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被稱為「筆記型電腦之王」,全球每四台筆記型電腦,就有一台出自廣達,2004年營收已突破一百億美元。
林百里對於他相信的事物,充滿了熱情和鑽研的精神,然而他卻從不輕易相信。「從小我就不容易相信一件事,除非我明白那個道理。」林百里兩年前就這麼說過。
那麼林百里相信什麼?其實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從高處想,從低處著手。」這是林百里一貫的行事哲學,他向來腳踏實地地實現他對於科技研發與藝術文化的理想。
相信創新的力量
十七年前,林百里堅信筆記型電腦是科技應用的新未來。於是他離開與溫世仁(前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許勝雄(金仁寶集團董事長)共創已十五年的金寶電子,成立廣達電腦。當時大部分的電子零組件都是為桌上型電腦設計的,硬碟、螢幕對筆記型電腦來說都過大。然而林百里毫不氣餒,帶領深具技術能力的廣達創業團隊,一個半月就成功開發出第一個模具。
「就像其他個人用品,電腦也必須可以帶著走,讓使用者和任何人溝通。」林百里在瑞士銀行2004年年報的採訪中,道出他當初單純而堅定的想法。他相信的是科技趨勢,看到的是筆記型電腦在今日幾乎如家用品般普遍,以及使用筆記型電腦,可隨時上網和天涯海角另一端聯絡的情景。
兩年前起,林百里大興土木,要落實他多年來心中所思的信念──廣達研究院。這個占地六萬兩千坪,可容納七千人的廣達研究院,是廣達的研發中心,林百里還特別帶隊遠赴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媒體實驗室取經,並請來名建築師姚仁喜將他腦中的藍圖呈現。
林百里相信好的研發設計,將引領廣達再創高峰。廣達研究院是林百里實踐新理想的一個開始,也是他為整個集團所設計的未來。而研發能力正是廣達的核心競爭力!
相信文化的力量
廣達研究院的規畫中,還包括設立一個創新科技博物館,以及可容納七百人的音樂廳。林百里相信,「科技是暫時的,文化是永遠的。」科技的創新需要文化的內涵,文化可以賦予科技新生命。
林百里深信文化的力量。他在瑞士銀行2004年的年報中表示,「當你了解一國的藝術文化,你就會了解她的人民怎麼生活、如何思考。這項才能是每一個想將產品賣到不同市場的經理人所不可或缺的。」
無論是豐富自己的收藏,或贊助文化藝術活動,林百里都不遺餘力。2000年,他成立廣達電腦教育基金會,每年投入的經費高達新台幣4500萬元,贊助了朱銘美術館、雲門舞集、羅浮宮展、台北國際藝術村、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歷史博物館展出的敦煌絲路藝術展、北美館的發現馬蒂斯與畢卡索教育展……不勝枚舉。
相信藝術的力量
位於廣達電腦總部七樓的廣雅軒裡,則陳列了少許林百里的個人珍藏。林百里從1990年起收藏的中國書畫,目前超過一千件,其中有蘇軾、米芾的真跡,以及近三百件張大千的作品。
一踏入廣雅軒,右手邊就是一面牆大的張大千作品〈青城山通景屏〉,這是林百里1992年時,以100萬美元購得。「你瘋啦!買這個做什麼?這個又不會賺錢。」林百里回憶當初周遭的朋友聽聞他買畫的消息,每個人都這樣跟他說。「這個畫現在至少值五倍的價錢,但是我不賣。」
林百里難以理解,為什麼每件事都一定要為了賺錢。某次林百里去聽崑曲,記者就問他,「你為什麼聽崑曲?」林百里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我為什麼不聽?」他不明白欣賞崑曲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我也是人,又不是機器人。」對林百里來說,幾十年來,台灣的經濟雖然進步了,但是人民對文化的興趣仍在未開發的等級,所以才會覺得他特別。
熱愛藝術,在林百里看來,再自然也不過了。如同他一直相信,創新科技與藝術文化對人類美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