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in這個詞來自於最近這兩年創業圈很紅的一個遊戲「德州撲克」的一個概念。
All in的動作,一般是玩家拿到好牌的時候,對整個局勢有著極為樂觀的判斷,會將自己所有的籌碼全部推到池子當中,這就是All in。某體育產品巨頭以前有個廣告,同樣也說過All in這個概念,中文翻譯叫「全力以赴」,即是將所有的一切都投入進去,這個解讀相當貼切。德州撲克的魅力在於規則簡單、上手容易,但是精通很難。雖然有一定的運氣成分,但本質上是一個機率遊戲,最終比拼的是技術、耐心和膽量。
All in的概念和動作與互聯網人的行事邏輯很吻合,當面臨一個機會時,你敢不敢全力以赴?
All in是一種極佳的態度
適當的時候果斷選擇All in,是獲得成功的重要手段。人的一生很難抓住幾次大的機會,即使時代浪潮襲捲而來,機會也並沒有想像地那麼多。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還需要判斷這些機會,哪些是真的機會,哪些是假的機會,哪些機會雖然是真的機會,但並不屬於特定的個體。比如對絕大多數年輕人來說,雖然知道一線城市的房價會不斷上漲,但由於並沒有很多的自有資金,因而投資一線城市房子的投資機會,是不屬於絕大多數年輕人的。
在這個基礎上,時代的洪流出現了機會。這個機會是真的機會,而且是屬於某個個體的,方方面面都合適,這時候如果沒有All in,就無法達到收益的最大化。戰略不夠聚焦、不夠集中、不能All in,基本上也就會錯過這個機會。
All in意味著破釜沉舟,完全阻斷了再走回頭路的可能,所有的一切都已經投入了,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只能硬著頭皮往下走。不論是工作、學習、感情還是創業,都會遇到很多困難,如果你沒有All in,碰到那些困難你很自然就會想跑,想打退堂鼓,想走回頭路。但一旦投入,就等於遞交了投名狀,就不再猶豫,勇往直前。
全情投入的All in能讓周圍的人充分相信你。
在跟投資人打交道的過程當中,我發現一個創業者是否能夠All in,很多時候代表著創業者對自己事業的投入程度,這對於投資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聽到過這樣的例子,曾有一個名校的電腦系的同學,一邊讀書一邊創業,雖然所創事業的想法最後被證明是非常優秀的,但他不想放棄學業,投資人最終沒有投資。其實雙方都沒有錯,創業者不希望放棄學業,萬一創業沒成功,自己的學位也沒有了,兩頭皆空;投資人也沒有錯,本來創業成功就是個低機率事件,即便全力以赴都未必能成,畏首畏尾更是讓人沒辦法信任。現在來看,如果當時他果斷輟學All in,或許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工作中,尤其是創業初期,All in是網羅同伴的重要方式。只有當你全身心投入,才可能讓同伴或者潛在的同伴相信,你是發自內心地相信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才有可能用你堅信的理念打動旁人。我們必須知道,一個早期的創業機會和創業理念,或者投資機會投資理念,認同的人必然是少數,只有透過All in才能讓他人認同,感召他們加入到自己的事業中。領導者的全力以赴能夠充分感染周邊的同事。
Warning!All in有風險
All in是一種態度,但All in本身也意味著風險。在「德州撲克」中,All in並不能改變一個人的牌面大小,差的牌面不會因為玩家選擇All in,就變成更好的牌面。所以,如果All in到了錯誤的方向,一定會輸。如果創業者選擇了錯誤的方向,例如在二0一六年做O2O(註一),二0一七年做直播平臺,All in只會讓創業者輸得更慘。在All in之前,只有在戰略判斷是基本正確或者完全正確的基礎上,才能Aii in,因為All in本身並不會改變戰略的性質。
我人生的第一次All in,就是在九歲那年隻身到武漢學圍棋。
我破釜沉舟了,但圍棋並沒有那麼容易,自己也沒有那麼高的天賦,最終的結果也在意料之中。我衝段失敗,回到了家鄉。我的圍棋之路並沒有因為自己一意孤行的決定而變得順利,該失敗的,還是失敗了。
人生另一重風險在於,即便你在做一件正確的事情,從你All in到真正被證明是正確的,也有一段過程,而這個過程中也會有起起伏伏、反反覆覆,這時候你可能會擔驚受怕,甚至質疑自己最初的判斷。
我的投資經歷就是如此。二0一三年的比特幣不被很多人認同,認為那像是騙人的東西,而我和周圍一起買比特幣的朋友,純粹出於對於加密密碼學貨幣的信仰,認準比特幣。那時的我真的是將手上有的錢,加上槓桿十幾萬美金,一股腦全都砸進去購入了比特幣。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比特幣價值起起伏伏,猶如雲霄飛車一般。我一百多人民幣一枚購入,很短的時間內,一度漲到一千多人民幣一枚,然後一夜之間又從一千多腰斬到五百多人民幣一枚。雖然沒有跌破我購買的價格,但這種大起大落,依然讓我很多個晚上都夜不能寐。沒有很強大的內心和堅定的信仰,真的很難在經歷這種起伏時挺住。
如今,我當然不會後悔,因為比特幣投資已經成為我第一桶金的來源。但是即便當時失敗了,中間過程備受煎熬,也著實沒什麼可後悔的,因為 就意味著風險。這種風險是自我選擇的,附加的代價就需要自己承擔。我慶幸自己賭對了,否則我會從一個很窮的留學生,變成了一個負債累累的更窮的留學生。
All in互聯網
我的All in之路有很多機緣巧合的地方,尤其像比特幣這樣的機會,可能很少會再出現了。對於現在的年輕人,在戰略上應該如何選擇All in的方向呢?
我覺得,All in的方向依舊是互聯網行業。
在這一代年輕人年富力強的歲月裡,我還看不到能有哪一個行業可以像互聯網這樣不斷蓬勃向上,擁有如此昂揚的生命力。從二0一六年開始,我們就看到了諸如網易、陌陌、微博等一批老牌應用迎來第二春,股價扶搖而上。映客、ofo這樣年輕的創業公司破土而出。美團、今日頭條和滴滴出行這樣的中堅力量有望登陸資本市場,更多像陪我app這樣的初創公司會不斷發展,這就是互聯網時代浪潮中真實的機會。這種活生生的機會每天就這樣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的眼前。
所以,對於每一個渴望提升自我的年輕人來說,來到大城市,加入一家互聯網創業公司,在互聯網創業公司中提升自我,是最佳的選擇。甚至,這可能是中國轉型中最後一條階級上升的通道。很有可能一個年輕人從小城市來到北京,加入互聯網創業公司,這個公司就是另一家阿里巴巴,創辦人就是小了三十歲的馬雲,而他就是十八羅漢之一。
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為模稜兩可的選擇而悔恨,也不為做了太多可有可無的事情而懊惱。他All in過、付出過、奮鬥過,一次把青春徹底燃燒,燃燒給一個偉大的事業,燃燒給一個波瀾壯闊的事業,這種價值,才是真正人生該有的樣子。
別猶豫,全力以赴,或者一無所有。
本文節錄自:《年輕是這個世界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一書,孫宇晨著,時報文化出版。