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來選最靠近西方速食的台灣食物

歐吉桑蠕蠕趖

魚夫
user

魚夫

2017-12-29

瀏覽數 17,300+

來選最靠近西方速食的台灣食物
 

本文出自 2018 / 1月號雜誌 1毫秒的指尖爭霸

曾有一回參與經濟部滷肉飯的評比,這一味頗能代表台灣美食也容易被洋人接受,但有人詢及滷肉飯之外,還有什麼台灣味比較容易打入西方世界?

刈包百搭內餡 西進大受歡迎

依我看,要出國揚名立萬,烹調不可複雜,最好選比較靠近西方速食、簡單如漢堡的食物。而如果說要選樣台灣漢堡,那麼多數人恐怕都會先想起刈包。刈包就是將一塊嚐來綿密的饅頭從中央剖開,塞入好吃的餡料諸如三層肉、酸菜、羼糖的土豆粉和香菜等,刈、割在台語唸來都是kuah,一般店家喜愛用筆劃少的「刈」。

時下許多商店都將刈包予以再改造,甚至將這門技藝帶出國大賺外幣。刈包其實很早就出洋去了,比如日本長崎的中華街,早期許多移民來自中國福州,賣起刈包也頗受歡迎,後來竟成長崎名物,因此在東瀛早已有了個專有名詞叫かくにまんじゅう(角煮饅頭),角煮是日本話滷肉的意思,饅頭夾滷肉這不就是刈包嗎?

後來台灣人把刈包帶到美、英等國居然賣得嘎嘎叫,譬如2009年有位台裔在美國開了連鎖店,名字取成BaoHaus「包好吃」的意思,發音和現代主義設計搖籃,德國著名的「包浩斯」(Bauhaus)學校很像;在英國,2012年東倫敦市集有家BAO包小吃攤,由兩位英籍的香港人和一位台灣人開設,賣的就是刈包,最後英文裡居然出現Gua boa,取代原teamed bao或 Pork belly buns等成為主流。

然而,還有一味被忽略了,稱之為光餅。光餅是中國福州的著名庶民小吃,將少許鹽巴羼入麵粉揉成麵團,經發酵後撕一大塊揑成圓扁狀包入豬肉、洋蔥內餡,再拍上芝麻,中間打出一個洞來,然後貼到烤爐裡去烘烤,出爐後就是一塊塊外酥內軟,呈金黃色澤的光餅了。

來選最靠近西方速食的台灣食物_img_1

此物據說源自於明朝大將軍戚繼光打仗時的軍糧,為了不升火炊飯,延緩行軍速度而有此乾糧的設計,餅的中間開洞,可用麻繩串起,便於「邊打邊吃」補充體力;至於加鹽除了添加味道外,也有助於幫助消化,芝麻則可滋潤腸胃,免於因為麵粉過乾,而造成便秘。

這種口糧令我想起猶太人發明的Bagel(貝果),也是傳說中波蘭國王在維也納之役打敗奧斯曼土耳其人中的士兵食物,真假不重要,只是中間穿孔,東西方的考量都應是為了行動上方便的設計,沒有口味上的斟酌吧?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大抵閩南一帶的學子文人在進京趕考前都會在福州中途停留,光餅則為途中的省錢食品,所以吃了多少光餅也成了用功程度的衡量指數;光餅又有「香餅」之稱,用來祭拜祖先,且只限不沾芝麻的那種餅。

光餅變化多 有望成為下個東方漢堡

光餅又分為兩種,按中國福州一帶的說法:沒芝麻的稱光餅,有芝麻的稱「福清餅」,但到了福清巿,有芝麻的則又稱為「光餅」,其實兩者形狀不太一樣,後者呈中間隆起狀。我在福州吃到的是有芝麻的,在廈門則見過沒有芝麻的光餅連鎖店。

光餅若在正式的筵席上,也可變身為漢堡,好像「刈包」般的包以各種內餡,如包夾五花肉淋上福州的紅糟汁,則稱「糟肉光餅」等,此外還有所謂「辣菜光餅」、「海苔光餅」等,品項居然也不少。

台北現在正宗福州菜餐廳也可以吃到夾蚵蛋的光餅,這是道福州名菜。蚵蛋外型類似蚵仔煎,但太白粉沒放那麼多,比較乾硬不會流汁,截起一小塊放到光餅中即有如漢堡,這光餅用低筋麵粉搓揉而成,但中間不開洞,只是壓陷了一個凹以聊表我是光餅。

如今刈包已經變化出許多新潮的口味,甚至乾脆將洋人的起司、日本的抹茶都應用進來,然而我卻認為光餅的發展潛力也不遑多讓,不過就是少了貴人提拔,再變出更多的花樣來,但依現在的樣子,既可當貝果吃,又像是漢堡還能夾蚵蛋,如此就知道前途似錦,將來應該也可以揚名世界吧!

(作者為漫畫家)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