,希望她「鐵口直斷」,田希仁的反應一概是:「你不要想把責任推給我。」她解釋,自己不想做任何人的「精神導師」,也不希望讀者把她的書當做真理來實行,畢竟「任何人說的話都不能盡信,就算是Bible(聖經)也不能全信。」
在這些暢銷作家眼中,生活指南書主要是給讀者「希望」,為生活壓力愈來愈大的現代人提供一些簡單的方法或觀念,給他們一個「事業成功、戀愛美滿、生活幸福」的可能性。
但是一位不願具名的作家坦言,自己開始寫這類書籍之後,雖然市場和評論都不差、寫起來也比較省事,可是直到現在「心裡還是有很大的掙扎。」她還是希望能有更深刻的作品,而不光是目的或市場導向,「只是老闆會說,如果想寫這種書的話,也不用出版賣錢了,用影印機印一印就好了。」自嘲的語氣,道出暢銷作家背後的些許無奈。
不論是去年十二月,每天在廣播節目裡教現代人幸運秘方的星座專家陳靖怡,竟然算不準自己的劫數而遇刺身亡;還是教人成功之路的作家,在耀眼暢銷的排行榜背後,也開始在心中懷疑起自己的成就。或許在這個兵荒馬亂的社會裡,現代人的生活之道就是倚賴這種不太準確、只能參考的氣象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