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沒有上面的畫面那麼美好!醒醒吧!首先要來跟大家介紹CPM這個東西。CPM它代表有效千次曝光出價(每千次廣告播放曝光次數的預估平均總收益)。等等,別睡著啊!我知道光是看完這段你就快睡著了,其實我自己在打這段我也快睡著了,好像在看教科書一樣。讓我娓娓道來吧!
假如廠商今天有一個超酷的產品,想要去YouTube下廣告,於是廠商手刀衝刺地跑到YouTube說:「欸欸欸,我想要下廣告啦!來,錢拿去。」
這時候YouTube出來跟廠商說:「沒問題沒問題,但我們有三種廣告可以給你選唷。第一種是多媒體廣告,它會出現在影片的旁邊,但只有在使用電腦的時候才看得到。第二種是重疊廣告,它會出現在影片上面,你可以按右上角的叉叉關掉。第三種是影片廣告,它會出現在影片前面,有些五秒後可以略過,有些是不能略過。」
於是廠商就可以依自己的需求去下廣告。不同的廣告類型,廠商要繳給YouTube的費用不同。
這些廠商的廣告在你看YouTube影片的時候就會出現。你看一支影片,就創造了一個觀看次數。但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候影片沒有廣告跳出來,或者有人會安裝阻擋廣告的外掛程式,這種情況下,這些觀看次數就不是營利播放次數。
所以總觀看次數不等於營利播放次數。
就拿我自己來說好了,我的頻道某些月分營利播放次數差不多只有總播放次數的一半。所以今天拿某位YouTuber的總觀看次數去算他到底賺多少是不對的哦~
你還記得我剛剛說到那三個英文字嗎?CPM啦!(每千次廣告播放曝光次數的預估平均總收益)。現在看到這些字是不是有比較認識一點了?
等等,HowHow,我知道什麼是每千次廣告曝光次數,那什麼是平均總收益呢?
因為每一次曝光的廣告類型不一樣,有時候是不可略過的廣告,有時候只是重疊式廣告,每一種廣告類型YouTube收到的費用不一樣,所以這邊才用平均。
假如你的觀眾都在台灣,那麼CPM大概是一點五美金,約等於五十塊台幣。咦?這跟觀眾在不在台灣有什麼關係?如果今天你人在美國,就算你看的是台灣的影片,但是廣告卻會跳出美國廠商所投放的影片。所以觀眾如果都在美國,那CPM會比台灣還要高。
所以這裡有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來算廣告收益:
CPM×(營利播放次數÷1,000)=YouTube廣告收益
欸!等等,先別急著把書闔上拿去回收啦,這還只是國小的數學啦!
所以YouTube廣告收益就是YouTube所賺的收益。然後YouTube再把五成五的收益分給頻道的創作者,最後這個才是創作者拿到的收益哦!
所以,以上,我們再來複習一次。
—CPM(每千次廣告播放曝光次數的預估平均總收益)
—總觀看次數≠營利播放次數
—廣告曝光次數≒營利播放次數
CPM×(營利播放次數÷1,000)=YouTube廣告收益
YouTube廣告收益×0.55=頻道主的廣告收益
我想你現在應該很後悔買了這本書,想說我都已經睡了一輪了怎麼還沒講完。沒關係我們來做個應用題,讓你徹底了解YouTube的廣告收益吧!
小明的頻道十二月的CPM大約一點五美金。這個月他的頻道有一百萬總觀看次數,可是營利播放次數只佔總觀看次數的六成。
Q:請問小明今天早餐吃什麼?
A:薯餅蛋吐司。因為薯餅蛋吐司很好吃。
「欸,那個HowHow其實我們比較想知道小明一個月在YouTube賺了多少唷。」
「嗯。」
營利播放次數=總播放次數×0.6
=1,000,000×0.6=600,000
公式是:
CPM×(營利播放次數÷1,000)=YouTube廣告收益
小明的狀況是:
1.5×(600,000÷1,000)=900(YouTube廣告收益)
900×0.55=495(頻道主廣告收益)
A:495美金,約等於16335台幣。
大家看到這數字,反應應該跟我想的差不多吧。
等等,喂!小明一個月頻道總觀看次數有100萬耶!但一個月賺不到17K啊!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台灣很多YouTube創作者都要接業配文了吧(笑)。
本文節錄自:《How Fun!如何爽當YouTuber》一書,How How陳孜昊著,高寶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