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缺少儀式感,註定要成為生活的囚徒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8-05-10

瀏覽數 56,200+

缺少儀式感,註定要成為生活的囚徒
 

曾經看過一篇關於儀式感的文章,開頭引述了《小王子》的原文。

「狐狸讓小王子每天在相同的時間來看它。比如說,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就會發現幸福的代價。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的儀式。」

一向軟萌的小王子追問,儀式是什麼。智計無雙的狐長蘇回答說:「這也是經常被遺忘的事情。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我的主業是文字工作。很多人嚮往自由職業者的生活狀態,但真相是,自由職業者固然有更多時間可支配,自由度卻未必高。

譬如說,身為寫作者,每天要花幾個小時練筆。而寫作是對閱讀經驗的模仿,為防掏空,總要安排一些讀書觀影的節目。

假如還經營維護微信公眾號,和用戶之間的互動、社群的維繫在所難免。高強度的體力和腦力勞動,除了未必有所成,還可能伴有失眠、心悸、腰肌勞損、頸椎不適等症狀,因而,定時運動何止必要,簡直是續命的關鍵。再加上吃喝拉撒,一天差不多也就過完了。

上班族同樣如此,無非是將讀書寫字換成處理工作,循環往復而已。好不容易熬到週末,親子出遊、陪伴父母、朋友小聚,轉眼又是新的一週。這也是為何,很多人抱怨時光飛逝,好像什麼都沒做,轉瞬就已老去。

但換個角度看,一切都會不一樣。無論王公貴胄,還是黎民黔首,每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生活呈現出何種樣貌,完全取決於自己。若是多彩,只因自己豐饒;若是蒼白,只因自己貧瘠。

而儀式感,往往是通向有趣和幸福的關鍵。

§

去國外旅行的時候,時常見到餐前禱告。在伊斯坦堡的旅店餐廳裡,我和一位六十多歲的美國老人聊起,他說,感恩的儀式必不可少,但更多的意義返照在自己身上。

因為珍視這份恩賜,在最窘迫的日子裡,簞食瓢飲都能給他莫大的快樂。富庶之後,他還在禱告裡加入許願環節,有時是身體健康,有時是家庭美滿,有時甚至是世界和平。在不諳真相的外人看來,這些都是習以為常的老調重彈,可對於當事人,完全可以是妙趣橫生的儀式。

我有一位編輯,素性平和,每逢週末就要灑掃庭除、整理收納。要是親自下廚,還會配上雅致的餐具和文藝的桌布。起初我對她所謂的「儀式感」不屑一顧,還拿她尋開心:交給家政來做,省下這點時間,不知又能編完幾篇稿子。她卻回應說:「日常就是我的宗教。」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不理解這句話。奔波與勞頓綿綿無期,不盡的稿債要還,大量的事情亟待處理,連喘息都顧不上,哪裡還會追求煩瑣的儀式?

後來自己學習做菜,才明白將日常過成儀式的價值:以正經乃至莊重的心態去應對瑣碎的小事,會逐漸發現生活的美意。若是敷衍了事,則不免墮入越煩躁越難逃離的苦悶。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

有相似感受的人,想必不在少數。

工作之初,或許還有週末的消遣。約上三五好友,或運動,或遠足。哪怕懶在家裡,也是悠長的午後,泡一杯清茶,翻幾頁閒書。但結婚生子之後,計時工具便開始銜枚疾走,生活的狀態悄無聲息地改變了。

可能也是因此,日系的生活方式店鋪才如此打動人心。那種清簡的格調,以及具有儀式感的家居物件,像是一幅理想生活的圖景。彷彿這樣的裝點,不僅有助趣味的提升,更意味著難得的從容。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它不僅是種種甜蜜和滿足,也和庸碌、卑微、徒勞緊密相關。為了在忽明忽暗的基調裡留住暖意,儀式感就更顯得關鍵。

想明白這一點,也就理解,窗明几淨寄寓了美好生活的渴望,佳餚美饌蘊藏著和睦家庭的密碼。

§

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有一篇短篇小說叫〈一件很小、很美的事〉(A Small, Good Thing)。他的資深粉絲、或許更為知名的村上春樹,沿用了這個名目,創造了一個流行詞彙——小確幸。

關於「小而確定的幸福」,村上舉過不少例子:買了剛出爐的麵包,站在廚房裡一邊切片,一邊偷吃;清晨,跳進一個沒有人也沒有波紋的游泳池,腳蹬池壁那一剎那的觸感;冬夜裡,一隻大貓懶洋洋地鑽進自己的被窩;在鰻魚店等餐的時間裡,獨自喝著啤酒、看著雜誌……凡此種種,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沒有小確幸的人生,不過是乾巴巴的沙漠罷了。」

小確幸是具體的東西嗎?恐怕不是。究其本質,它是一種生活場景中呈現的儀式感,以有趣、有愛之心去審視寡淡平凡的生活,最終挖掘到不為人知的喜悅。

在所有讓自己快樂的方式裡,儀式感或許是最質樸的一種。整理一下辦公桌、定期給家裡換幾束鮮花、週末學習一個新菜、每天整理信手扔下的衣物,這些頗具儀式感的行為乍看無聊,卻絕不是毫無必要的,它決定了我們只是庸碌地生存,還是踏實地生活。

缺少儀式感的生活不值一過。在那種枯燥的重複裡,我們註定要做生活的囚徒。

缺少儀式感,註定要成為生活的囚徒_img_1

本文節錄自:《成大事者,都敢對自己下狠手》一書,傅踢踢著,遠流出版。

圖片來源:pixabay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