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的恩師.與若松的相遇
讓通洋產生巨大改變的中小企業家同友會中,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相遇。
就是事務局長的若松友廣。
「如果經營者弄錯方向,工作的員工們就會跟著迷路,也會讓生活出問題。所以大家都『拚了命地學習』。」
「因為平常為人穩重且溫和的若松,一旦生氣,整張臉都會脹得紅通通的,所以大家私下都會說『啊,變成紅松了』。」
「生氣,有時候甚至會流淚,不管什麼時候都很認真對待他人。剛開始看到那個樣子時,會覺得『什麼跟什麼,這人……真是瘋狂啊』!」
但是,愈熟就愈能感受到他的魅力。
「持續二百年以上的企業數量,日本是世界最多的。從以前,地方上的大人物總是為當地著想,讓企業延續至今。」
「與其說建立出只有強者才能生存的世界,要建立出大家能安居樂業的世界更困難。要說不成熟也無妨。能做到的就只有日本的中小企業。」
「地方上有很多歷史、文化等寶藏。接下來就盡情學習吧。要不要一起參與這項運動呢?」
通洋被若松這番話打動了。
想著,想從若松身上學到更多事情、想更認識這個人。
便和佐藤全兩人前往若松家住,促膝長談至天明。也品嚐了若松妻子的暖心手作料理。
「事情一陷入膠著,我便驅車前往仙台找若松先生。因為若松先生早上七點就會來中小企業家同友會的辦公室,所以我總是一大早就出門。」
「若松先生一直默默聽我泣訴,接著就說了一句『河野先生,你什麼都不知道耶!』。我只聽了這句便回來。
「再次感到煩惱時就又過去,聽他說『河野先生,你果然都不知道耶。完全不懂問題的癥結點』就回來。這樣就會讓自己感到心安。」
和員工的關係建立,若松也提供援助。
也有不少員工懷疑參與中小企業家同友會後通洋的改變。
「中小企業家同友會,究竟是什麼啊?」
「該不會是什麼奇怪的宗教團體吧!」
「只要跟若松先生見一次,聽他說明就會知道了。」
對通洋的請求,若松也豪爽地允諾,前來擔任學習會的講師。
對員工們的提問,有時甚至是帶點刁難的問題,他都一個個熱誠卻又冷靜地回答。
接著又說:「你們看,如果有像你們家執行董事那樣,弄錯方向的經營者,大家都會覺得很麻煩吧!我們這個中小企業家同友會就是為了不讓經營者出錯,提供修正。所以我算是站在你們這邊的。」
這番話贏得員工們的喝采。通洋也只能苦笑以對。
「大家的故鄉岩手縣有一位偉大的詩人。」
他朗讀出生岩手縣的宮澤賢治的詩。詩中有一小段是這麼寫的。
「如果世界整體不幸福,更遑論個人的幸福。」
以這段話做為開端,之後若松也教了通洋許多在日後成為支撐心靈的話語。因為若松先生的緣故,也有員工表示「我想加入中小企業家同友會」。
隨著學習會的舉辦,也慢慢形成大家能相互談論公司方向性、工作內容的氛圍。
通洋覺得為了讓公司更好,必須透明化,所以也公開公司的經營內容。
之後不僅工作進行得更順利,也讓員工一起思索事業計畫。
也完成了經營理念。
「真不錯的經營理念啊。這個不只是八木澤,也是對地方上的理念。可別束之高閣,要好好地掛著。」
因為通洋的遠房親戚幫忙用毛筆寫在板上,所以決定掛在總公司和工廠。
通洋感到萬分欣喜的同時也覺得,雖然經營理念很重要,但只靠這個無法打動人。
一起吃飯、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吵架。但彼此都認為,如果為了這傢伙,必定兩肋插刀。人與人的關係,比什麼都重要……。在點滴累積中,也與員工們的關係變好了。
(圖說:八木澤商店員工們。前排中間為河野和義。右邊第二位為河野通洋。*照片為震災後)
通洋之後也與在若松底下一起學習的,經營印刷公司的熊谷千洋、醉仙酒造常務村上芳郎、小學時期的學弟橋詰真司等等地方上的經營者,一同成立岩手縣中小企業家同友會「氣仙分部」。
驅使通洋等人這麼做的原因是,想為處於歇業潮的商店街、人口銳減、高齡化的陸前高田的未來做些什麼。
在氣仙分部也學習持續性佳的地方經濟自立、解決社會問題的企業活動作法等。氣仙分部的緊密連結也對之後被海嘯摧毀殆盡的陸前高田起了牽引的作用。
若松一直溫柔地看顧著通洋。
二○○九年秋天,若松登山時不幸遇難,得年六十四歲。
「只要再一次就好,再跟我說一次『什麼都不懂耶』……。」
通洋這句話,含著無限思念。
「真的是,很棒的人。是深愛中小企業,愛到骨子裡去的人。我覺得在河野社長的心中,『若松先生』一定還活得好好的。」
阿部史惠這麼說著。
若松的房子沒有受到海嘯的波及,他的妻子一個人住在宮城縣仙台市。因為通洋的一切都被海嘯沖走,便拜託若松的妻子。
「若松所寫下的一字一句都是我的支柱。但全都被海嘯捲走。」
「我是脆弱的人,或許還會走錯路、動搖、迷惘。我希望那個時候還能有若松先生的話語支持我。就算一張影印也可以,能否給我一張若松先生寫的字句呢?如果願意割愛,或許我就能再撐下去。」
若松的妻子馬上給了塞滿字句的箱子。
「毋須得名、謹慎小心、心靈豐饒」、「別眷戀權力。身為指導者若想成功,就得自己率先放棄權力。指導者的成功就是當自己不需要再當領導者的時候。還政於民(引用自前不丹國王)。」
若松用那句話來說明「經營者不是自己經營,而是讓在那裡工作的每一個人能夠自己思考,這樣才算成功」。
這些話都是通洋現在做事的基礎、支柱。
若松也留下這樣的話語。
「讓自己的看法、想法融入別人的表現中。雖然自己沒有在表面上顯現,也沒留名,但一定影響了某些人,如果能如此體現,就是最高的喜悅。」
若松的夢或許在通洋,以及通洋所接觸、深愛、相關的許許多多的人之間繼續存在著、被實現著。
(附記)將八木澤商店的經營理念寫在板上的河野源一(七十九),與岩手縣中小企業家同友會氣仙分部成立相關的醉仙酒造村上芳郎(四十九)都於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東日本大震災的海嘯中罹難。
本文節錄自:《奇蹟之醬—醬油老舖八木澤商店重生物語》一書,竹內早希子著,余亮誾譯,健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