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在職場「怎麼說」比「怎麼做」更需要智慧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8-02-23

瀏覽數 19,400+

在職場「怎麼說」比「怎麼做」更需要智慧
 

我在交銀的時期,李仲英對我十分愛護。離開交銀後,我們也維持很好的關係。李仲英後來升任財政部次長,他在次長任內時,證交所總經理一度出缺,李仲英跟我說,其實他當時有在考慮是否安排由我接任,但未成局。過了若干年後,李仲英已轉任證券交易所董事長,並即將退任,我又再次接到李仲英的電話,提到台灣銀行總經理出缺,問我是否願意考慮。當時我已經在台積電擔任財務長,對於這個職缺,我曾經考慮了幾個禮拜。

那時候,已經是民進黨執政了,台銀總經理出缺時,台銀董事長陳木在透過李仲英尋覓合適的人選,因此李仲英推薦我去。當時李仲英即將從證交所董事長的職務卸任,但是為了國家,為了舉薦能做事的金融人才,李仲英再次勸進我,接受台銀總經理的職務,認為這仍是一個可以做事的地方。然而我徵詢了好幾位朋友,幾乎每個人都不贊成,最後我還是再次婉謝這位老長官的美意。

儘管我在花旗、摩根等外商銀行,獲得了很多金融產業的養分,但實際上奠定我整個領導管理風格,真正的轉捩點,是在交通銀行時期的歷練。在這段期間,不只培養一群在國內金融業界的明日之星,創辦了兩個新部門,同時也向交銀總經理李仲英學習了許多銀行管理的學問。

在交銀許許多多的會議中,我都會暗中觀察李仲英總經理是如何主持會議。日後在我到大華證券接掌總經理一職,碰到很多難題時,心裡常常會想:「今天如果是李總經理,他會怎麼做?又會怎麼『說』?」

其實在職場歷練久了,會發現「怎麼做」是一回事,「怎麼說」又是另一回事。有時,要知道「怎麼做」並不難,但是究竟要「怎麼說」,才能圓融的將事情處理得好,這種管理上的技巧,才真正不簡單。

此外,我從李仲英總經理身上學到,對我影響也最深的領導風格是「苦口婆心」。我的個性一向很急,然而,職場各色風雨都經歷之後,會發現,許多職場上的問題,再急也沒有用,只能一遍、兩遍、三遍,不斷的向同仁教導或規勸。交通銀行的經歷帶給我的,不只是對我一生有提攜之恩的貴人、一群相知相惜的革命夥伴,更帶給我在經營管理上無價的歷練。

(圖:天下文化提供)

在職場「怎麼說」比「怎麼做」更需要智慧_img_1

本文節錄自:《縱有風雨更有晴:張孝威直說直做》一書,張孝威著,天下文化出版。

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免費報名,看見時代的選擇。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