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天生反骨

孫秀惠
user

孫秀惠

1997-09-05

瀏覽數 33,500+

天生反骨
 

本文出自 1997 / 9月號雜誌 第135期遠見雜誌

你是老大還是老二?你是威權性格還是異議分子?你害怕改變還是永遠在找尋新東西?家庭中出生的先來後到,使得你的性格與兄弟姐妹大不相同嗎?你相信兄弟姐妹是生而相爭的嗎?

出生次序對一個人的影響,是一般人茶餘飯後喜歡閒聊的話題,也一直頗受學術界的青睞。近期有一本探討出生次序與創新力的書,在出版之後即在美國引起相當討論甚至爭議因為「天生反骨」一書的作者蘇羅威(F. J. Sullwaway),戴起了達爾文的目視鏡,用演化的角度來觀察家庭中的資源戰爭;討論老大與老二(或較後出生者)在這個過程中的性格塑造。

蘇羅威最重要的觀點是;同一個家庭的孩子,並沒有所謂的「共同的家庭經驗」;因著他們的年齡、體型、在家庭中的地位、兄弟姐妹的人數多寡等,每個孩子所經驗的「家庭環境」並不一致。每一個孩子為了生存,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尋找他們各自在家中的「利基」,以獲得父母的愛、注意或金錢物質的照顧等。

簡單地來說,大自然界的物種為了生存競爭,演化出各種體型、覓食特性,同樣的演化故事也在家庭的手足之間發生。

蘇羅威認為,尋求利基以獲得資源的過程,影響了每個孩子的性格,而其中最重要的變項就是;他是家中的第幾個孩子?

承平老大vs.亂世老二

一個家庭中的老大,在出生時由於沒有別的孩子與之爭食資源,所以其最重要的生存任務就是討父母的歡心,以便能順利地從父母親處得到他所需要的關愛。也因此,老大對於既有體制的認同,往往高於後來出生的孩子。

基於這個傾向,蘇羅威指出,第一個出生的孩子長大後,對於社會既成的道德觀念特別強;他們若有一些激烈的抗議或動作,多半也是以維護道德、體制為出發點。

他分析歐洲十七、八世紀宗教改革的反對與支持兩方,發現反對陣營中以長子居多,而提倡宗教改革的人士,則除了馬丁路德為長子之外,其餘如加爾文等都是排行居中或最後的孩子。

當其他的孩子出生後,老大所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避免後生小輩來挖牆腳,瓜分資源。所以,根據作者的研究,老大對於別人挑戰其權威的情況,反應會此其他排行的孩子來得激烈,也比較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長子可能會以身體的優勢來對付弟妹,長女則多半發展出雄辯之才。

蘇羅威以著名的人類學家馬格麗特米德為例,當她對薩摩亞社會的觀察,受到另一位人類學者霍曼(L. Holmes)客氣的質疑時,這位名聞全球、且姐代母職拉拔了三位弟妹的長女,勃然不悅並且劇烈反擊。

相對於老大,較後出生的孩子則面對了不同的生存挑戰,最主要就是如何找到不同於老大,且能引起父母重視的發展利基。也因此,蘇羅威認為,老二或其他排行較後的孩子,為了能出奇致勝,通常會勇於嘗試各樣的新經驗,因為他們不得不然。

也因此,老二的性格比較富冒險性,興趣也呈現多樣化。他們對於足球、深入蠻荒或者現代流行的危險活動如彈跳等,接受度比較高。而老大則喜歡游泳、網球或高爾夫等正統、安全的運動。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蘇羅威把達爾文時代曾經進行越洋旅行的名人加以分析,得出一項有趣的結果;排行居中的人,從事越洋之旅的比例最高,其次是老么,最少的是老大。

在心理學上有所謂的「多元思考」(divergent thinking)之說,意味一個人在遇到問題時,運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天生反骨」這本書來看,老二或老三的多元思考能力高於老大。換句話說,老二在家庭演化的過程中,已練就出較高的創造力。

這一點如果從十九世紀科學家研究領域與出生次序的關聯來看,可以發現,跨足多領域研究的人,以排行老二的為最多。達爾文就是個典型;他既從事地理探勘,又研究動物學、植物學與心理學。

反之,身為長子或長女的科學家,則多半專注於一個領域,孜孜屹屹一生。

也因此,作者分析,長子或長女的基本性格是適合在承平時代,一步一階,專心往上發展。但到了亂世,就是老二的天下了。他們的開創性強,彈性與靈活度都大。

反骨是天生?

事實上,就像這本書的書名,蘇羅威認為老二根本就是天生的反叛者,他們自幼年就在不斷嘗試走不同的路,長大以後則往往成為從事非常破壞或非常建設的人物。

蘇羅威花了長達二十年的工夫,分析西方歷史上從十七到十九世紀數百多個知名人物如牛頓、伽利略等,發現從自然科學的研究來看,在一個革命性的理論,如哥白尼的地圓說出現之初,老二對新理論的接受度是老大的十七倍。

而從政治方面來看,三百年的西方歷史上,參與激進政治革命的人物,老二的比例是老大的十八倍。尤其是在宗教革命階段,因反對當時教會而遭到下獄或處死的人,老二更是老大的四十八倍。蘇羅威也據此推論,在人類歷史的發展上,老二對於「創新」的貢獻高於老大。

蘇羅威在這本書中反對卡爾馬克斯階級鬥爭是人類文明進步動力的理論,也不同意佛洛依德認為一個人性格的形塑來自於親子關係的矛盾。在他認為,因著出生次序而產生的家庭資源爭奪戰,才是決定一個人性格的主要因素,也是社會創新的根源。

不過這一點也是這本書最多爭議之處。就像達爾文的演化論因只著重競爭,而不談物種之合作而遭受批評,同樣地,蘇羅維對於親子手足之間的詮釋,也單單從資源分配的角度著眼,經濟學人雜誌在書評中即對此提出質疑;雖然作者從各介面驗證出生次序對於一個人性格的影響力,高於性別、家庭收人、教育背景,但是本書的研究一開始即排除掉手足之間可能彼此相愛、互為影響的可能,這樣的前提,可能導致所有的結論都是扭曲的。

會不會老二走一條不同的路,正是人類文明發展中,互相合作、增加資源的一種表現?打天下與治天下者必然是競爭,而非合作嗎?「天生反骨」這本書並沒有替這樣的問題提出解答。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