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轉型下的電力挑戰,勾勒電網韌性、智慧儲能未來藍圖

專題論壇二〉淨零轉型 能源.電力未來藍圖

郭逸
user

郭逸

2025-11-05

瀏覽數 100+

星星電力董事長周仕昌(左起)、森耀能源董事長簡森垣、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曾文生、臺灣能源數位轉型產學技術聯盟主持人許志義,齊聚探討再生能源極大化與數位化等議題。黃菁慧攝
星星電力董事長周仕昌(左起)、森耀能源董事長簡森垣、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曾文生、臺灣能源數位轉型產學技術聯盟主持人許志義,齊聚探討再生能源極大化與數位化等議題。黃菁慧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台灣持續推動能源轉型,電力供需、再生能源、儲能與智慧配電成為社會焦點。「2025第23屆遠見高峰會」第二場專題論壇聚焦淨零轉型藍圖,邀請公、民營企業領袖分享策略與實例,從電網韌性、家庭儲能、商業模式到多元應用,勾勒出台灣能源的未來架構與市場機會。

台灣邁向淨零轉型,能源議題不再只是政策或技術問題,更牽動整體經濟與社會運作的根本。

「2025第23屆遠見高峰會」第二場論壇主題為「淨零轉型 能源 ‧ 電力未來藍圖」,主持人、臺灣能源數位轉型產學技術聯盟主持人許志義,和與談人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曾文生、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森耀能源董事長簡森垣以及星星電力董事長周仕昌,共同探討「再生能源極大化與數位化」、「電網韌性」與「智慧配電」三大主題,從公營到民營、從技術到市場,勾勒出台灣能源轉型的整體藍圖。

臺灣能源數位轉型產學技術聯盟主持人許志義。蘇義傑攝

臺灣能源數位轉型產學技術聯盟主持人許志義。蘇義傑攝

曾文生:電網強韌的答案不只是「地下化」

今年7月的丹娜斯颱風,造成全台3499根電桿倒塌,讓社會重新關注電網韌性。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指出,台電2022年推動電網強韌計畫以來,要讓供電有效率更兼具安全,「台灣電網過去強調互通,但局部問題可能擴大成全區停電。」

對於地下化,曾文生語帶保留:「電網像人體,出問題要整體調整,地下化不是萬靈丹,要解決電力供給問題,只吃單方面的藥無法解決,像是火氣大拚命吃黃蓮,也會出問題。」他認為,地下化雖能減少強風吹斷電桿風險,但維修難度增加。

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曾文生。蘇義傑攝

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曾文生。蘇義傑攝

其實,全台配電系統地下化比率已達48%、將近一半;相比之下,韓國約20%,日本不到10%。曾文生建議在必要區域推行地下化,並配合變電站室內化、共同管溝等整合方案。

曾文生進一步談儲能,他指出水塔是停水備援,電力亦可建立「電力水塔」,降低停電影響,「家戶若有儲能,兩、三小時停電也不會受影響。」隨著電芯成本下降,家庭儲能普及化具備可行性。此外,他也提出「Power Couple」新名詞,強調供給、需求與儲能匹配,「AI資料中心興起,讓電力需求更密集,如何高效匹配是核心議題。」

談到市場化,曾文生一直以來主張建立獨立交易平台,「就像證交所一樣的公平交易市場,台電的價值才會被公平評價。」他再次強調,能源議題須投以「複方」思惟,「以前我們講有土斯有財,未來什麼才有財呢?如果電力投資總被當作鄰避設施,未來怎麼會有財呢?」

劉文雄:能源轉型「沒有人是局外人」

「能源轉型,沒有人是局外人,每一個人都必須參與。」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以此開場,並分享投入「IRP」(Integrated Resource Planning,整合資源規劃)的經驗,應整體考慮供給端與使用端,並納入限制條件,例如線路長度、容量、二氧化碳排放、不同能源優先順序等,才能求得最適資源配備,「1980年代美國就已整合發電、輸電與用電,套入數學模型,結果不會騙人。」

