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療癒系插畫家Fanyu 帶我們走進「手繪台中日常」

書傳媒
user

書傳媒

2018-08-03

瀏覽數 15,450+

圖片來源:啟動文化
圖片來源:啟動文化

講到台中,往往讓人聯想到的是太陽餅、逢甲夜市跟宮原眼科,療癒系插畫家Fanyu的第四本手繪作品《手繪台中日和》,將腳步帶回她所居住的台中。她表示這本書照例不是觀光取向、不是導覽手冊,篩選標準完全是添加了回憶啊情感啊的個人偏好,就算介紹店家也是以沉穩而非花俏、老派而非新潮、樸實而非噱頭為主。

在一頁頁樸實有味的圖文中,Fanyu蒐羅繪製的地方,有些是新發現、有些是旁人推薦、有些則是老習慣。而她的文字則帶領讀者從習以為常的街角出發,透過每天的日常中挖掘出台中獨有的小事,如同給予讀者一扇窗,窺探這座昔日城市的風華。

這本書,代表著Fanyu偏愛、選擇生活在這座城市的理由。本次的專訪則要深入書籍背後,了解Fanyu作為一個台中人,在寫台中事的籌備過程中,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大小事。

一、一路從日本寫到台灣,在籌備第四本書《手繪台中日和》的心路過程中,和過去三本書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這次因為是寫自己的故鄉、居住地,所以更謹慎、花費的時間更長。我在三年半前從台北搬回來就動念想寫了,那時明顯可以感受到天氣、步調和各種細節的差異,對於很多外地人嫌這城市無聊感到不甘心,懷著濃烈的愛與好勝心,想告訴大家我看到的可愛。但一直覺得累積還不夠,期間出了另外兩本書、做了更多案子,然後今年,和編輯彷彿是感受到「最佳時機點」,再拖下去或許會變得習慣了、無感了、眼睛鈍了。於是我從年初就開了一個文字檔,想到什麼就寫一些。

「寫自己的居住地照理說比旅行地更易取材,但日常的記錄往往是最難的,範圍太廣、時間拖長、瑣事像流水一般拉拉雜雜,置身其中『燈下黑』毫無所感,但回過頭又已過萬重山。」好在平常還算認真在寫日記,最後大概用了半年的時間全力衝刺,衝到有點過頭,字數爆量,是原本預計的兩倍(前三本約3-4萬字,台中書約7萬字)。

療癒系插畫家Fanyu 帶我們走進「手繪台中日常」_img_1

二、這本《手繪台中日和》揉合了Fanyu你的個人記憶,還穿插著各個地區建物的歷史,讀起來豐富又有充滿人情滋味。在寫稿的時候,你認為最困難的地方是什麼?

寫書的困難應該都是「時間永遠不夠」吧,書寫和繪圖的時間是、取材搜集資料也是;因為是正在居住的城市,每天都有新的故事和累積,很難明確有個截止線。另外就是資料的考據,因為在此之前我對於台中的歷史人文一無所知,這兩三年間慢慢的學習、閱讀書籍資料,得要比較認真的做功課。

三、發現Fanyu在書中不時會引用看過的書籍語句,其中不乏小說、散文,可以說說你的閱讀習慣嗎?那些考究台中歷史的資訊,都是來自於你平常閱讀的「臺中學」系列書籍嗎?

我閱讀量不算多,但一直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有些散文或小說的引言和我的生活會意外契合貼切,儘管不是在講同一件事。

台中歷史書我也是剛入門,對我來說讀書的「動機」很重要,我多半是針對有興趣的議題,比如說看到新聞、聽朋友講、或在路上發現舊建築⋯⋯才會繼續去找資料。台中學系列是這一兩年才出版的,在這之前我也會去圖書館翻找市史、舊攝影集,而我更喜歡聽他人說台中的歷史,比如說散文小說裡作者提到小時候曾住過台中,或是讀網路上的文章、論壇,聽有點年紀的網友回憶過去在這的成長和生活,比生硬的史料更有趣。

療癒系插畫家Fanyu 帶我們走進「手繪台中日常」_img_2

四、如果將此書比喻為你的台中成長回憶錄似乎一點也不為過,裡面的字字句句皆滿載著你個人,甚至是當代台中人的共同記憶。這些細節除了有父母協助外,你是如何挖掘這些原本早該被淡忘的小事呢?

