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
我有一個儘量堅持的原則:永遠鼓勵身邊的人,哪怕多少有些盲目。鼓勵身邊的人,是一種並不被大多數人認為重要的美德。我這麼做跟我的經歷有關係。總有些人在生活中經常被視為「異類」。也不知道是運氣好還是運氣差,反正,我從小就一直遇到這個窘境,常常聽到老師和同學向我質疑:「怎麼就你一個人這樣呢?」
在這種意義上講,我的成長過程非常孤獨。年紀不大的時候我就發現,我的腦子裡要是蹦出了一個新鮮的主意,最好別說出來。一旦我忍不住說出來,必然慘遭來自各個方向的「冷水」的「襲擊」,並且是反覆「襲擊」。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曾因為自己跟大多數人不一樣而痛苦。當老師帶著一臉「恨鐵不成鋼」的表情,或者同學帶著一臉「我早是鋼了你還是鐵」的表情,對我說「怎麼就你一個人不一樣呢」的時候,我就感覺自己一下子矮了一截,恨不得馬上從所有人的視野中消失。
更令我自卑的是,我也沒跟別人太不一樣啊!我要是臉蛋很帥,估計我很難自卑;我要是長得很高、很壯,估計很少有人敢當著我的面那樣說話。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從小就對自己的缺點格外敏感,導致我對自己的缺點幾乎一清二楚,所以,我又很難用幻覺支撐自信。
我為此痛苦了很久。終於有一天,我發現,大多數人是以「潑冷水」為樂的。
他們原本跟我一樣—他們也「跟大多數人不一樣」。他們或許也曾像我一樣,掙扎著試圖與其他人一樣。結果,我們當然都無一例外地失敗了。但是,我比較老實(或者說情商不夠),失敗了就承認。而相當數量的人,失敗了卻假裝成功,甚至假裝到連自己都相信的地步。
所以,每當有人竟然敢跟他們不一樣的時候,他們最直接的想法是「這怎麼可能?」「你憑什麼跟我們不一樣?」他們甚至不惜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搜索「你不可能跟我們不一樣」的理由,然後試圖以此證明自己的觀點,而不管那些理由是否牽強。儘管他們不見得希望你跟他們一樣,但他們一定不喜歡你跟他們不一樣。他們心裡想說的是:「憑什麼呀?」
他們一定要給他們眼中的「異類」潑冷水。潑冷水的願望之強烈,令人無法想像。那種強烈借助了太多的力量—懷疑、嫉妒、恐懼、憤怒,而在表現的過程中卻又披上了另外一層「皮」—關懷、愛護、友好、幫助。
看清這些後,我做了個決定:從此鼓勵身邊所有的人,哪怕他並不是我的朋友。支持我這麼做的另一個理由也來自我的觀察。我發現,敢做驚天動地的事情的人,不僅是少數,還是少數中的極少數。所以,鼓勵一個人是沒有什麼風險的。
一個朋友對我說他要開個小店,我說:「好啊,我幫你做點什麼好呢?」這位朋友愣了一下,說:「他們都說不行呢……」一個朋友告訴我她要學Photoshop,我說:「好啊,能自己動手做出東西肯定會讓自己心情愉快呢。」她愣了一下,說:「……別人都在嘲笑我呢。」
也許是我運氣好吧,我從來沒遇到問我那些無論如何也不能表示支援的問題的人,例如「你說我是不是把他幹掉算了?」或者「你說我去搶銀行行不行?」許多年來,每當我給朋友一個正面回應,用簡單的「很好啊」來表示鼓勵的時候,我看到的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先驚訝、後感激的表情。
當我們不停地鼓勵所有人的時候,最大的受益者其實是我們自己,因為最終我們會發現,自己開始進入一種他人無法想像的狀態,成為一個不需要他人鼓勵的人。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很多人之所以做事裹足不前,浪費時間甚至生命,原因就在於他們是必須獲得別人的鼓勵才敢於行動的人。可是,我們卻能成為另外一種人—我們可以不需要被別人鼓勵—這是一種境界。
本文節錄自:《把時間當作朋友:沒有人能管理時間,你真正能管理的只有你自己【暢銷新版】》一書,李笑來著,胖兔子粥粥繪,漫遊者文化出版。
圖片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