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蘇義傑攝

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蘇義傑攝

劉文雄觀察,台灣再生能源多樣性正在提升,光電、風電與地熱資源同步發展,但尖峰用電仍高,許多設備閒置,「一年8760小時中,負載高於95%僅117小時,若能降低尖峰,投資負擔將大幅減少。」在電網韌性上,他區分「可靠性」與「韌性」:「再好的設備也會壞,關鍵是能快點修好。」從修剪樹木到導入科技,都是強化韌性的方法。

閱讀遠見,裝滿靈感出發!訂閱就送Arowana20吋輕掀箱>>

電力要能永續發展,人才培育更是關鍵。劉文雄提出跨域「T型人才」理念,學生除了具備電力能源專業,還應了解ICT、經濟等知識;為此,協會設立跨域課程與獎學金,鼓勵學生與年輕工程師長期投入能源領域。

最後,劉文雄引用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名言:「繼續做同樣的事卻期待不同結果,是瘋狂。」他認為,惟有不斷精進、打破慣性思惟與作法,才能推動能源轉型。

簡森垣:全綠能社區,打造自主電力網路

森耀能源董事長簡森垣則分享用戶端重建電力韌性的實務經驗。他指出,颱風造成電桿倒塌的事件凸顯了電網脆弱性,而新能源時代,用戶端用電模式已經改變,隨著電動車進入家庭,用電量可能增加兩至三倍,若不分散壓力,電網容易超載。

森耀能源董事長簡森垣。蘇義傑攝

森耀能源董事長簡森垣。蘇義傑攝

簡森垣提出「全綠能社區」示範計畫,三年前開始建置,截至目前平均一年約有300天用電與台電無關,做到RE85(85%使用再生能源),顯示高比例綠電自用可有效提升系統韌性。

簡森垣分享實例,南投一位鄉長家中須確保供氧設備不中斷,森耀協助建置小型儲能系統,結合太陽能板與電動車,既確保供電穩定,也提高綠電投資回收效益。

至於法規與市場限制,簡森垣認為目前綠電憑證需符合安全認證,但部分民眾房屋違章而無法申請。他建議只要技師認證安全,就應允許民眾合法交易綠電,促進電力自由化與市場活力。

對簡森垣來說,虛擬電廠的最終解決方案將落實到家庭端,雙向電動車也可作為儲能的一部分,產官學可先進行沙盒實驗,逐步建置完整規格與標準,「由下而上的社區建設理念,可以為台灣電網提供參考,讓韌性從用戶端逐步延伸至整體電力系統。」

周仕昌:電力市場自由化,能源進入「高速公路時代」

星星電力董事長周仕昌指出,未來世界電力需求將高速成長,因機器人、電動車與AI資料中心崛起,整個產業結構必須轉型。民營化後的電力市場就像金融市場一樣,分成容量、現貨等多種交易形式。而尖峰時段電價高、離峰低,需要業者介入平衡供需。

「未來的電力世界會有專業交易員,決定不同時段的供需價格,就像金融交易一樣。」周仕昌補充,目前星星電力已與日本前三大電力批發商合作,並與三菱電機合作開發批發交易系統及演算法平台,在容量市場中取得優勢;同時,也與美國企業合作開發即時電力交易系統。

星星電力董事長周仕昌。蘇義傑攝

星星電力董事長周仕昌。蘇義傑攝

以星星電力拓展國外的市場經驗而言,周仕昌認為容量市場非常重要,能確保系統不斷電、供電穩定,並可反映到電價;他指出,容量市場三大趨勢包括:併網時間愈來愈長、容量費上升、容量需求時效延長,而日本、澳洲已有實施案例,首年推1.5GW,累積獲得700MW補貼。

此外,星星電力提出「Power Bank」概念,將電力儲能視為核心基礎設施,確保在尖峰用電或突發事件下,系統仍能維持供電穩定。周仕昌強調,未來電力系統如同交通運輸的高速公路,關鍵建設包括儲能、光電、充電站及AI資料中心。

進入高速成長時代,競爭力不再只是成本,「未來要比的是『算法』!」周仕昌直言,以後比的是誰能更精準預測價格、誰能更快做出決策。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