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記性非常差的人,但這幾年也有個體悟,我的記憶力也像個篩網很密的篩子,雖然留下的回憶很少,但相對的,會被留下的,一定是很珍貴的、深刻的部分,像是很快的重點摘要。

這兩三年的事我都是靠還算認真寫的日記,而這次我幾乎是每寫一篇文章,就會再到該地去走走看看。我相信身體也有記憶,有時候只是因為再走一次小巷,突然間兒時嗅到的氣味、或已逝親人的聲音就又會突然重現。

五、在買吃等方面,感覺得出來你有自己的固定習性,就像你說的「雙腳卻又朝那些早已去過無數次的老地方走去」,這些店是否有任何共同點呢?挑選那些要寫進書裡的時候,有出現過難以抉擇的情況嗎?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大概在去年(2017)三月,當時還沒正式開始這本書的書寫、也還沒跟編輯討論,只是不定期零散的記錄生活,但心中稍微底定了方向,當時的日記寫著:「開始寫一些台中的散文隨記,雖然連大綱都還沒生出來,但方向希望是『不只有吃』、『非guide book』、帶點文化觀察、比較像是『為什麼我們住在台中』,而不是觀光取向,就算介紹店家也是以沉穩而非花俏、老派而非新潮、樸實而非噱頭為主。也覺得書裡可以多提到一些自己的童年、成長歷程、家人朋友、從台北搬回的感想,甚至是學著當『正格的台中人』之過程。」

我算是喜好蠻明確的人,所以倒沒什麼難以抉擇的情況。

六、除了書中提到的「大嬸排隊的店、門口老賓士停放的數量」,你個人還有什麼慧眼識好店的訣竅嗎?

老老破舊的招牌(甚至沒有招牌)、沒有流行噱頭的裝潢、營業時間很短、懂吃的朋友推薦。

療癒系插畫家Fanyu 帶我們走進「手繪台中日常」_img_3

七、你提過自己喜歡藉由每日移動,讓自己半強迫式地認識不同區塊的台中日常。所以你是那種會每天特意繞不同路徑的人嗎?除了週二的「便當日」挑戰作業,你還會如何安排一些期待的小事於自己的日常呢?

比起身邊的朋友,我不算認真繞不同路徑的人,所以才會半強迫自己去認識不同區塊,但因為沒什麼方向感、太常迷路了,有些時候是靠這樣在熟悉的。

其實週二便當日也不算刻意安排,算是剛好有時間,其實每天、每週都有很多期待的小事啊,比如說在外面吃好一點的早餐、看一場二輪電影、或是剛買的書會很期待睡前的閱讀⋯⋯

最近早上習慣沖咖啡喝,也會想要一家一家試過台中的自家烘豆,或是跟朋友碰面時想著要買什麼伴手禮好。

八、想像平行時空的某個你不是台中人,如果她某天要來訪台中,你會如何幫她安排台中的一天呢?(從早餐到住宿),那你覺得她會想要買什麼伴手禮呢?

我想我會帶她看看南區和中區吧,休假生活的一天,靜宜早點、圖書館(國資圖)看雜誌或借dvd、沿綠川走走、咖啡館吃便當、去看看中區那些廢棄大樓和舊時光的樣貌,住在朋友的店二樓(只對朋友開放)。不嗜甜食愛包裝的她應該會喜歡「日出」吧。

療癒系插畫家Fanyu 帶我們走進「手繪台中日常」_img_4

九、你曾說過「想做可以與人接觸的工作」,作為自由工作者是否會覺得個人的工作性質與這個想法有些衝突呢?你平常是如何平衡生活與工作的?

是啊,我想我還是喜歡與人接觸、說話的工作,這也是為何我一邊接案寫稿,一邊還是有服務業打工的原因,一動一靜的平衡,對我來說適度的刺激也很重要。而因為工作是屬於比較靜態、室內的,我也會在生活餘暇多安排一些戶外、運動性質的活動。

十、很喜歡你書中的這句「真實的人生不是非得在麵包與理想之間二擇一,有時候我們是一邊揉著麵糰,腳下依舊踩著喜歡的步伐,走在通往目標的道路前進。」可以和我們分享你的目標嗎?對你來說,理想生活又是什麼模樣呢?

對我來說每個階段、每一年的目標都不太一樣,隨著年紀,理想生活的畫面也不盡相同,以前現階段應該是「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安穩的心,能善待照顧好自己及身邊的人。」乍看很基本的事,但要做到是非常不簡單的。

(原文刊載於2018年1月12日《書傳媒》;本文獲授權轉載)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