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選修營養學分=放棄成長機會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8-01-19

瀏覽數 13,000+

選修營養學分=放棄成長機會
 

研習班學生每天花七個小時討論、查資料,在兩年或三年的時間裡將許多企畫案付諸實行,並提出成果,這樣的過程簡直就是以前企業的在職訓練現場。如前所述,基於勞動時間管理的考量,現今的企業工作現場無法讓年輕員工負責大量業務,導致年輕員工累積經驗與學習的機會變少。東田研習班可說是職前訓練班,提前讓學生體驗與累積實質工作經驗。

現在是在職訓練功能失效的時代,換言之,大家正處於無法在職場培養環境適應力的時代。要培養環境適應力,必須累積許多經驗才行。一個人如果沒有重複的累積實戰經驗,無法擁有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但是現今職場勞動時間管理嚴格,無法讓年輕員工有這般機會。如果是這樣,那就要在大學時代製造能累積工作經驗的機會。

歐美大學生除了上課時間,也會花許多時間於事前預習。常聽人說歐美大學生會主動跟同學討論,因為取得學分與畢業資格十分困難,學生不得不辛苦學習。雖然是基於這個緣故他們才如此賣力,不過在這般艱辛的學習過程中,他們就學會了整理知識的技巧。換言之,他們已培養出大學畢業生應具備的品質水準。

是不是也該對我國的大學提出相同的要求呢? 因為職場學習環境惡化,社會希望各大學能教育出具備環境適應力的學生。如此一來,各大學的課程、研習班就必須仿效東田研習班,讓大學生擁有長時間的課外學習時間。

不過不是讓學生「被動」學習,而是激發意願讓他們主動學習。以前有許多年輕員工自願長時間工作,他們不是被逼迫要這樣做,而是為了讓自己更上一層樓,但現在這樣的機會銳減了。為了在大學時期就培養出具備高度環境適應力的學生,一定要安排課外學習課程。

現在大學生族群中,「樂勝課程」、「樂勝研習班」(編按:樂勝是指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獲勝)很受歡迎,可以輕鬆取得學分的課程、研習班等資訊也到處流竄,不過學生們並沒有發現這樣的課程剝奪了他們的成長機會,而放任樂勝課程、樂勝研習班普及化的大學,其實就是最大罪人。

根據文部科學省省令所訂定的大學設置基準,明文規定課程安排是「一個學期的上課時數必須是四十五個小時」。如果是一般課程,一堂課一.五個小時×十五堂=二十二.五個小時,可以拿到兩個學分。這樣的話,就是每一個科目一學期要安排三個學分,也就是要有六十七.五個小時的課外學習時間。

選修營養學分=放棄成長機會_img_1

本文節錄自:《世代崩壞很有事!年輕人更該證明「我可以」》一書,豊田義博著,黃瓊仙譯,好的文化出版。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圖片來源:pakutaso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