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透過自身的影響力,改變生活。
─法國心理學家 愛彌爾.庫埃(Émile Coué)
一位朝聖者正在穿越沙漠─這是一條漫長而充滿艱辛的旅程,他感到又餓又渴。
此時,城市的輪廓出現在眼前,他的目的地終於到了:那裡就是偉大聖者安息的地方!
這趟旅程就是為了表達他對聖者的敬意,他不是窮人,但為了朝聖也拋棄了許多東西。而且,為了穿越各地來到這裡,他還是花了不少錢。
幸運的是,他的錢還足夠─他仍餘有一大袋滿滿的黃金。路途一開始,他想著,到了目的地,要在一間簡單的旅館投宿,然後只吃一餐,一碗湯還有一杯加了水稀釋的紅酒,這樣就夠了,絕對不會超過這個底限。
走了一會兒之後,他又想起:這個城市位在沙漠的邊緣,那裡的物價一定比較貴。但他放心地笑了,還好,帶的錢還夠。再走了一段路以後,他又有新的想法了:如果旅館的老闆,一杯水要賣一塊塔勒(註一)的話,該怎麼抗議才好?水是一定要喝的,如果喝了第二杯或第三杯,不就要花個二塊或三塊了?
最後,他終於來到距離城門不遠的地方。
他果真看到一間旅館的招牌,腦海裡的想法也跟著愈滾愈大。不老實的老闆可能會要求一整袋金幣作為代價,才會給他一餐和一杯水。這裡的人一定很貪心,他甚至可能求助無門,或是去當別人的奴僕才能過活。
他內心的憤怒不斷湧現,漲紅著臉,去找旅館的老闆。一到旅館的門口,他舉起手大喊:「你們這些人懂不懂得羞恥?一杯水要收一袋黃金?你們一定會下地獄受刑罰!」
禁止餵食!
可憐的朝聖者,他其實只想吃點東西,喝點水,但現在─你看看他,他簡直已接近神經崩潰的狀態。但,老實說:你是否也覺得這個場景很熟悉呢?
我們的感覺是想法的結晶,有好笑的一面也有悲慘的一面。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困境,通常不是真實存在;但我們大腦裡的故事,已經把黑狼餵得圓滾滾。其實我們絞盡腦汁想出來的東西,大部份都是沒有意義的想法,但同時卻也會不斷說服自己,去相信自己編造出來的「偉大真實故事」。
這個躲藏在背後的幕後主使者,就是我們的「內心評論家」─它是我們腦海裡的一股聲音,不斷的衡量、評論、批判、說出各種意見和滔滔不絕的想法。而我們腦海裡針對外界人事物所製造出來的種種想法,也深刻影響著我們的感受。
你曾經試過,在觀看緊張刺激的足球轉播時,關掉電視的聲音嗎?那一瞬間,運動評論員像連珠砲一般激動嘶吼、興奮不已的轉播評論, 突然消失了,而你的感受也在一刻就跟著轉變了。雖然你還是繼續盯著螢幕,看著球員你來我往,但那股被轉播評論員所激起的強烈情緒,卻消逝無蹤。
當然,持續炒熱氣氛本來就是運動評論員的任務。如果你不喜歡看足球,那也可以試試在看驚悚片或是娛樂節目時關掉聲音。觀察一下, 你的情緒是否也跟著轉變了?足球比賽似乎不再那麼有趣、驚悚片裡主角的扮相看起來也變得滑稽、娛樂節目裡的人物更是個個都成了令人發噱的喜劇演員。
法國心理學家,同時也是提出「自我暗示」(Autosuggestion)觀點的創始人愛彌爾.庫埃認為,我們可以透過自身的影響力改變生活,透過長期不間斷的練習,情況會愈來愈好─這個時刻一定會出現。不論結果是否為真,沒有人敢打包票。但,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確信,如果你堅持負面的想法,懷疑自己、覺得別人都是壞人,或是自己總是最不起眼的人,就等於給了黑狼力量。同時,你也可以預見─到最後,這一長串邪惡的幻想,只是讓一切變得更糟。
我們胡思亂想、巴著恐懼不放、整夜憂心、不斷自我懷疑、開始嫉妒羨慕他人,或是讓問題愈滾愈大,不願意解決,最後就會導致心靈蒙塵。羅馬帝國的皇帝馬可.奧里略(Marcus Aurelius)曾說:生命之樂,在於一念之間。
