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中國高考不好考,美國高考就容易嗎?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8-02-23

瀏覽數 15,250+

中國高考不好考,美國高考就容易嗎?
 

每年到了中國高考那幾天,各大媒體都會報導關於高考的話題。雖然已經時隔快二十年了,但是高考前的那些日日夜夜、血雨腥風,我仍然歷歷在目。

一天和一個老友吃午飯,聊起高考的話題,老友無奈地跟我說:「我啊,你一定要寫一篇關於美國孩子高考的文章,讓大家知道美國孩子真實的高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他說最近經常接到這樣的諮詢電話,內容大都是「○○,你幫我想想辦法啊,我兒子/女兒成績不太好,現在中國高考壓力太大了,我想把他/她送出國讀書。據說美國孩子高考比中國容易多了,是不是這樣的啊……」

我的這個朋友應該算得上是「學神級」(學霸已不足以表明他的能力)的人物了,他當年是中國某高考大省的狀元,後來又拿到美國哈佛大學、史丹佛大學和耶魯大學幾所全世界頂級大學的全額獎學金,最終選定在史丹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的孩子正好今年也在美國高考。

他說:「我都不知道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流傳美國的孩子高考容易、簡單這樣的傳言了。中國高考不好考,你以為美國高考就容易啊?看我兒子在美國準備高考的那個勁頭,可比我們當年在中國高考難多了啊!」此話不無道理,且聽我一一道來。

高考—兩國孩子都很拚

我自認為這輩子讀書讀得不少了,這些年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我們認識的「學霸」「學神」 這樣厲害的人真的不計其數;但是說句真心話,無論哪國的孩子,要想考進一所好的大學,都同樣是異常艱苦的。我們常常看到中國媒體報導中國孩子備戰高考的情景是課本、試卷疊成書海,學生們兩耳不聞窗外事,深陷其中挑燈夜讀,中國很多家長卻在媒體的誤導下,以為美國孩子備戰高考是輕輕鬆鬆玩出來的。

其實不然!曾獲得最高新聞獎—普利茲獎的美國記者艾德華.休姆斯(Edward Humes), 曾經花了一學年時間,在一所美國公立高中蹲點。一年的體驗讓他得出這樣的結論:「四是有魔力的數字:四小時睡眠,四杯拿鐵,四.○」。也就是說,美國高中的孩子們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績四.○,他們一天只睡四個小時,灌下四大罐拿鐵咖啡,為的就是能夠熬過一整夜。

有人曾測算過,美國高中生一年要背一百一十二磅的課本,約等於一百零四斤。美國教育從小強調批判性思考,所以很多時候高三的老師甚至不上課,讓學生泡在圖書館裡查資料、寫論文,所寫的論文並不是胡亂堆砌材料東拼西湊, 而是要求自成邏輯、有獨特的見地!就這一點來說,學習強度完全不亞於中國高三的孩子!

分數不是萬能,但沒有好分數卻萬萬不能

中國的高考就算現在不斷地強調要摒棄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但是眾所周知,中國的高考仍然是唯分數至上。

放榜之日,重點線、一般本科線就是那麼冰冷無情地畫在那裡。我仍然記得當時我們班上有一個平時成績很好的同學,僅僅因為一分之差,就被她的理想大學無情地拒之門外。

而反觀美國高考,誰說分數就不重要了?在美國,分數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好的分數卻是萬萬不能。我曾經和一個美國大學招生組的朋友聊起美國大學對於孩子分數的話題,她是這樣跟我說的:「分數不代表你的智商,但分數絕對代表你的學習能力。如果一個學生只需要花費別人一半的時間就能夠學得和別人一樣好,那不僅說明這個學生聰明,更說明他比別的學生擁有更好的歸納、總結、梳理知識的能力,只會死記硬背永遠不可能獲得高分。」

另外,和中國的高中相比,美國的高中提供孩子們更多選修課的自由。比如開設除了英語以外的第二外語,學生們可以選修法語、西班牙語、拉丁語、中文等。除此之外,很多高中還會鼓勵高中生選修很多大學預修課程(Advanced Placement,簡稱AP課程)。

我的那個美國大學招生組的朋友還強調,「當我們拿到成績單的時候,不僅要看分數,也要看科目,我們需要考查學生是否選擇了對他來說最具有挑戰性的科目。」舉個例子,如果同樣兩個華裔家庭出來的孩子選修第二外語,一個選修了中文,另一個選修了法語,那我們有理由相信,選修法語的孩子更願意挑戰自我,因為華裔家庭有學習中文的天然語言環境。

