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佩服自己在聖雅各之路上遇到的每一個退休者。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我甚至更佩服在擁有退休的餘裕之前,就成功踏上聖雅各之路的絕大多數人。
我在聖雅各之路上遇到的朝聖者,很少是已經退休的。查過統計數據後就知道,只有3.6%的朝聖者和我一樣,在2013年8月獲頒的康波斯特拉證書上,職業欄填著「退休」二字(註)。
雖然光憑夏季月份判斷退休者數量不夠有代表性,但近年來,即使在所有拿到康波斯特拉證書的朝聖者中,退休者也只占了12%。
我很佩服自己在聖雅各之路上遇到的每一個退休者,以他們的年紀而言,我覺得他們的體態還維持在一般水準。他們退休後的日程表有更多餘裕,便決定展開徒步之旅,然後使出意志力走完全程。他們挑戰聖雅各之路的勇氣,以及堅持走完這條路所展現的毅力,都令我印象深刻。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我甚至更佩服在擁有退休的餘裕之前,就成功踏上聖雅各之路的絕大多數人。有些人的工作允許他們休假一個月,我在路上遇到的學校教師,遠多於其他任何職業的人士。不過我也遇到許多不同專業的人,他們想辦法利用比較典型的休假行程,來規劃朝聖之旅。有些人先上路走個一兩週,等下次有類似的休假機會時,再回來走完全程;有些人想辦法獲得一個月的特別准假;還有些像我這樣的人,利用轉換工作的空檔,偷偷放自己一個特長假期。
別總說:「等我退休就去做」
對許多人來說,「退休」已經變成一種便利箱,可以把他們稱為「畢生願望清單」的活動,通通安排進去。只要說句「等我退休就去做」,就能輕易延遲許多你想做、卻不願全力以赴去實現的事。看著聖雅各之路上每一個退休者,我不禁納悶,有多少想來朝聖的人,會因等了太久而始終沒踏上這條路。
來自澳洲的阿蜜奈兒「遇過3個因親友去世而走上聖雅各之路的人,那3個人想為他們走完朝聖之路。而我,對於自己能在那麼多人辦不到的情況下展開朝聖,我覺得滿心感謝。」
來自愛爾蘭的歐伊海娜分享她的故事:「我第一次踏上聖雅各之路時,是為了和終生摯友一起慶祝我們倆的30歲生日,我們還約好在40歲生日時,要再走另一條從巴約納(Baiona)出發的葡萄牙海線……我朋友在38歲時驟然去世了,但我還是走上聖雅各之路紀念她,慶祝我們的40歲生日。」
別讓死亡成為願望的截止期限
1. 重新定義截止期限:
我不喜歡用「畢生願望清單」一詞當作人生目標宣言。死亡是很可怕的截止期限,當截止期限加強聚焦的某項任務,是人還有足夠的時間與能力去完成的,就可能形成強大的強迫機制。然而,那對人生目標卻起不了作用,我們的能力往往隨年紀增加而衰退,趁我們有能力時列出想要完成的「生活願望清單」,肯定好得多。對於像徒步走聖雅各之路這樣需要體能的目標,就可以設定扣下板機般的截止期限,警示自己機會何時將要溜走。
2. 為眾多目標排序並設限:
光是列出許多退休後待辦事項又不謹慎規劃,可能就會淪為一長串不分輕重緩急的雜務,而你永遠也不會著手完成。如果你已經列出清單,就要接著排出優先順序,並聚焦在有限的幾件事情上。列出最重要的5件事或10件事,有助於凸顯出那些目標的重要性與急迫性。
3. 分段進行願望清單:
如果你想去聖雅各之路,就可以取消某次慣常的一週假期,並把那一週用來試走聖雅各之路。也許你會發現自己不喜歡,決定從人生目標清單上取消這件事。或者,也許你會愛上這件事,想要展開更多類似的冒險。
如果你退休後「想寫一本書」,何不趁著還在工作時,就利用閒暇時間用部落格或紙筆寫點短篇故事?說不定那些故事最後能出版成書,說不定你也會發現,你寧可在清單上列入其他的事。
作者註:https://oficinadelperegrino.com/en/statistics/, retrieved November 9, 2016.
本文節錄自:《一個領導者的朝聖之路:步行跨越西班牙30天,學會受用30年的處事哲學,突破逆境,邁向目標》一書,維克多.普林思著,采實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