不知從何時開始,你已經習慣自我煩惱,如此一來,從未出現的壞事也會找上你。那些想像中即將發生的不幸就會變成魔鬼,亦步亦趨跟著你,讓你失去心志。歌德的《浮士德》(Faust)曾經寫道:
煩惱在內心深處築巢,
在那裡隱隱作痛,
從未停歇地搖擺,干擾著氣息與寧靜,
它總是換上不同的面貌,
貌似房子和村莊,宛如婦人或孩童,
如火、如水,更似匕首和毒藥,
你焦慮尚未到來的未知,
只能不停哭泣,永不停息。
如果你想讓心裡的黑狼餓肚子,就要記得卡內基(Dale Carnegie) 一本暢銷著作的經典標題:停止憂慮,開創人生!憂慮會讓悲觀的想法結合無止盡的幻想,沒有煩惱或許也就不會有憂鬱症患者。患有憂鬱症的人會認為自己病得很嚴重─那種感覺真的十分不舒服。因為我年輕時曾有憂鬱的經驗,所以我知道那種感覺,絕對不是像被蚊子叮到,更不是像得了腦部腫瘤的劇烈疼痛。
負面的想法會傷害我們的健康,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和形象。此外,隨著時間,還可能增加罹患精神錯亂的風險,就像故事裡的朝聖者一樣,覺得整個世界都在跟自己作對。然後,我們就會完全相信,過馬路時一定會遇到紅燈;火車一定會誤點;想去散步時一定會下雨。但, 還好─我們可以透過練習來中止腦海裡的負面想法模式。這個有效的練習,就是以下的日常冥想靜坐。
冥想練習:捨去心中的小劇場
以下的方法是一種讓心靈節食的作法:為了維持心裡的安定,請學習定期讓內心裡的想法停下來。每一天你都可以試著在日常生活裡,安排以下小小的冥想練習。第一步就是,認清你的想法在什麼時間點出現;第二,放下它, 「讓它去」。你很快就會發現,當你看清楚真實世界,而不是自己在腦海裡加油添醋上演小劇場,你的生活會變得輕鬆很多,也更有活力。以下有些簡單作法,能讓你無限循環的負面想法沒有機會出頭。
—不要因為一點風吹草動,就開始評論。
假設你要開車去餐廳跟朋友們碰面,請別想著會不會有停車位、或是誰要坐在誰的旁邊、哈特跟蘇西會不會出席、或是最喜歡的位置會不會有人坐走⋯⋯專心開車,到時候就知道了。
—不要想像別人會怎麼看你。
同事沒有跟你打招呼,鄰居用奇怪的眼神看你─這些事都別放在心上。不要開始左思右想是不是自己說錯話、穿錯了衣服或是其他人會怎麼想。你不需要知道這些,而且他們的想法也不重要。人有時候也會失常,專注在眼前的事情,收起你的想像。
—輕鬆看待你身體的所有感受。
你覺得頭有點痛、腳有些癢或是腳底冰冷,就到此為止。不要在心裡想著可能得到什麼病,這樣下去只會沒完沒了,也千萬不要找Google 看病!如果情況真的不對勁,那就去找醫生。請留意身體的感覺,不要妄下論斷,因為大部分的「症狀」不知不覺就消失了,就和它也是悄悄出現是一樣的。
—不要批判負面情緒。
當你生氣的時候,請觀察自己生氣的原因,不要找人負責或是找出「有錯的人」。每個人都曾有生氣、難過、害怕的經驗,不需要追根究底,也不必急著分析心理。只要好好關注你的感覺,知道它是什麼,不必緊抓不放,也不用急著拋開。
—不必解讀別人的怪異舉動。
約你見面的人姍姍來遲、話太多或太少、盯著手機不放、戴了一頂奇怪的帽子、點了噁心的食物,別管他!就讓他做想做的事。你無需給意見或是評論他的行為。你可以好奇地觀察他,但,請記得尊重別人的行為,同時對新的經歷也不妨抱持著開放的態度。
最後,當你在一間餐廳吃飯,如果對價格有疑慮,請直接跟老闆詢問,不要像故事裡的朝聖者,讓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圍繞著你。
註一:十八世紀通用的德國幣值。
本文節錄自:《喚醒心中的白狼: 情緒探索、從故事通往內心,讓你幸福滿滿的38篇轉念練習及暖心寓言》一書,隆納德‧史威普(Ronald Schweppe)、龍悠(Aljoscha Long)著,楊婷湞譯,大好書屋出版。
圖片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