拚的方向不一樣—中國檢視分數,美國檢視能力

除了需要足夠多的最高平均成績四.○的分數外,美國的大學還要檢視孩子的其他能力。當孩子們在成績上難分勝負的時候,課外活動就成為競爭的另一個戰場。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我在之前的文章裡曾經提到,美國教育非常強調培養孩子的領導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所以除了分數外,孩子們還要盡可能地多參加各式各樣的社團活動;但僅僅只是「蘸醬油」混過可不行,還需要在這些社團裡謀個「一官半職」,無形中會占用孩子們很多的課外時間。

前面提到我的那位「學神」朋友的孩子,就身兼學校辯論社和電腦社的兩個會長。他說,「別看美國高中貌似下午三點就放學,我兒子一放學就要去圖書館查資料寫論文,完成作業後還要繼續和同學討論社團的活動方案。他們還參加了全美電腦程式設計大賽,參加的學生都是電腦程式設計高手,個個都異常亢奮,要想拿個名次可真不是容易的事情。」

除此之外,美國教育中「服務他人」的意識也被看得非常重,所以就算是高中生,每週花費一定的時間做志願者幫助社區做些公益活動,也是美國好的大學非常看重的學生品質。

而反觀中國的高三學生,別說服務他人了,在家裡父母恨不得把飯都餵到他們嘴裡,就是為了能夠讓他們多一點時間學習。

選拔什麼人才—中國選拔全才,美國更喜歡偏才

我曾經看過一張圖,我覺得很傳神地詮釋了中國和美國高考對於選拔孩子上的區別,中國的高考更像是「補短式」的選拔。我們常聽到老師對高三的孩子一再強調:「你們千萬不能偏科啊,某一科差一截的話,會把整個分數都拉下去的啊!」

而美國的高考選拔,更趨近於「揚長式」的教育。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在美國大學申請表上有一欄是「特長」,學生不僅需要列出特長,表格下還需要註明「得獎地區」:州、全國,還是世界級的比賽,如果不是成績特別優異,根本算不上特長。

舉個例子,在中國鋼琴十級算很厲害了吧。要知道美國鋼琴過十級的孩子真是多如牛毛,如果不是拿過州級,甚至是全國的鋼琴比賽大獎,只是鋼琴十級在大學申請表裡都不好意思當作特長,特長意味著必須與眾不同、出類拔萃,而如果特長欄空白的學生,基本上不可能被名校錄取。

這也是在美國大多數華裔家長抱怨和喊冤的一點。大多數華裔孩子單就成績來講,都是個頂尖的,但是美國名校不僅看成績,還看其他方面。申請美國好的大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這個孩子如何能夠讓自己和別的申請者區分開來,如果能夠在某一方面脫穎而出,那一定是有把握的。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不僅成績要好,還要參加那麼多社團活動,並且要在這些活動中脫穎而出,這分明就是鐵人十項全能啊!不僅如此,美國的每個大學申請並不像中國那樣有個統一的標準—分數線擺在那裡,而是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的偏好,並沒有任何成文的規定綱領可以照章辦事,所以說,中國高考不好考,你以為美國高考就容易啊?雖然中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被不斷地唾棄,但是我想高考仍然算得上目前中國最公平的考試了吧; 而美國的高考更像一個社會選拔,每個家長和孩子都使出渾身解數,就為了能夠鶴立雞群,而這背後的艱辛,又豈是中國家長能夠感受得到的?

下面這張圖表是二○一五年、二○ 一六年美國錄取率最低的十所大學,敢於報考這些學校的學生已經是絕對的出類拔萃了,但是錄取率仍然非常之低。史丹佛大學最近連續幾年擊敗哈佛成為美國最難申請的大學,作為史丹佛校友的我對此深有體會,也永遠忘不了曾經拚搏的日日夜夜!

中國高考不好考,美國高考就容易嗎?_img_1

我想告訴各位家長和孩子們:學習從來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無論是中國的高考也好,還是美國的高考也罷,沒有哪裡的學生可以不通過艱苦的努力就換來好的成績,作為家長也不要抱著僥倖的心理覺得孩子在中國學不好,到了美國就可以後來居上。懂得珍惜學習的機會,能夠吃得了學習這個苦,我想未來孩子無論走到哪裡都一定是很棒的!

中國高考不好考,美國高考就容易嗎?_img_2


本文節錄自:《全球化的教育課:啟發IN、管教OUT,史丹佛媽媽的美式教育心法》一書,唐蘭蘭著,四塊玉文創出版。

圖片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