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上帝說方言

張佑生
user

張佑生

1996-09-15

瀏覽數 15,100+

上帝說方言
 

本文出自 1996 / 10月號雜誌 第124期遠見雜誌

藉由閱讀神的旨意,可以保存祖語?

對於語言日漸流失的族群而言,最初純為便於宣教而出版的方言翻譯聖經,現在有可能成為保存祖語的重要媒介。儘管方言聖經的出版之路面臨「內憂外患」,但是它所展現的多元化精神,卻足堪台灣杜會借鏡。

「方言聖經的拼音可以複製祖話的發音。」聯合聖經公會翻譯顧問駱維仁,一語道出方言聖經與方言保存之間的關連。

由於許多方言都是「有音無字」,教會人士認為方言聖經起碼具有保存發音的功效。現在市面上至少已經有八種方言聖經,除了台語和客語之外,阿美、布農、排灣、太魯閣、泰雅和雅美族,也都能擁有專屬的聖經。

長老教會總會牧師徐信得進一步指出,對原住民而言,方言聖經甚至可能成為祖語教材的一部分。

「常上教堂的人比較會講祖語。」布農族人張麗玉(族名為嗚瑪芙.巴辣拉費)同意方言聖經對於祖語保存有其貢獻,不過她認為這種現象主要和年輕人在教堂與老一代有較多的接觸機會有關。

原住民信教的歷史可以遠溯至荷蘭人占據時期,傳教士用羅馬拼音宣教,幫助沒有文字的原住民了解神的旨意。口耳相傳幾百年下來,現存的老一代原住民對羅馬拼音比國語注音還熟悉,羅馬拼音也因而成為原住民方言聖經的主流。

方言聖經的難中難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翻譯方言聖經絕非易事;同時是亞洲地區翻譯聖經權威的駱維仁,根據國外經驗表示,如果三名老練的全職譯者發揮最高工作效率,起碼都得花上八年時間,才能完成新舊約聖經的翻譯。

更麻煩的是,除了「信達雅」三原則,翻譯方言聖經還得克服「外患」和「內憂」。前者是外在政治環境的干擾,後者則是族內部操不同口音者的杯葛。

方言聖經普遍採用羅馬拼音,一方面是便於漢語字彙有限的教徒閱讀;另一層考量則是經典應該定於一尊。

長老教會新譯聖經審查委員會主委王成章,舉台語聖經為例解釋,因為同一句台語可以用好幾個漢字代表,比較不適合出現在像聖經這樣的經典當中。

不過,宗教怎麼考量終究還是敵不過政治考量。在對岸積極推動羅馬拼音的一九七0年代,羅馬拼音版的方言聖經遭到警總全面查禁。

除了政治干預的「外患」,方言聖經翻譯者有時還必須設法化解來自族群的「內憂」。客語聖經的翻譯者對此有深刻體驗。

東門教會牧師邱善雄是客語聖經主要譯者之一。他指出,三十年前就有人準備翻譯客語聖經,後來卻因為對於使用「四縣」或「海陸」腔調為依據有爭議,導致整個計畫停擺。

現行客語聖經以「四縣」話為本,而且同時採用漢字與羅馬拼音交互對照,以導正讀音和方便兩種腔調相互轉換。但是出版至今三年,卻仍有兩千本庫存。據邱善雄推斷,南部牧師暗中抵制,應為滯銷主因。

從一六六一年荷蘭宣教士翻譯「四百年來第一本」的平埔族聖經,到一九九0年代的眾家齊鳴盛況;也許,台灣社會最需要的「多元化」精神,已經在耶和華子民的方言聖經史中獲得體現。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