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諮詢的過程中經常會建議客戶適度調整自己的穿著,例如女生可以多穿一些質地柔軟、淺色系的衣服,男生可以多穿一些西裝外套、獵裝外套、襯衫等比較容易看起來挺拔的衣服。很多時候桃花的啟動是需要的是由外而內、一整個人整體氣氛的改變,而且這個改變要讓接觸到的人都「有感」。
關於由外而內的改變,正好前陣子收到一本出版社邀請我推薦的書,書名叫《讓男人追著妳跑》(日文書名:《男には「愛の首輪」をつけなさい 》),就是在跟女生說應該如何做出改變。雖然書名有點cheesy,但內容非常有意思。其中一段作者在面對「不想改變自己」的客戶時,點出了一個事實:我們之所以能融入社會,是經過持續地「學習」和「成長」,而不是只用「原貌」就能讓別人接受自己。
“原本自己不會做的事,一旦養成習慣,就會下意識也能夠做到。這是什麼呢?就是「成長」。「維持自己的原貌」,就叫做「不成長」。因為有人教我們,或是自己去學習,結果在意識中選擇「這樣做比較好」,在意識中選擇「不這樣做不行」,然後付出行動。不知不覺中,原本需要在意識中選擇的事,變得能夠無意識的就做到了,這就是「成長」。”
「我就是希望找到喜歡真實的我的那個人」,乍聽之下很合理,但什麼是「真實的我」?
當我們建議客戶適度調整自己的穿著,可以提高自己的吸引力時,偶爾就會遇到比較排斥的客戶說:「我不喜歡化妝,這才是真的我」、「我就是希望找到喜歡真實的我的那個人」。
乍聽之下很合理,但再進一步討論就會發現其中的盲點:「真實的我」到底是什麼?
「我不喜歡化妝,這才是真的我」,但你也不是天生就喜歡穿襪子、穿鞋子啊?大人買了襪子、鞋子幫你穿上,然後你發現穿著鞋襪走路比較舒服,在意識中選擇「這樣做比較好」,慢慢變得無意識出門就會自然知道要穿鞋襪。那為什麼你不願意試試看化妝呢?另一種可能是你嘗試過化妝但效果不好,而不願意再嘗試,那你說的「我不喜歡化妝」,其實就和「真實的我」沒有關係,「真實的我」只是被拿來做個不願意再嘗試的藉口。
請不要以為我只是針對女生不愛化妝。很多男生客戶也會跟我說:「我平常不穿西裝的,我穿T恤短褲比較自在,這才是真的我」。(白眼翻了三百六十五圈…)但比起不想改變外表,更糟的是只想著自己的狀況,而不是願意和可能的對象一起討論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法。
所謂「真實的我」,時常只是「任性的我」或「懶惰的我」
我諮詢過一個男生客戶,主治醫師的背景應該不難找對象,但他過去的戀愛經驗只有大學時期的同班同學,醫學院畢業前就分手了。之後這位男醫生再也沒有成功交往的對象。深入詢問後發現,當初分手的原因是他爸媽要求結婚之後一定要住家裡,以至於後來男醫生跟每個可能交往的對象都會在一兩次約會內就把這件事情拿出來「討論」,女生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幾乎都逃之夭夭。
男醫生說的義正辭嚴:「我不要真的開始交往之後才又因為同樣的問題而失敗」。等一下!所以這個問題就只有這個解法?跟只有開始約會、沒有任何互信基礎的女生說,這就是「真實的我」,可以接受這個「真實的我」再來交往吧!你認真的嗎?
我現在就是跟我八月先生的爸爸一起住。如果八月先生 一開始約會就說我們結婚之後要跟他爸爸住,我應該也會有禮貌地結束約會然後謝謝再連絡吧。不要誤會,他沒有隱瞞他和爸爸一起住的事實,只是他沒有擺出一副「這就是真實的我」,而是在過程中誠心誠意地和我一起討論各種的可能性,而這個過程讓我們累積了足夠的互信基礎。最後我們一致同意還是跟他爸爸一起住,也找到一個互動良好的相處模式。
想要順利交往就請努力營造出「兩個人一起」的感覺
大家有發現嗎?八月先生沒有把這個問題丟給「我」一個人決定或「他」一個人就決定好了,而是希望我們「兩個人一起」來決定我們都能接受的解法。如果你只是把你的問題包裝成「真實的我」,然後用一種「take it or leave it」的方式單向傳達給對方,對方要不選擇離開,要不吞下你的問題然後不可以再抱怨,那「真實的我」就只是「任性的我」或「懶惰的我」,因為你並沒有真的想解決問題。
知名談判顧問公司KARRASS在它們的文章裡寫道:「Take it or leave it should be avoided any time this negotiation strategy can poison the well. Because if you’re not willing to walk away from the table for good, or you simply can’t, take it or leave it won’t work.」
回到那位男醫生的狀況,合適的做法應該是在前幾次約會先多一些情感上的互動、多了解對方的興趣和生活,讓雙方都開始有喜歡的感覺(如果這樣都無法有一點點心動,就不需要繼續花時間啦);然後當兩人都覺得離交往只差一步,再跟女生說,目前是跟父母住一起,父母也希望之後有機會結婚的話兩人能住家裡,但是自己希望能和對方一起討論出兩人都能接受的方案,或許是獨立但不離太遠以便照應,總之讓女生覺得你不是把問題推給她自己決定,而是尊重她的想法、想要兩個人一起努力。
從「真實的我」出發,尋找兩人生活的平衡點,一起努力營造出「兩個人一起」的感覺,才會讓對方覺得你是值得信任的神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