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對於自我的認知及評價,低於別人對我們的評價時,就是自卑;反之,當我們對自身的評價高於他人對我們的評價時,就是自傲。而只要我們對自我的認知,等同於他人對我們的評價時,就是自信。不論我們對於自我的評價是一百分還是零分,只要和他人對我們的評價相符,並且我們能夠接納這個事實時,我們就是一個有自信,或是有自知之明的人。自傲與自卑的人,通常都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狀況跟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是他們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自卑的人無法接受自己其實不錯、值得被喜歡;自傲的人無法接受自己其實並不如想像中的受歡迎、強大。因為無法接受事實,所以他們選擇了自貶或是膨脹,但不論是何者,都會讓身邊的人感到不舒服,認為:「你幹嘛要這樣?為什麼不接受事實?」
所以自信的人之所以受到歡迎,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在他人心中的樣貌,也接受這樣的現況,因此不需要花費多餘的精神跟能量,去營造一個理想我,也不用費力拒絕來自別人的讚美和好意。正因為他們對自己的接納,讓身邊的人感覺到在他們身邊也可以被接納、也不需要偽裝,甚至是羨慕他們對於生命與自身如此坦然的態度,所以他們才會受歡迎、才有魅力。
這是一個最典型,也最為人所知的「自己跟自己的關係如何影響到自己與他們的關係」的例子。接下來我們再深入去看,除了「自信」以外,我們看待自己的方法、對待自己的方法,是如何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
舉一個常見的例子:如果我們看待自己是認為「我不值得被愛」,那我們理所當然的不會對自己太好,但這不表示我們不想得到好的對待,只是我們會希望這個「好的對待」是透過別人來給予我們。但又因為我們認為自己不值得,所以我們無法理所當然的接受他人的好意,導致我們得透過過度付出的方式,企圖交換別人的些許善意,並認為那才是我們值得的配額。更悲慘的是,這樣的想法給別人最直接的感受,並不是你內在那些卑微的心願,而是更直接的說法―討好。每一個討好的人,背後都有著類似的想法,認為自己不配,所以必須做出許多努力,用以乞求他人的垂青。但我們都知道,討好的人在人際關係絕對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不是被當跑腿小弟就是被壓榨,再不然就是被排擠,但他們明明一件壞事都沒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下場?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我不配」。正因為他們深信自己不配,所以他們不會自重,不會抗議或拒絕他人過度的要求,甚至會主動迎合有過分需求的人們,因為他們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換來些許好意或愛情。一旦我們開始認為自己不配得到好的對待、好的關係,我們就失去了尊重自己的能力,同時因為連我們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別人自然也會感覺到我們不需要被尊重,於是各種糟糕事接二連三的報到,一切都只起源於我們認為自己「不配」。
所有關係的起點,都是自我的關係。外在的一切,都只是用來讓我們看到自己沒察覺的內在問題。跟自己的關係是生命裡最大的功課,但我們往往無法輕易的發現它的存在跟重要性,所以生命透過現實中的挫折,讓我們有機會去發現問題的所在。在我們將課題完成以前,問題會一再重演,逼得我們不得不去正視它。但我們也不用將這件事看得很糟,生命只是在給我們機會去完成這些功課,如同考試沒過,老師讓我們有機會重考一樣,只是生命功課重考的代價往往很慘烈,慘烈到我們不得不去面對。這也是為什麼在講到任何跟愛情有關的事以前,我想先花一點時間向你闡述自我關係的重要性,因為當你修復了與自我的關係,你的任何人際關係將不再有問題,反之,當你與自我的關係越差,你的人際關係就會備受考驗。
過往戀愛失利的四大原因都是以不同的面向來呈現自我關係不良的衍生結果。希望你繼續往下看以前,能夠先花一點時間了解你跟自己的關係出了什麼問題?花一點時間去想,你到底是怎麼看自己的?你願意怎麼對待自己?還是你一直都在虐待自己,卻奢望別人善待你呢?
本文節錄自:《從左手到牽手 是女生真的太無解?還是你老是搞錯問題?不必將就的30堂脫單戀愛課》一書,AWE情感工作室, 亞瑟
著,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